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管理辅导:弄清施工项目管理的内涵
第一考试网二级建造师考试频道为您提供关于施工管理辅导:弄清施工项目管理的内涵的文章,第一考试预祝广大考生取得理想的成绩。
近年来,施工企业顺应施工管理体制改革的潮流,大力转换经营机制,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积极推行“施工项目管理”.“施工项目管理”是建设项目管理在其寿命周期内的实施阶段、由施工承包方进行生产管理的新模式。这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经突破阶段、推广阶段,现正步入巩固阶段、提高阶段。在施工企业圈内,不少单位都为此进行过深入的专题研讨,并认真思考如何深化这项改革。在此时,提出规范运转“施工项目管理”的任务,乃是关系今后该种管理长足前行且走稳、走好的要举。其中很醒目的一点就是:应弄清内涵,以期在推动这种新的生产方式健康成长时不致重演“南辕北辙”,“张冠李戴”的故剧,避免已经付出过的学费再次重付。
一、“施工项目管理”的概念:
“施工项目管理”究竟是什么样的事物?各方曾从不同侧面提出不同认识。通过多方研讨与实践检验,才趋向一致。现在,业界基本上都认同“施工项目管理”是指承担施工任务的组织“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所承建的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这是个原则性的定义,如加以分解,至少有以下四个要点应予掌握:
其一,“施工项目管理”的法律责任主体是施工企业,在GB/T19016:2000idtISO10006:1997标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质量指南》中称为“项目启动组织”。推行该种管理的主导者必须是施工企业,故开展“施工项目管理”是施工企业自身的企业行为。“施工项目管理”是施工企业整个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是企业某个职能部门或某个组织单元所能负全责的专项管理或局部管理。该管理只能由施工企业来推动,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方是全企业各个施工项目都来开展“施工项目管理”的最高领导者和法律责任人。
其二,“施工项目管理”的管理对象是由施工企业与业主们签订的各施工承包合同所规定的任务,即:各个施工项目。企业一定要以所承担的全部施工项目作为管理对象,项目组织也一定要以自身实施的单个施工项目作为管理对象。这个管理对象不应该是其他事物或活动,尤其不能是大批作业队伍按旧传统方式组织起来的固定行政建制,不可以在各个项目中办起“小社会”。
其三,“施工项目管理”的管理思想和途径是系统工程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施工项目管理”必须以系统论、过程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管理的意识,任用达到资格标准的项目参与人员,采用先进的组织形式、方法和手段,靠知识推动各项工作,对施工企业的生产管理体系和实施过程进行集约经营的改造。应体现出比旧的生产方式良好得多的姿态、风貌,收到更好的经济成果,决不能粗放经营。
其四,“施工项目管理”是包括有全面质量管理要求的目标管理。要紧紧围绕施工承包合同的标的,形成中心目标及其它项目目标。在整个项目寿命周期内的各个过程、各个方面都要层层分解、展开,并加以落实,全体人员都应理解自身的任务要求和所负的责任,全方位地部署各项工作,协调一致地履行施工承包合同,从而完成施工任务。
二、“施工项目管理”若干基本特征:
“施工项目管理”的基本特征说家也是不少,可罗列的条条不下于十几条。但有些说法与“施工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脱节,两者毫无联系,这些说法恐容易走偏,也容易误导。如按教科书的体例方法去作全面介绍,又限于篇幅,难以详说。所以只想在对策的基本特征上简要地说明一下。
(一)资源配置:
“施工项目管理”要求实现施工的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和动态管理。施工生产要素要突破适用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财、物”三要素学说,扩展为包括人、资金、材料、设备、器具、设施、信息、技术等因素在内的更多内容。施工的生产要素乃施工活动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所谓实现施工的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和动态管理就是:应用“资源流”的概念,为谋求投入少、消耗省、质量高的最佳产出,确定所采用的各类生产要素的合理级配及其适时利用,做到按项目实际需要供给,使各类生产要素有序运动,尽可能地使各类生产要素在项目上达到“无冗量、尽其力、有余地”的要求。这种优化组合和动态管理应依据规划论和对策论原理,建立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方程,并求解其最佳值.这样的科学运筹要在两个层面上进行:首先是在施工企业整体层面,要兼顾所有施工项目的实际需要,决定基本配置,以使整个企业效益最大化;其次是每个施工项目的单体层面,要兼顾所有工作面的实际需要,决定计划配置,以使全项目支出最小化.
一、“施工项目管理”的概念:
“施工项目管理”究竟是什么样的事物?各方曾从不同侧面提出不同认识。通过多方研讨与实践检验,才趋向一致。现在,业界基本上都认同“施工项目管理”是指承担施工任务的组织“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所承建的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这是个原则性的定义,如加以分解,至少有以下四个要点应予掌握:
其一,“施工项目管理”的法律责任主体是施工企业,在GB/T19016:2000idtISO10006:1997标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质量指南》中称为“项目启动组织”。推行该种管理的主导者必须是施工企业,故开展“施工项目管理”是施工企业自身的企业行为。“施工项目管理”是施工企业整个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是企业某个职能部门或某个组织单元所能负全责的专项管理或局部管理。该管理只能由施工企业来推动,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方是全企业各个施工项目都来开展“施工项目管理”的最高领导者和法律责任人。
其二,“施工项目管理”的管理对象是由施工企业与业主们签订的各施工承包合同所规定的任务,即:各个施工项目。企业一定要以所承担的全部施工项目作为管理对象,项目组织也一定要以自身实施的单个施工项目作为管理对象。这个管理对象不应该是其他事物或活动,尤其不能是大批作业队伍按旧传统方式组织起来的固定行政建制,不可以在各个项目中办起“小社会”。
其三,“施工项目管理”的管理思想和途径是系统工程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施工项目管理”必须以系统论、过程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管理的意识,任用达到资格标准的项目参与人员,采用先进的组织形式、方法和手段,靠知识推动各项工作,对施工企业的生产管理体系和实施过程进行集约经营的改造。应体现出比旧的生产方式良好得多的姿态、风貌,收到更好的经济成果,决不能粗放经营。
其四,“施工项目管理”是包括有全面质量管理要求的目标管理。要紧紧围绕施工承包合同的标的,形成中心目标及其它项目目标。在整个项目寿命周期内的各个过程、各个方面都要层层分解、展开,并加以落实,全体人员都应理解自身的任务要求和所负的责任,全方位地部署各项工作,协调一致地履行施工承包合同,从而完成施工任务。
二、“施工项目管理”若干基本特征:
“施工项目管理”的基本特征说家也是不少,可罗列的条条不下于十几条。但有些说法与“施工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脱节,两者毫无联系,这些说法恐容易走偏,也容易误导。如按教科书的体例方法去作全面介绍,又限于篇幅,难以详说。所以只想在对策的基本特征上简要地说明一下。
(一)资源配置:
“施工项目管理”要求实现施工的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和动态管理。施工生产要素要突破适用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财、物”三要素学说,扩展为包括人、资金、材料、设备、器具、设施、信息、技术等因素在内的更多内容。施工的生产要素乃施工活动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所谓实现施工的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和动态管理就是:应用“资源流”的概念,为谋求投入少、消耗省、质量高的最佳产出,确定所采用的各类生产要素的合理级配及其适时利用,做到按项目实际需要供给,使各类生产要素有序运动,尽可能地使各类生产要素在项目上达到“无冗量、尽其力、有余地”的要求。这种优化组合和动态管理应依据规划论和对策论原理,建立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方程,并求解其最佳值.这样的科学运筹要在两个层面上进行:首先是在施工企业整体层面,要兼顾所有施工项目的实际需要,决定基本配置,以使整个企业效益最大化;其次是每个施工项目的单体层面,要兼顾所有工作面的实际需要,决定计划配置,以使全项目支出最小化.
温馨提示: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第一考试网(www.onekao.com)所提供的施工管理辅导:弄清施工项目管理的内涵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相关链接
- 05-29施工管理—机械设备安全使用管
- 05-29施工管理辅导:如何做好工程监
- 05-29施工管理辅导:xx公司“安全生
- 05-29施工管理—浅析建筑施工安全标
- 05-29施工管理辅导:论施工项目的质
- 05-29施工管理辅导:施工企业项目责
- 05-29施工管理—论建筑倒塌救援行动
- 05-29施工管理辅导:快速编制标前施
- 05-29施工管理—吊车安全操作规程
- 05-24二级建造师辅导:论加强施工项
上一篇文章:上一篇:施工管理辅导:国际工程项目实施中的索赔实务
下一篇文章:下一篇:施工管理辅导:浅论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版权声明:如果本考试网站所转载的“施工管理辅导:弄清施工项目管理的内涵”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ziyu320@qq.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