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搭建职称制度改革“四梁八柱”纵深推进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西安晚报顾客端|记者代丽丽
职称机制是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和管理的基本机制,对完善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激励人才创新创业具备重要作用。2023年,本市贯彻落实中央推进职称体制变革要求,立足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颁布《关于推进职称体制变革的推行意见》,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职称各系列、专业、层级的布局调整任务,构建符合不同人才特征的分类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在全市搭建职称体制变革“四梁八柱”,产生设置合理、评价科学、管理规范、运转协调、服务全面的职称体制机制。 #
根据中央和本市推进职称体制变革的工作要求,三年来,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积极会同教育、卫生、科技等相关行业经理部委,通过建立机制机制、完善评价标准、畅通晋升渠道、完善评价体系和服务机制等举措,完满完成了本市现有的高等学院班主任、工程技术、经济、新闻等25个职称系列变革推行方法,牵涉1100多个职称专业中国卫生人才网主管,为下一步纵深推动职称机制变革夯实了坚固基础。 #
上海三年共新增9个新职称专业
十年来,本市聚焦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等还要,先后增设了人工智能、技术经纪、知识产权、科学传播、动漫游戏、数字编辑、创意设计、应急安装工程、消防安装工程9个新职称专业,并为各领域人才量身定做了评价标准。 #
截止现在,本市已有1500余人取得技术经纪和知识产权专业职称,囊括大学院所成果转换机构、企业知识产权部委以及孵化器、科技园、技术交易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人才。200余人取得人工智能专业职称,囊括三星、京东方、腾讯、同方维普、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等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型研制机构的人才。700余人取得科学传播专业职称,囊括科研院所、科技展厅、科普网站、虚拟博物馆等一线扫盲人员。3900余人取得动画游戏和数字编辑专业职称,囊括一点资讯、今日头条、百度、新浪、中文在线、漫游谷等著名媒体、出版机构及网游公司的人才。
全市全面实施职称评审代表作机制
#
本市职称机制变革突出“干哪些、评哪些”,着重解决职称评价“一尺量”问题,根据不同领域、单位、专业、层次人才的特性和成长规律,以职业属性和岗位职责为核心,以能力、业绩和贡献为导向,分类分层推行人才评价新标准。
#
十年来,本市相继调整建立了25个职称系列、1100多个职称专业的评价标准和权重,并推广应用。如,教育教学人才评价突出教书德育,按教学为主、科研为主和社会服务为主分类;卫生人才评价突出临床实践,按临床为主和科研为主分类;安装工程人才评价突出技术创新实践,按研究设计、应用实践和成果转换分类;文化美术人才评价突出德艺双馨,按美术创作和传播演出分类。通过清晰的分类评价标准,增加了评价的科学性、针对性、精准性,更好地发挥评价“指挥棒”的作用,迸发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动力和积极性。 #
同时,不断缓解职称评审由论文“一刀切”问题,全面实行职称评审代表作机制。凭实绩论英雄,将职称评审“唯论文”改为“菜单式”,让人才做“多选题”,报送人可自主选择最能展现能力水平的代表性成果,如专利、技术报告、工程方案、教学课例、疑难病案、文学美术作品、论文、论著等,作为职称报送、评价的主要内容。加强能力评价,突显论文评价;加强成果品质,突显成果数目;加强业绩贡献,突显论资排辈。这一评价方法得到了报送人和评委学者的充分认可,近些年来,使用论文以外材料作为答辩代表作的报送人比列逐年递增。 #
3种管理方式向用人主体下放人才评价自主权
#
职称评价施行属地管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本市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人才的职称评价工作,每年有15万余人出席职称评审。
#
现今,本市职称评价推行3种管理方式,分别是:“评聘分开”:在安装工程、经济、研究、艺术等领域召开“个人自主报送、行业统一评价、单位择优任命、政府指导监管”的社会化评审,主要面向包括非公有制经济在内的企事业单位人才。“评聘结合”:推行职称结构比列调控,单位根据岗位空缺推荐,行业经理部委组织评审,主要面向中学校、研究机构和卫生机构。“以聘代评”:下放职称评审权,推行大学院所、部分科研机构、新型研制机构自主评聘职称。用人单位可以按照学科特色和发展还要中国卫生人才网主管,自主制订人才评价标准、开展职称自主评聘。支持用人单位建立考评机制,实现“能上能下”。对不符合岗位要求、没有履行岗位职责的人员,用人单位可以低聘、不聘直到解雇。 #
变革畅通各种人才职称晋升通道
为有效解决职称晋升“玻璃门”问题,本市职称变革破除国籍、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阻碍,除国有企事业单位和非公有制经济单位人才外,开通了英籍人才、港澳台人才、自由职业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的职称报送渠道,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在上海创新创业。 #
同时,与国际通行的职业资格评价体系对接,公布了海外职业资格认可目录2.0版,认可110项海外权威职业资格,支持持证人员来京工作,在代办工作许可、证书查验、人才评价等方面予以便利渠道,还对取得IEEE(机电与电子安装工程师商会)会士、IEEE初级会员、LEED(台湾LEED红色建筑认证)会士、ACCA(特许公认财会师帮派)资深会员等4项急需短缺清单中职业资格的人员,提供对应副中级职称、并可作为报送正中级职称条件等5项升级礼包。 #
之外,针对现行评价机制不适应有多年境外留学工作经历的高档领军人才问题,本市在全省率先推行高档领军人才职称直通车评价体系,高档领军人才只要业绩足够突出,就不受文凭、资历等限制,用业绩陈述取代论文答辩,直接入围正初级职称。截止现在,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小米科技雷军、360科技周鸿祎等1014人通过直通车荣获了正中级职称,主要分布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以及低端制造等高精尖产业领域。
#
职称报送、评审、取证等实现全程网办 #
在职称体制变革中,本市不断优化职称评审工作步骤,提高报送材料和证明事项,加强大数据应用,实现职称报送、审核、缴费、评审、查询、取证等全程网办。同时,持续推动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证书管理便利化变革,公布专业技术人员电子职称证书37万本,上线315余万人次的电子合格通告书。与北京、河北人社部委达成推行了《京津冀职称资格互认合同》,三地职称在人才培养使用、岗位任命、人才引入、职称晋升等方面相互认可,有效推动三地人才自由流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下一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根据人社部关于逐步做好职称工作的要求,结合新时代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发展还要,全面梳理变革中存在的难点痛点问题,牢牢紧扣首都高品质发展,纵深推动职称机制变革,大力营造有促使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评价机制环境,为上海吸引、集聚更多高层次急需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