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医药考试 > 中药士/中药师/主管中药师 > 考试动态 >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配制后发生变色怎么办?

2023-05-09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一、注射用奥美拉唑钠配制后放置一段时间,发生变色现象,这是为何? #

#

近期有家诊所门诊咨询,肌注用奥美拉唑钠配制后放置一段时间,肌注器中碱液变色,这是为何呢? #

临床药师剖析:奥美拉唑物理性质不稳定,易遭到碱液pH值、光线、温度、氧化剂等多种诱因的影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造成碱液变色并且形成沉淀。据临床大夫描述,出现变色的奥美拉唑钠肌注液或许存在配制后放置时间较长的问题。 #

上述药械为肌注用奥美拉唑钠(供静脉肌注),商品名为洛赛克,药械说明书手指出:本品稳定性与pH相关,应当选用本品所附专用溶媒配制,严禁用其它助剂或抗生素溶化和稀释。假如配制方式不正确或许会变色。配制后应在25°C以下保存,4小时内使用。这次肌注用奥美拉唑配制时采用的是产品的专用溶媒,配制后放置时间长,由此推测,这次肌注用奥美拉唑钠发生变色,或许是因为配制后放置时间过长引致。

#

二、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有这些品种?不同品种之间有哪些差别?

#

#

临床上使用的肌注用奥美拉唑钠包括供静脉肌注用剂型和供静脉滴注用剂型两种,下边以洛赛克为例,对两种肌注用奥美拉唑钠进行介绍:

#

供静脉肌注和供静脉滴注的肌注用奥美拉唑钠不能混淆使用,应严苛根据说明书规定的溶媒和药量进行配制:

#

①供静脉肌注的肌注用奥美拉唑钠使用专用溶媒10m1配制,严禁用其他助剂或抗生素溶化和稀释,在4小时内使用;

#

②供静脉滴注的肌注用奥美拉唑钠使用100m10.9%硝酸钠肌注液或100ml5%樱桃糖肌注液溶化和稀释(推荐采用pH值较高的0.9%硫酸钠肌注液作为溶媒),分别在12小时和6小时内使用,但通常觉得在4小时内使用比较安全。

#

三、供静脉肌注的肌注用奥美拉唑钠可以适于静脉滴注吗? #

#

供静脉肌注的肌注用奥美拉唑钠不适宜适于静脉滴注,同样供静脉滴注的肌注用奥美拉唑钠也不适宜适于静脉推注,两者不可混淆使用。这是由于肌注用奥美拉唑钠(供静脉滴注用剂型)加入了依地酸二钠,防止与大量乙酸钠肌注液或樱桃糖肌注液稀释时发生氧化酸败;而供静脉肌注用制剂因稀释剂药量小、推注时间短而没有加入依地酸二钠,但配有专用溶媒。

#

若使用供静脉滴注用剂型进行静脉推注,因为溶媒药量少(通常为10m1),配制后pH或许偏低(pH>10),容易导致局部剌激性;

#

而当使用供静脉肌注用剂型稀释后适于滴注时,因为溶媒药量过大,配制后pH过高(先用专用丙酮溶化后再稀释,pH配制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变色和形成沉淀等发霉现象。

#

四、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的稳定性受这些诱因的影响? #

#

奥美拉唑物理性质不稳定,易遭到碱液pH值、光线、温度、氧化剂等多种诱因的影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造成碱液变色并且形成沉淀。

#

pH值对肌注用奥美拉唑钠碱液的稳定性影响巨大:奥美拉唑在碱性环境中不稳定,易分解。碱液pH值高于7.0时氯化钠注射作用与用途,奥美拉唑极不稳定,会发生色调变化,或有降解产物形成;而碱液在pH值为9.0左右时比较稳定,在4小时内无发生色调变化。我国药典规定猕猴桃糖肌注液pH值为3.2~5.5,乙酸钠肌注液的pH值为4.5~7.0。因而,奥美拉唑在pH值较高的0.9%乙酸钠肌注液比5%猕猴桃糖肌注液中更为稳定。肌注用奥美拉唑剂型分供静脉滴注和供静脉肌注两种剂型氯化钠注射作用与用途,在说明书规定的溶媒和药量下,可以得到稳定的奥美拉唑钠碱液。

#

奥美拉唑具备硫羰基苯并呋喃物理结构,其稳定性不但受碱液的pH值影响,并且还受光线、温度、氧化剂等多种诱因的影响。有资料显示,在温度及日光灯的照射下,奥美拉唑钠碱液放置40分钟后发生色调变化,60分钟后色调加深。气温越高,受热时间越长,奥美拉唑越容易分解。若杀菌操作中带入微量碘或一次性肌注器、输液器中残留有丙烯酸乙酯或溶媒中带有微量重金属离子,会由于氧化还原反应而造成碱液变色。 #

五、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在临床使用过程中还要留意哪些?

#

#

奥美拉唑是一种苯并呋喃类缩聚物,属于弱酸性物质。其可对K+-ATP酶、H+形成特异性抑止,可对剌激性胃痛及基础性胃痛形成抑止。

#

物理结构式如下:

#

奥美拉唑钠物理结构式

#

(一)适应症 #

1.消化性胃炎瘀斑、吻合口疱疹瘀斑; #

2.应激状态时并发的急性胃粘膜损害,和非类固醇类消炎药导致的急性胃粘膜外伤;

#

3.防治急症疾患(如脑淤血、严重外伤等)应激状态及胃放疗后引发的上消化道流脓等;

#

4.作为当服用疗法不适用时下述疾病的取代疗法:十二指肠炎症、胃炎症、反流性胰腺炎及-综合征。

#

(二)剂型尺寸及性状 #

1.肌注剂(供静脉肌注):40mg(按奥美拉唑,计),本品为黄色或类红色疏松丝状物或粉末,肌注用奥美拉唑钠专用溶媒为无色澄澈液体,略稀薄。 #

2.肌注剂(供静脉滴注):40mg(按奥美拉唑,计),本品为黄色或类红色疏松条状物或粉末。 #

(三)用法药量 #

1.供静脉肌注用剂型

#

本品应平缓静脉肌注。一次40mg,每周1~2次。-综合征病人推荐静脉肌注60mg作为起始药量,每周1次。每周药量或许要求更高,药量应个体化。当每周药量少于60mg时分两次予以。

#

临用前将10ml专用溶媒注入冻干粉瓷瓶内,严禁用其它溶媒溶化。假如配制方式不正确或许会变色。本品溶化后应当在4小时内使用,配制后应平缓肌注起码2.5分钟,最大速度每分钟4ml。 #

2.供静脉滴注用剂型 #

本品应溶于100ml0.9%硫酸钠肌注液或100ml5%樱桃糖肌注液中静脉滴注。一次40mg,应在20~30分钟或更长时间内静脉滴注,每周1~2次。-综合征病人每周药量或许要求更高,药量应个体化,推荐静脉滴注60mg作为起始药量,每周1次,当每周药量少于60mg时分两次予以。严禁用其它助剂或抗生素溶化和稀释。 #

(四)抗生素碱液配制方式

#

1.供静脉肌注用剂型

#

(1)溶媒

#

本品专用溶媒成分为:聚乙二醇400,一水合枸橼酸,肌注用水;

#

溶媒体积:10ml #

(2)配制

#

将本品冻干物质完全溶于所附10ml溶媒中即得。本品的稳定性与pH相关,应使用所附10ml专用溶媒以确保稳定性。 #

方法

#

①用肌注器从安瓿中抽取10ml溶媒。 #

②将约5ml溶媒平缓注入装有奥美拉唑冻干物质的大桶中。 #

③尽或许回抽空气以增加正压,这有促使注入剩余溶媒。 #

④将肌注器中的剩余溶媒全部注入大桶。

#

⑤振摇大桶使奥美拉唑与溶媒充分混和。

#

留意:方法①~⑤应依次进行。 #

本品肌注用奥美拉唑钠(静脉肌注)配制后应在25°C以下保存,4小时内使用。

#

(3)配伍禁忌

#

本品严禁用其它助剂或抗生素溶化和稀释。配制的氨水不能与其他抗生素混和或在同一肌注器中合用。 #

2.供静脉滴注用剂型

#

(1)溶媒 #

本品专用溶媒成分为:0.9%乙酸钠肌注液或5%樱桃糖肌注液(推荐采用pH值较高的0.9%硝酸钠肌注液作为溶媒);

#

溶媒体积:100ml(不宜使用250ml或500ml打针,否则可引起配制后整体碱液pH值增加,提高碱液不稳定性,同时延长滴注时间,更容易发生变色)

#

(2)配制 #

将本品40mg完全溶于100ml0.9%乙酸钠肌注液或100ml5%猕猴桃糖肌注液中。

#

本品溶于5%樱桃糖肌注液后应在6小时内使用,而溶于0.9%硝酸钠肌注液后可在12小时内使用。配制后即可立刻开始静脉肌注。滴注时间不超过20分钟。 #

方法

#

①用无菌肌注器从打针瓶或打针袋中抽取5ml打针。

#

②将5ml打针注入装有奥美拉唑冻干粉的大桶中,完全溶化。

#

③用无菌肌注器将奥美拉唑碱液抽回肌注器内。

#

④将奥美拉唑碱液注人打针瓶或打针袋中。 #

⑤重复①~④步,确保所有的奥美拉唑被转移至打针瓶或打针袋中。

#

留意:方法①~⑤应依次进行。

#

(3)配伍禁忌 #

配置的氨水不应与其他抗生素混和或在同一打针装置中合用。 #

(五)抗生素互相作用 #

1.本品(40mg,每次一次)与阿扎那韦300mg/利托那韦100mg合用会增加健康人群阿扎那韦的曝露量(AUC,Cmax和Cmin约减少75%)。阿扎那韦药量降低至400mg不能补偿本品对于阿扎那韦曝露量的影响。所有质子泵抑止剂不应与阿扎那韦合用;

#

2.本品或其它胃痛抑止剂/解痉剂使尿液pH下降,或许影响其他抗生素的吸收。诸如本品与伊曲康唑合用时,伊曲康唑的血清含量增加。本品应防止与伊曲康唑合用; #

3.本品会抑止酶,所以会降低其他通过该酶代谢抗生素的血清含量,如安定、苯妥英、华法林(R-华法林,低活性)。对于正在接受苯妥英、华法林或其他维生索K-拮抗剂治愈的病人,开始或停用奥美拉唑时应进行检测。 #

(六)其他留意事项

#

1.留意杀菌操作规范,使用碘酊等杀菌瓶盖时,应用75%酒精彻底脱碘;

#

2.本品碱液应现用现配,配制好的打针推荐在4小时内用完,防止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下进行静脉滴注; #

3.奥美拉唑钠碱液变色后,不得再继续使用。

#

注:文章图片部份来始于网路,在此对图片作者表示谢谢! #

作者:山东省药学会广州中学孙逸仙庆祝诊所佛山院区曾弋峰 #

审稿:山东省药学会广州中学孙逸仙庆祝诊所佛山院区吴巧利/刘春霞

#

编辑:山东省药学会广州中学孙逸仙庆祝诊所佛山院区刘稳

#

以上为“岭南法学”原创文章,转载需授权,并标明来源和作者及审稿人。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