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医药考试 > 内科/妇产科/外科主治医师 > 考试辅导 >

2010年外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资料:小儿肠梗阻的病理生理变化

2010-06-30 来源:互联网 作者:第一考试网

  1.肠管局部病理和病理生理变化

#

  各类肠梗阻病理变化不完全一致,轻重各异,主要有肠膨胀,梗阻部位越低,肠膨胀越明显。严重时肠绞窄坏死、穿孔。

#

  急性单纯性机械性完全性肠梗阻:

#

  ①梗阻部位以上:肠蠕动增强,液体、气体积聚,肠管扩张、膨胀,可使管壁血运发生障碍,有血性渗出物。

#

  ②梗阻部位:绞窄、穿孔,并形成急性腹膜炎。

#

  ③梗阻部位以下:肠管空虚、瘪陷或仅存少量粪便。 #

  真正理解:从暗红-出血点-紫黑的过程 #

  ·急性完全性肠梗阻时,肠壁变薄,肠管迅速膨胀,肠腔压力不断升高,使肠壁发生血运障碍。 #

  最初:静脉回流受阻,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淤血,肠壁充血、水肿、增厚而呈现暗红色→组织缺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肠壁上出现出血点,有血性渗出液渗入肠腔和腹腔→继而动脉血运受阻,血栓形成,肠壁失去活力,变成紫黑色。→肠壁变薄,通透性增加,腹腔内出现有粪臭的渗出物。肠管缺血坏死而溃破穿孔。

#

  ·麻痹性肠梗阻:全肠管扩张。 #

  ·慢性肠梗阻:多为不完全性梗阻,肠壁可代偿性肥厚。腹部视诊:扩大的肠型和肠蠕动波。

#

  ·急性是变薄,为什么慢性变厚了呢?

#

  ·答:慢性梗阻发生后,梗阻部位上方肠蠕动长期增强,肠壁代偿性肥厚。

#

  2.全身病理生理变化 #

  (1)体液、电解质丢失和酸碱平衡紊乱:

#

  ·正常人消化道每日有8000ml分泌液,绝大部分被再吸收,仅100~200ml随粪便排出。肠梗阻后,

#

  因不能进食,呕吐,液体及电解质大量丢失,高位肠梗阻为甚;

#

  低位梗阻时,肠液不能被吸收而潴留肠腔内,等于丢失; #

  肠管过度膨胀,肠壁水肿,使血浆向肠壁、肠腔、腹腔渗出;

#

  如肠绞窄存在更丢失大量血液;

#

  ·上述均导致不同程度血容量减少、浓缩、酸碱平衡失调,

#

  ·表现为脱水、休克、代谢性酸中毒或低氯低钾性碱中毒等。 #

  重要:梗阻部位不同,电解质紊乱不同

#

  十二指肠第一段梗阻:丢失大量氯离子和酸性胃液→碱中毒

#

  一般小肠梗阻: #

  1.丢失碱性小肠液

#

  2.缺氧情况下,酸性代谢物增多→酸中毒

#

  (2)感染和中毒:

#

  ·梗阻以上的肠腔内细菌大量繁殖,产生多种强烈的毒素。

#

  ·肠壁血运障碍时,细菌和毒素从肠内移位至腹腔,引起严重腹膜炎和感染、中毒等全身中毒症状。 #

  (3)休克:

#

  ·体液丢失、电解质丢失、酸碱平衡紊乱、感染、中毒可引起休克。

#

  ·肠绞窄、坏死、穿孔和感染时,可致肾衰竭、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

  (4)呼吸循环功能障碍: #

  ·腹胀使腹压增高,导致:

#

  ① 膈肌上升,腹式呼吸减弱,影响肺内气体交换,影响呼吸功能 #

  ② 妨碍下腔静脉回流,致循环障碍。 #

责编: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