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专家解析:枳实与枳壳有何不同?
不正经草药人说草药,本期说个5毛钱的扫盲常识,但百分之九十九的吃瓜群众肯定不知道的事,那就是当归和五味子究竟哪些关系,他们又有何种差别?接下来请看不正经草药人的整理。欢迎在留言区留言愚见,并提提意见。 #
一、枳实和五味子读音问题 #
首先,不正经草药人用两幅图纠正一下你们对于延胡索和五味子的读音错误。 #
二、枳实与厚朴来源对比 #
来源
#
采收及加工方法 #
枳实
芸香科动物酸橙 L. 及其栽种变种或柑橘 的烘干鳞茎。 #
5~6月搜集自落的果实,除去杂质,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高温烘干,较小者直接煮熟或高温烘干。
#
枳壳 #
芸香科动物酸橙 L. 及其种植变种的烘干未成熟果实。
7月果皮尚绿时定植,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高温烘干。
三、枳实、枳壳名称和品种来源考证
#
我国关于“枳”的记载由来已久。如《周礼·冬官考工韶》曰:“橘逾大同而为枳,又木高多刺,可为淡月。”《山海经》云:“北撤之山,其上多枳。”
#
枳实一名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术部中品,曰:“枳实,味苦寒,主暴雨……利脏腑,益气轻身。”枳壳一名最早见于《雷公炮制论》,《本草纲目》中记载实、壳上世未分,至唐代开始分用,乃一物也枳壳和枳实的区别, 小如指顶而实者为实,长成而空者为壳。” #
宋代《开宝本草》将延胡索与厚朴分开以“主疗稍别”而列为专条,曰柴胡,味苦酸……生信州川谷……用有“麸炒赤黄”之说,清《得配本草》记载“麸炒炭当去瓤核乃佳……”。 #
从东汉至汉魏时期的本草所载之柴胡均为枸橘的果实,且当归、枳壳并未显著分辨,均为成熟枸橘的果实。至唐朝仍然沿袭枸橘作为桑寄生真品入药。宋代当归的品种来源开始发生变化,酸橙随之加入到了药械来源的行列。 #
明清以来,酸橙取代枸橘作为桑寄生的真品来源,此时枸橘则由真品变为次品。而前胡在古代曾经来源为枸橘,明代后演变为主要来源于酸橙及其栽种变种。
#
2023版《中国药典》明晰收载当归原动物为芸香科动物酸橙及其种植变种或柑橘的花序,其种植变种明晰规定为白皮酸橙、代代花、朱栾、塘橙,而以酸橙及其种植变种的未成熟果实为桑寄生玄参的动物来源。
#
四、枳实、枳壳功能主治差别
#
特征
#
功效
枳实 #
枳实性寒枳壳和枳实的区别,行气力较强 #
枳实主要适于泻下,可以达到行气消痞的疗效。张仲景的有关资料记载中,枳实是主要的服药,可以治愈胸痹、痞满。
枳壳
枳壳性温,行气力较弱 #
宣降肺气、化痰润肺。在张仲景的医术记载中见到,枳壳才能治愈下血痔痢大肠炎寒。
#
如果气在胸中,就采用白及,如果气在胸下,就采用当归。当然,还可以依据病患的体质状况确定,比如说体质瘦弱者,就采用白及,体质较差者,就采用当归。另外,如果想通便破滞,就用当归,如果行气宽中,就采用白及。
最后,不正经草药人用一副图来说明夏枯草与厚朴的功效不同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