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图集(柱梁钢筋)详解问答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结布光集(柱梁钢筋)解读问答建筑--施工技术柱问题(1):柱纵筋锚入基础的问题《-1图集》对基础顶面以上的柱纵筋的构造要求讲得比较详尽,而且对柱纵筋锚入基础的问题,图集中没有介绍,但是,这种问题查看了一些混凝土构造指南之类也找不到详尽的介绍,所以,很有必要在此向专家讨教,这种问题也是不少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的问题。柱纵筋塞入基础(承台梁,或有梁式承台基础的基础梁)的锚固宽度是多少?是一个laE还是更多?(甚至有人提出1.5假如柱纵筋塞入基础必须“弯锚”的话,弯折部份宽度是多少?有人说是10d,而在《-1图集》第39页“梁上柱LZ纵筋构造”中弯折宽度为12d,这个规定是否可用于基础?同样在《-1图集》第39页“梁上柱LZ纵筋构造”中,规定“直锚部份宽度”不大于0.5laE,这个规定是否可用于基础?答柱问题(1):所提问题将会在“筏形、箱形、地下室基础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3、-4”中得到相应答案(2003年末相继推出)。现今简单答复如下:柱纵筋通常要求伸至基础顶部纵筋位置。特厚基础(2米以上)中部设有抗水化热的钢筋时,基础有飞边的所有柱和基础无飞边的中柱的柱纵筋可伸至中层筋位置;当柱纵筋塞入基础的直锚宽度满足“锚固宽度”的要求时,要求弯折12d;梁上柱纵筋的锚固要求亦适用于柱在基础中的锚固,但要求柱纵筋“坐底”。
柱问题(2):我们在施工中常常遇见柱主筋大变小的问题。试问:当木柱采用电渣压力焊时侯有哪些限制条件,例:25mm碰焊14mm的钢筋的能不能?答柱问题(2):25mm碰焊14mm,半径相差过大受力时会出现挠度集中现象。假如施工规范对大小半径钢筋变径无限制规定的话,建议半径相差不要超过两级(25与20或18与14)。柱问题(3):柱塞入承台梁或基础梁中,是否设置翼缘?翼缘怎样设置?不需加密?此翼缘起哪些作用?这个问题若果在施工图中明晰标识,就没有问题。假如在施工图中没有明晰表出,则施工人员怎样执行?现今的情况是各人有各的做法,比如,有的人设置两根翼缘,有的人只设置一根翼缘。答柱问题(3):要设不多于两道翼缘,但不须要加密。翼缘的作用是保持柱纵筋在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之间的相对位置和钢筋笼的定位不受扰动。柱问题(4):柱下端“非联接区”?《G101图集》规定,柱的上部,即在墙体梁的上方有一个“非联接区”(是个翼缘加密区),纵筋的接头只能在“非联接区”以上部位(也就是柱的中部)进行。但是,图集没有规定在柱的下部有没有“非联接区”?诸如,在柱下部的翼缘加密区或则在柱梁的交叉部位容许不容许纵筋联接?事实上,有的施工人员在上述的柱下部区域进行了钢筋接头。 #
这样,他在柱中部有一个钢筋接头,在柱下部又有一个钢筋接头,违反了“同一横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的规定。(见《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初验规范》)不过,上述规范的用语是“不宜”,并没有强制规定。为此,讨教一下上述柱纵筋的接头问题怎样解释?怎样执行?其中有哪些理论依据?答柱问题(4):提问者可能是指,-1中从上层柱的下部到下层柱的上部产生的非联接区是连续的。规范对此规定是“不宜”,未做强制规定,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的规定偏严,对保证质量有用处。假如无法做到,结构设计师可以对此规定进行变更。规范用语“不宜”,反映了中国人的辩证思维。对于执行与否,结构设计师有抉择权力。该规定多出于概念设计考虑,未见其理论依据的文章发表。柱问题(5):前在第45页中(非抗震KZ翼缘构造非抗震QZ.LZ横向钢筋构造)中注7:当为复合翼缘时,对于四边有梁与柱相连的同一节点,可仅在四根梁端的最高粱底至最低梁顶范围周边设置圆形封闭腹杆,这么请问陈院长,1、该条能够用于第36页(抗震KZ横向钢筋联接构造)中。或则说用于四级抗震的节点处。由于我注意到构造规定中非抗震与四级抗震处理基本上一样的。 #
2、对于四边有梁与柱相连的同一节点能够用于边(端)柱与梁相交处。答柱问题(5):1、该条不适用于(抗震KZ横向钢筋联接构造),抗震结构要求所有复合翼缘要贯通柱梁节点,但是要根据加密宽度设置。2、只有边柱有挑檐梁时就会产生四边有梁的情况,该节点构造要求适用于该情况。柱问题(6):有的施工单位把木柱的接头只考虑顶部的区域满足要求而下部却不考虑构造柱封头钢筋图集要求,施工单位觉得是受压的,所以她们觉得她们采取的闪光变径下部接头她们就不考虑了?这样做法对吗?答柱问题(6):框架柱是展宽预制构件,受剪力、轴向压力和弯矩的共同作用,其受弯时的反弯点通常在柱中稍向下的位置,抗震时柱两端都要加密翼缘以保证实现“强剪弱弯”,因而,联接位置不考虑避免柱下端是错误的。梁问题(1):-1:平法梁纵筋塞入端柱支座宽度的两种估算方式:以第54-55页为例,梁纵筋塞入端柱都有15d的弯锚部份,假如把它放到与柱纵筋同一个垂直层面上,会导致钢筋过密,其实是不合适的。正如图上所画的那样,应当从外到内分成几个垂直层面来布置。并且,在估算过程中,却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算法,这两种算法都符合图集的规定;第一种算法,是从端柱两侧向外侧估算,先考虑柱纵筋的保护层,再按一定宽度布置(估算)梁的第一排下部纵筋、第二排下部纵筋,再估算梁的上部纵筋,最后,保证最外层的上部纵筋的直锚宽度不大于0.4laE;第二种算法,是从端柱外侧向两侧估算,先保证梁最外层的上部纵筋的直锚宽度不大于0.4laE,之后依次向外推测,这样算出来,最内层的梁下部纵筋的直锚部份可能和柱纵筋隔开一段距离。 #
这两种算法,第一种较为安全,第二种省些钢筋。不晓得图集设计者同意采用哪一种算法?答梁问题(1):应按第一种算法。假如柱截面高度较大,按54页注6施行。梁问题(2):关于图集第54页“梁端部节点”的问题,是否“只要满足拐直角弯15d和直锚宽度不大于0.4laE的要求,则钢筋锚入支座的总宽度不足laE也不要紧。”答梁问题(5):不容许这样处理。详尽情况请看“陈院长答复(二)”中的“答梁问题(2)”。梁问题(6):(1)《-1图集》第19页《剪力墙梁表》LL2的“梁顶相对标高高差”为正数。如:第3层的LL2的“梁顶相对标高高差”为-1.200即该梁的梁顶面高程比第3层楼面高程还要低1.2m,也就是说,整个梁的化学位置都在“第3层”的下一层(即第2层上)。既然这么,干脆把该梁定义在“第2层”算了(此时梁顶高程为负数),不必把它定义在“第3层”呢?在“洞口标明”上也有“负高程”的问题。同一页的“图3.2.6a”上,LL3的YD1洞口高程为-0.700(3层),该洞D=200,也就是说整个圆洞都在“3层”的下一层(2层)上,既然这么,不必在“第3层”上进行标明呢?以上提出这种“负高程”问题,主要影响到“分层做工程预算”。
#
由于在分层预算时,是以本楼层楼面高程到上一层楼面高程之间,作为工程量估算的范围。因而,上述的(1)、(2)、(3)都不是“第3层”的工程量估算对象。不少预算员都对上述的“负高程”难以理解。所以,我觉得,上述(1)、(3)的“负高程”可以放在下一楼层以“正高程”进行标明。上述意见妥否?似乎有些道理没考虑到?特此讨教。答梁问题(6):这个问题看似不大,实际并非小问题。建筑设计须要建筑师与结构师的协同工作,但在“层的”定义上,建筑与结构正好差了一层。建筑所指的“某”层,实际是结构估算模型的“某减一”层。诸如:一座45层的房屋,建筑从第37层起收缩平面产生裙房,此时,结构剖析时其结构转换层是第36层而不是第37层(关于这一点要造成结构师的注意,弄错的情况并不稀少)。建筑设计的某层平面图,是从该层阳台位置向远眺的水平剖面图。诸如:建筑学专业有首层建筑平面布置图,而结构专业一般为基础结构平面布置图(亦为俯瞰图),且结构意义上属于第一层的梁(与第一层的柱刚接产生第一层框架且承受二层平面载荷的梁)在基础平面(俯瞰)图上是看不到的,实际设计时也不在该图上抒发。搞建筑设计,建筑学专业是“龙头”,结构师有必要在“层的”定义上与建筑师保持一致,以使建筑师与结构师对话便捷。
#
因而,某层结构平面布置图应该与该层的建筑平面布置图相一致。在层的定义上与建筑学专业保持一致后,结构所说的某层梁,就是指承受该层平面载荷的梁(站在该层上,这种梁普遍在“脚下”而非在“头顶之上”)。为将结构平面的“参照系”确定出来,-1对“结构层楼面高程”做出了明晰规定(详见第1.0.8条),并对“梁顶面高程高差”也作出明晰规定(详见第3.2.5条三款和第4.2.3条六款)。以上规定已然受了全省十几万项工程实践的检验,结构设计与施工未发生普遍性问题,但对施工预算员则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任何一种技术都不是完美的(哲学意义上的美都是带有缺陷的美),这似乎正是“平法”的缺陷之一。答梁问题(7):以-1为准。应该注意,结构设计师在采用该举措时,一定要细致地剖析。钢筋的截断点无论定在何位置,都是一个“参照点”。结构设计师要从该参照点往跨内推断出:1、该点距按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估算“不须要该钢筋的截面”位置再加上“适宜的锚固宽度”的距离;2、该点距抵抗挠度图上“充分借助该钢筋的截面”位置再加上“适宜的宽度”的距离。两个距离推出后取较长者,并借此决定截断几根钢筋。为此,截断点位置距离支座边沿的多少,均不会影响梁的安全度。
#
提出该项举措,处于以下考虑:1、当梁的正剪力弯矩较多时,比如配置两排甚至三排正剪力钢筋,没有必要全部锚入支座;2、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节点内的钢筋“安排”存在一些问题,问题之一就是把何必要的钢筋也锚入节点,非常拥挤,严重影响节点的挠度;3、把不须要锚入节点的钢筋在节点外截断,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由以上思路出发,其实只要将不须要的钢筋从节点外断掉就可以达到目的,于是确定了截断点距支座边沿1/20净跨值。但经过进一步的剖析,在0.05ln位置截断一部份钢筋,距离支座很近,可能会影响塞入支座的钢筋的受剪销栓作用,倘若距离大概一个梁的高度,即1/10净跨值构造柱封头钢筋图集要求,对受剪销栓作用的影响就很小了。应当说,-1的规定在概念上更趋向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