施工管理辅导:工程结算难的后果及对策

分享到:
【来源:互联网   2010-05-29   作者:第一考试网
第一考试网二级建造师考试频道为您提供关于施工管理辅导:工程结算难的后果及对策的文章,第一考试预祝广大考生取得理想的成绩。
  严重扭曲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经营水平。效益体现着一个企业的实际经营水平。在日常工作中,由于建设单位一而再再而三的拖欠施工单位的工程款,迫使施工企业在单项或年度工程决算中,无法以实际的工程结算收入来计算企业业已形成的效益水平,这就使施工企业的实际经营效果被扭曲。因为施工企业在单位时间内(比如一年)并不仅承担一个项目的施工,据分析,一个完成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施工企业,每年承建的工程项目平均在十五项以上,因而若干项工程项目竣工后的交叉拖欠,势必严重扭曲着施工单位的实际经营水平,这种态势长期漫延和发展的结果,必然影响到一个地区或一个行业的实际经营水平,使各种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大打折扣。而这种只有完成工程量而没有实际收入的所谓赢利,实际上是施工单位以巨大的资金、材料、劳动力和与之相配套的管理付出所换来的无法预期的收入,这种扭曲的结果,大大超出了狭义范围内所说的影响施工单位经营结算成本所涉及的范畴,因而,必需引起施工企业的高度重视。
  恶意消耗着建筑施工企业的单位工程经营成本。工程竣工后工程款被长期拖欠所带来的第二个后果就是恶意消耗着施工单位的工程经营成本。因为无论施工单位完成的工程量大小,都是由人工、材料和各种配套管理的综合投入形成的,这种综合投入是一个具体的、有计划的、目标明确的投入,其投入和产出是有一定比例的,这种比例的大小或多少,就是施工单位的效益体现。在此,形成这种比例关系的一个重要元素就是时间,也就是说,单位时间内的投入,必须用单位时间内的收入来衡量,投入与产出离开了时间这个度的限制,就会造成成本的增加。我们从许多并没有拖工期,也没有出现质量问题,预估收益不错的项目因长期无法结算而最终出现亏损的原因分析可以看出,因已竣工的工程长期结算不了,施工单位在原项目施工时所拆借的银行贷款、所赊各家的建筑材料款等的利息、成本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这就出现了计算结算成本与实际决算成本因结算时间的延长而出现实际差距在加大的问题,这种实际投入成本加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由建设单位长期拖欠施工单位的工程款所引发的恶意消耗施工企业的单位工程经营成本的恶性循环。事实上,恶意消耗施工企业单位工程成本的行为,严重制约着施工企业的发展。
  造成建筑施工企业的核算基础失真。从另一个方面来看,项目竣工后,由于结算不及时,建设单位长期拖欠施工单位的工程款,造成施工单位无法在法定时间内进行真实的数据统计和财务成本计算,从建筑经济学的核算规律来看,没有实际收入的效益实际是假效益,没有通过最终决算出现的赢利,实际上也是“虚赢利”。出现“虚赢利”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核算基础失真,失真是因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本该收回的投入资金和利润长期被建设单位无偿占用,而施工单位在明知被占用资金短期内收不回来,根据归定,还要把这些虚假利润计入企业收入指标,眼下,建筑施工企业核算基础失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这种失真的出现与建筑市场目前存在的诚信度下降有直接关系。
  使建筑施工企业慢慢陷入营运资金链断裂的困境。这是一个更严峻、更可怕的问题。统计表明,短期的、相对小额的竣工工程的工程款被拖欠,除了增大企业成本外,对企业的经经和发展,并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但这种势头如果不加扼制,任其发展,当建筑施工企业业已形成的竣工工程的工程款,被建设单位无偿占用,拖欠到一定的量的时候,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趋势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即亦出现因已竣工工程长期占用企业的生产和流动资金而迫使建筑施工企业的营运资金链发生断裂,使企业的生产经营陷入绝境。更有甚者,因为这种资金链的断裂,使企业因项目的虚假赢利而处于债主围门,债务缠身的尴尬境地,现实当中每一个建筑施工企业都或多或少的受工程款被拖欠的困扰,据了解,苏北某市有几家本来效益和信誉都很好的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就是因工程款被拖欠的量太大,时间太长而走上了破产重组的道路。
【二级建造师责任编辑:admin】
温馨提示: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第一考试网(www.onekao.com)所提供的施工管理辅导:工程结算难的后果及对策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上一篇文章:上一篇:施工管理辅导:再谈工程项目管理

版权声明:如果本考试网站所转载的“施工管理辅导:工程结算难的后果及对策”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ziyu320@qq.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