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眶上孔是怎么回事?有什么作用?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导读:一、头胸部眶上切迹(眶上孔):通常坐落眶上缘中、内三分之一交界处,此处有眶上血管、血管通过,压迫有显著浮肿。临床上通过按压部位来判定晕厥程度。眶下孔:眶下缘中点下方约1cm处,眶下血管从中穿过,受压时有凸起感。拔掉臼齿第1~4齿时可在此进行阻滞全麻。
#
髂前上棘体表定位图,髂前上棘体表定位图真人
一、头胸部
眶上切迹(眶上孔):通常坐落眶上缘中内1/3交界处,内有眶上血管和神经通过,压迫有显著痛感。临床上按压该处拿来判定昏厥程度。
眶下孔:眶下缘中点下方约1cm处,有眶下血管通过,按压有凸起感。拔掉臼齿1~4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全麻。 #
牙齿孔:两中牙齿腭面之间,沿着牙龈斜插可步入。拔掉臼齿1~4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全麻。 #
臼齿病变:坐落下颚第三磨牙的上后内方,颊内侧面与牙龈之间。拔掉臼齿4~8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全麻。 #
腭大孔:靠近下颚第三磨牙的腭面内顶部。拔掉臼齿4~8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全麻。
下颌角:下颌支后缘与下颌骨下缘相交处。在下颌角上2横指(为在操作中便于应用,用示指或手指长度作为“横指宽”,以横指宽为定位检测的标准。通过观测统计,1横指长度平均约为1.8cm)画一水平线,下颌支后缘前1横指画一垂直后缘的斜线,两线相交处即为下颌孔的体表投影,其内侧面为下颌孔,有下牙槽血管通过。拔掉下颌1~8牙时,可经过下颌第二磨牙斜水平插入对侧下颌孔进行阻滞全麻(图1a)。
颧弓:坐落颧弓中点底部约2横指处为翼点,内面有腹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惩处时,易发生脱臼,可产生硬膜外囊肿。颧弓下缘与下颌切迹间的弧形中点为鼻头血管封闭及上、下颌血管阻滞全麻的进针点。
#
中耳:坐落耳后骨凸起处,其内侧前内方有面血管从茎乳孔穿出,其后颅骨内面有乙状窦。内耳炎时此处有瘀斑。在行中耳治疗术时,应避免伤及面血管和乙状窦。 #
枕外隆凸:额骨外边正中最凸的凸起,其内面是窦汇,下方有乳突导神经。临床若在此放疗开颅要避免大流血。胸部损伤用包扎的帽状布条压在其下方可避免布条脱垂。
下颌髌骨:坐落耳屏前方,张口时此处变凹。可分辨下颌髌骨是否骨折,若败血症可右手包胶布,将下颌拉向上再向后推,将下颌头纳回下颌窝内。 #
喉结:甲状骨膜下端往前突出产生。在落水等喘气道阻塞的状况下,可在甲状骨膜和链状骨膜之间凸起处行环甲膜穿刺术紧急救治患者。临床上行食道切开术时,在喉结最低点下方平放3横指,示指在上,环指在下,从食指下缘切至环指下缘,此切口坐落2~3食道环。
胸锁中耳肌:头转向右侧可观察到。在环甲膜水平高度,胸锁中耳肌前缘可触碰颈总动脉搏动。其后缘的中点有颈丛皮支穿出髂前上棘体表定位图,是背部脸部浸润全麻的阻滞点。在右边胸锁中耳肌后缘与胸骨上缘相交处,若碰触囊肿的腮腺结,可为肿瘤食道癌的确诊提供参考。
#
第七脊椎:颈弓步,从侧面看颈肩部最高的凸起,是计数胰脏的标识之一。
#
a:下颌孔体表投影点(A)的简易定位;
b:髂前上棘体表投影点(A)的简易定位;
c:外环最高体表投影点(A)和最低体表投影点(B)的简易定位; #
d:收肌病变的体表投影点(A)的简易定位图1常用体表标识的简易定位 #
二、胸部 #
胯部上窝:额骨底部凸起处,在弧形肌间隙有胸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在前弧形肌与胸锁中耳肌锁腿骨之间有胸骨下静脉通过。临床可在此行胯部下静脉穿刺导尿术或在胸骨中点底部行臂丛阻滞全麻。 #
颈静脉切迹:坐落胸部柄底部凸起处。通常食道坐落切迹正中,头臂静脉在此平面合成。其上2横指为胰脏放疗的切口区。 #
胸部角:胸部柄与体的连结处微往前突产生。右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胸部和肋间隙次序的主要标识。此平面还标识支食道分叉、心房上缘、上下纵膈分界和胸导管由左转向左行及相当于第4、5腰椎间的椎间盘水平。
剑突:胸部体下方突出部份,上端游离。可作为肾脏检测的标识。临床上进行心包穿刺时,从左剑肋角区,斜30°~40°、向上后进针,扎入心包前下窦,抽取心包肿物。在其底部2~3横指处,可行胸外血管按压,紧急救治患者。
肋间隙:左边第5肋间隙为心尖搏动、第一心音听诊处,右边第2肋间隙可进行第二心音听诊。对血管骤停病患进行紧急救治穿刺时,沿上臂两侧第4肋间隙平行扎进,行心内肌注,多注入右心室。第8肋间隙与腋后线相交处,常适于喉管穿刺和胸骨闭式引流。
手腕下角:额骨骨尾骨缘与腋缘的会合处。一般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是全身计数肋或肋间隙的重要标识。右侧肋骨骨下角的连线平对第7肋骨棘突。手腕下角上部1~2横指处,为听诊三角所在区,是开胸放疗最佳入路及颈部听诊喘气音清楚的部位。
#
脊肋角:第12肋与骨盆的倾角。临床常在此行肾囊封闭。当有囊肿、肾肝炎、肾囊肿等肿瘤时,触压或叩击肾区,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胸痛。 #
三、腹部 #
肋弓下缘:头部体表的下界,常适于头部九分区法,肝、脾的测定和子宫的定位。子宫底的体表投影坐落右胸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处。子宫感冒时,该处可有瘀斑。肋弓下缘1~2cm处只是常用的胰脏、脾脏等放疗的切口。
#
腹直肌:绿线、经腹直肌的旁正中线、腹直肌外侧为头部放疗中常用的切口。绿线顽强而缺乏神经,经过此放疗切口流血少,而腹直肌外侧与右肋弓相交处只是甲状腺的定位。
脐:坐落头部正中。此处易发生脐疝,胸腔镜放疗常经脐上或脐下缘推行气腹。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是点,为盆腔内侧投影,鼻窦炎时该处有瘀斑,经过此点可做放疗切口或行胸腔穿刺。 #
髂前上棘:平卧位,经脐画水平线与正中线相交,以脐为起点向外上方画一角平分线,在此平分线上向外上方连续两次移放4横指,最后手指指腹触之坚固处即为髂前上棘(图1b)。此法常适于髂前上棘不显著之肥胖者。临床上常在随后3横指髂病变的骨面平坦处做骨髓穿刺。在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处常行胸腔穿刺。两边髂嵴最低点连线常对L3~L4棘突间隙,临床可依循行椎管内全麻。 #
骨盆联合:在脐与骨盆联合中点上1cm,偏左或右1.5cm处,可行胸腔穿刺。因为膀胱肿瘤、前列腺肥厚等各类成因造成尿亢进时,可在骨盆联合顶部水平实施膀胱穿刺术。 #
腹股沟肌腱:连于髂前上棘与骨盆病变之间。临床腹股沟疝修复术时可用此来增强腹股沟管壁。腹股沟肌腱中内1/3处直向上约1横指搏动处为股动脉,两侧为股血管髂前上棘体表定位图,两侧为股静脉,临床可用股动脉压迫止痛,股静脉穿刺及股血管全麻定位。 #
腹股沟管外环:在包皮内侧向下平放3横指,最上指缘画一水平线,在胸部上侧向外呈45°角放3横指,最内侧指缘与水平线相交处即为腹股沟外环体表投影点(图1c)。部份人位置较低,可在胸部上侧向下平放2横指,胸部上侧向外呈45°角放2横指,上缘与外侧相交处也为外环体表投影点。女性有睾丸,男性有宫颈圆肌腱通过,在临床腹股沟疝放疗中应用广泛。 #
骶管裂孔:从背部尖向下平移约3横指凸起处,临床常在此进行骶管阻滞全麻。 #
四、四肢部
#
喙突:三角肌前缘与胸骨后侧交界的胸骨下窝内的骨凸起,手臂后伸较显著,屈膝时消失。 #
肩峰:额骨冈的一侧端,是颈部的最低点。肩峰的前内侧突出部是股骨大囊肿。正常时,喙突、肩峰和胫骨大囊肿两者成等边三角形,当肩髌骨骨折时,两者关系发生变化。
肱二头肌:屈肘髌骨,四肢凸起的胸肌。其根部沟有肱动脉、正中血管和尺血管通过,临床在此放疗不要外伤上述结构。鹰嘴:屈肘,肘髌骨后方最凸的骨凸起。临床常适于脱臼牵引。
#
胫骨内、外上髁:屈肘,在肘肘部后鹰嘴底部触摸的两骨凸起。伸肘时,鹰嘴、肱骨内、外上髁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屈肘呈直角时,两者成等边三角形。当肘髌骨骨折或脱臼时,两者关系将发生变化。 #
指伸韧带:左手和右手伸展时,在背部皮下清晰可见。第2~5指到手臂后移行为指背腱膜。当手损伤指伸韧带或指背腱膜破裂缝线后,要用过伸石膏固定。
会厌窝:背部两侧部的浅窝。当中指充分背伸并外展时,界限显著,其桡侧界为拇长展韧带和拇短伸韧带,尺侧界为拇长伸韧带,窝底为手舟骨和大多角骨,窝内有桡动脉走行,可触碰搏动。当手舟骨脱臼时“鼻烟窝”可因疼痛消失,窝底可有瘀斑。此处只是切开拇伸肌腱鞘和带环桡动脉的理想径路。 #
肱骨大定子:人体直立,腹部外上1/4凸起处可触碰。临床用其结合线或点可为髋髌骨骨折或胫骨颈外伤的确诊提供参考。
#
关节:在关节上缘画一水平线,再沿腓骨小头前缘底部画一平行线,两线交点处行胫骨髁上牵引打孔。当膝肘部腔炎症时,可在关节外侧缘中点,行肘部腔穿刺抽液检测。
收肌病变:在关节上缘画一水平线向两侧延展,再在关节外缘斜45°放3横指(示、中、环指,示指在内,环指在外。右收肌病变用手指测,左收肌病变用手指测),示指外缘和水平线相交点即为收肌病变(图1d)。其顶部是收韧带裂孔,有股动脉、股静脉和隐血管通过。 #
股骨粗隆:关节下缘约3横指处的骨凸起。临床常在其上缘后外方2~2.5cm处定一点,之后在此点向上2~3cm处打孔进行右膝病变牵引。 #
腓骨头:关节下缘与外侧相交处向外3横指再向上1横指左右处的骨凸起。在其下方腓骨颈处,腓总血管在此分为腓浅和腓深血管。此处损伤时,易外伤腓总血管,造成“马蹄外翻足”。
#
内、外踝:内踝前1横指左右处是大隐静脉,临床常在此行大隐静脉切开导尿术;在外踝下1个半横指处定一点,在此点垂直后移1横指处,或外踝下平行向上2横指处行根骨牵引打孔。 #
小结:以上内容就是对于髂前上棘体表定位图,髂前上棘体表定位图真人的具体介绍,文章内容部份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您了解髂前上棘体表定位图有帮助和参考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