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谈中医抗疫的思考与总结
阅读提示:
在2003年,非典暴发之后,时年87岁的邓老先生临危授命,兼任西医学者组主任,力挽狂澜,扭转了医治那种急性感染病的被动僵局!
17年后的现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全省人民共同抵御新冠肝炎的形势下,回顾多年前西医人对于西医抗疫的探讨与小结,依然会让我们收获良多。 #
明天带你们重温国医前辈邓铁涛博士曾经的一篇论文,看邓老为我们解惑,没有病毒学说的西医,为什么能在感染病的治愈中大放异彩。 #
本文约2000字
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
打败“非典型脑炎”的理论根据与特色
#
(北京中医药学院邓铁涛邱仕君) #
世人多不理解西医没有真菌学说,却能治愈感染病,对病毒性感染病的治愈疗效并且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故安在? #
由于西医走的是另一条公路。
西医虽无病菌学说,但真菌已经被概括于“邪气”之中。吴又可的火气、疠气、杂气学说,已十分接近对微生物的认识,惜明朝无光学上的成就,致无法逐步发展耳!
#
但方剂的病原说发展到吴瑭,却使西医理论从另一视角认识咽痛性、传染性及流行性疾患,提出独到的方剂的原因理论。 #
这一理论,现在看来科学性极高,足以破解西医虽无病菌学说,依然能治愈急性感染病之道理所在。 #
吴瑭《温病条辨·原病》篇专门阐述方剂的原因、病机、证候、诊断、治疗与防治等方面的问题。其中关于原因理论的阐述共三条。 #
吴瑭曰:“叙气运,原方剂之始也,每岁之温有早暮微盛不等,司天在泉,主气客气相乘临而言也。”吴氏承继传统之理论,坦承气运的变化是伤寒发生的诱因之一。 #
他坦承吴又可厉气之原因,但伤寒不能统因为厉气引致。他最后补充流行病发生的微与甚,还与凶荒兵火以后有紧密的关系。
#
即是说他坦承大自然的变化规律与发病有紧密的关系,大自然的变化既作用于人体,也影响致病物质的生长与广泛为害,又造就性地提出物理气候及社会诱因与发病有紧密的关系。 #
《阴阳应象大论》曰:“喜怒不节,寒暑过于,生乃不固。故重阴必阳,端午必阴。名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
吴瑭注曰:“上节统言司天之病,此专言人受病之故。”吴瑭按伏气为病,如春温、冬咳、温疟,《内经》已明言之矣。 #
亦有不因伏气,乃司天时令现行之气,如前所列《六元正纪》所云是也。此两者,皆理数之常者也。更有非其时而有其气,如又可所云怨气,间亦有之,乃其变也。
#
方剂之产生有外因与内因两大诱因。
#
“喜怒不节,寒暑过于”而致“生乃不固”,说明正气显存的重要性。
#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是说明“重阴必阳,端午必阴”。 #
冬天属阴,寒亦属阴,两阴相重,与正气僵持(伏气)不即发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至夏天乃发,便成伤寒。
其实用以说明邪正争斗的观点。吴瑭坦承吴又可的怨气这一致病物质的存在,坦承怨愤与司天时令现行之气同为致病物质,而分辨引起哮喘之轻与重,通常与特殊的低热性流行性疾患。 #
《金匮心咒论》曰:“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吴瑭注:“《易》曰:履霜冰层至,圣人恒示戒于早,必谨于微。 #
《礼记》曰:“凡事预则立。” #
《经》曰: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圣人不治已乱治未乱。
#
此一节当与《月令》参看,与上条冬伤于寒互看,盖谓冬痢疾则春病温,惟藏精者足以避之……不藏精三字须活看,不专指房劳说,一切人事之能动其精者皆是。
即夏日天气应寒而阳不掩藏,如夏日之宣泄,并且桃李反花之类亦是。”这一条指出“内因”在发病上的重要性。 #
其冬不藏精须活看之说,是吴氏的创见,吴氏把冬伤于寒与冬不藏精互看,统归之为内在致病因子,并处于重要之地位。吴氏之论符合唯心辨证法的外因与内因的辨证关系,即外因是物质变化的关键,内因是变化的条件。 #
概略言之,吴氏之病原说为: #
(1)岁气、年时(气候与环境诱因)
(2)藏精、冬伤于寒(人体内在诱因)
(3)怨愤、时行之气(致病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