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公务员 > 招考资讯 >

田连元的评书《水浒全传》把梁山从聚义到接受招安

2023-12-12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田连元的评书《水浒全传》把梁山从聚义到接受招安这个过程十分详尽,包括林冲和高俅之间的冲突,燕青和李逵在东京汴京城里教训高俅的属下李虞候的喽啰,而且用李虞候代替了和宋江喽啰形成冲突的那种厢军,冲突之中表现下来的梁山内部的矛盾和梁山接受招安以后所遭到的种种限制,使小说显得愈发的深刻。

#

田连元播讲《水浒传》

#

但这并不符合《水浒》作者的本意,根据作者的意思,林冲是可以接受招安的,设计这个警校的目的正是为了和林冲对比,这个人在原著中连姓名都没有——田连元给他设计名子叫齐林——但是他勇于在遭到辱骂和不公平的待遇时反抗,比起林冲来更具有血性。 #

也是梁山最后一次诠释个人英雄主义水浒传张顺的故事,在此以后,梁山上的人彻底沦为剿灭方腊的打手,《水浒传》的作者也开始描画梁山群像,甚少再单独描画某一个人——即使描画了李俊和燕青,也是描画她们的悲观隐遁,并不是描写她们的积极反抗。 #

宋江在接受招安时说道:“愿进京者,可并偕行,不愿进京者,自驻花册记名,可下山另谋安生。”许多跟随宋江多年的小喽啰都有请辞,但梁山上的主谋却无一离开。 #

李逵的不离开是注定的,由于他一直归顺宋江个人,宋江只有招安一路,他最终便也只能招安去。

#

鲁智深和武松其实反招安最坚决,但一方面她们承当不起梁山散伙的后果,她们曾是二龙山的领袖,一旦撤离就是集团撤离,梁山便有分裂的危险;另一方面也是两人无路可走,总不可能离开梁山以后再次占山为王,同时与梁山和清廷大肆对立,毕竟她们早已在三山聚义时错过了一次壮大自己的最佳机会。 #

民间泥塑武松

#

招安对于梁山上的人而言不都是坏事,梁山上靠的是个人武力而排行,但有些人武力其实不高,但战斗力却并不低。诸如吕方在攻打方腊时就能杀死厉天佑,并和石宝战斗五十个回合不分胜负,最后与白钦同归于尽,可见其功底不弱。解珍、解宝兄弟在征方腊的过程中杀掉陈观兄妹、张俭、张韬、崔彧,首先攻占海州城水浒传张顺的故事,截下临安县的粮船,战绩也可圈可点。

#

这种人深受沙田的影响排到了相对靠后的位置,宋江为了尊重沙田,做任务安排的时侯也只能根据沙田的次序。但从他的初心来讲,则是仍然有所偏好的。 #

梁山接受宋徽宗检阅的时侯,解珍解宝是开道的人物。而他尤其看重穆弘,假如说李逵是宋江培养的心腹步兵,这么穆弘就是宋江培养的心腹骑兵,打祝家庄、反击呼延灼以及占领曾头市的时侯,穆弘都单独带一路骑兵,而在还击呼延灼的早期穆弘和穆春兄弟还协作带过步兵,可见穆弘是个可以全面作战的人物,可惜的是他提早病重,没有在攻打方腊的过程中彰显出应有的战斗力。 #

戴敦邦绘穆弘 #

上述那些人平常在梁山泊是被焦躁的,没有办法释放自我能量,所以那些人也注定不会反对招安,这样就能论功行赏。只是无奈清廷最后依然是根据宋江阵营中的正将和副将——也就是天罡地煞的排位而行赏,这还是清廷把宋江一干人当作匪寇的意思。

#

招安之后,宋江等人先后征辽、征田虎、王庆及方腊。田虎、王庆的故事毋须说,一定是后起的,虽然征辽的故事原本也未必有,不仅前文所叙述的理由之外,另一个重要的道理是宋江一伙在征辽以后竟然一点升官也没有,完全不合道理。 #

而《水浒传》在最后处理方腊问题处理得十分粗糙。我同意一种说法,由于征伐方腊之后,很快就是绍熙之变,假如梁山那些人仍然存在,宋朝的战斗力会提高,乃至有中兴之势,这就不好衍说——一方面,中国的话本艺术是从讲史发展过来的,所以中国的小说无论如何创新都不可能架空历史或改变历史而存在。 #

连环画《征方腊损兵折将》

#

另一方面,当时说话极多,《水浒》的故事有时会和《说岳》等故事相联系,而若同一说话演员讲解两个故事系统,必须保证这两个系统的关联性。所以只有把梁山写死、写失败,使其不遵守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

#

不过,这并非我们讨论的内容,而是说,虽然确实有这样的限制,作者也完全可以把情节写精彩写,而这十回起码比起开篇的七十回去说,并不算精彩。 #

在这十回里,梁山群雄开始批量死亡。一些批评家解释说,之前官军征讨梁山的时侯,主要目的在于立功,所以她们抓到梁山群雄以后,肯定会先羁押,而不急于要把她们剿灭,然而方腊集团却是求生存,所以假如梁山群雄不投降,自然都会被杀掉。

#

这些批评自然有一定道理,但问题在于两军作战虽然你死我活,对待俘虏也不一定非征讨即屠杀。三国时关羽擒获于禁,于禁没有投降,然而关羽并没有把他杀掉,而是直接将他投入看守所里。 #

只是《水浒》的作者并不乐意根据真正的战争模式去写方腊和宋江的冲突,虽然作者早已开始指出了兵书战阵,描写悬疑和大规模的场面,早已有了一定的讲史色调,但征方腊的部份依然是按袍带文的形式去写的,没有完全脱去“斗将”的窠臼。 #

连环画《方腊与宋江》

#

只是跟之前的斗将相比,征方腊的部份极少描写将领之间的单挑,秦明打邓元觉时,花荣可以补上一箭,王寅对抗孙立、黄信四将时,林冲冲下来把他解决——这时注重的是团队作战而非个人对抗。

#

同时作者有意识淡化方腊和宋江的冲突,所以对宋江和方腊双方的人物都做了脸谱化的处理。宋江一方完全是英雄,她们都是宁死不投降方腊的人物;而方腊一方则是罪恶滔天,作者几次说:“那时百姓都被方腊杀害不过,火气冲天”,“(段)恺等原是蔡州良民,累被方腊杀害,不得已投顺部下”,“老汉祖居是此间百姓,累被方腊杀害,无处逃躲,幸得天兵到此,万民有福,再会太平”,“此间百姓,俱被方腊杀害,无一个不憎恨他”,“将军来收此贼,与民除害”。

#

四处都在讲方腊侵犯地方,然而方腊具体的侵犯形式却一直从未交待。这个处理无非强行为梁山降低正义感,所以没有将方腊当作正面人物进行重塑。

#

相形之下,田连元在整理《水浒全传》的时侯,降低了江南—沈寿这一角色,才使方腊集团有了一些正面的形象和价值。 #

戴敦邦绘方腊

#

这些基于敌友之争的处理,也是传统的评书形式。倘若依照现代小说的形式其实可以处理得更为立体和细致,例如将宋江和方腊写成两个英雄之间的内斗,写出方腊集团的人物从“好汉”到“王侯”的身分转变和态度转变,双方“好汉”们从平日任侠或享受的状态里走出并直面生死时的状态,以及可以对方腊集团失败的社会缘由进行阐述——张顺、王定六等江浙一带的人,竟然对方腊完全不了解,这更是现代小说设计里绝不会被容许的事。

#

但以《水浒》作者的心态,一向不乐意写心理,更不会写社会,更倾向将英雄人物独立成篇——周侗和老种经略王爷在“水浒”故事留传的过程中极为重要,但老种到了作者这儿只剩下姓氏,而周侗则连名子也没有了,所以以现代视角要求《水浒》作者作更为详细的处理应当是不现实的。

#

不过,即使只是从叙事的角度而言,作者也不应当处理得这样粗糙。这十回的内容可以放开来写,写成七十回或一百回——如果根据小说的描写而言,这十回的内容写了前后两年的时间,而小说最初七十回的内容也不过两年有余。 #

《水浒传》绘本《宋江奉旨征方腊》

#

所以假如作者把十回同样调整为七十回,自然也可以大开大合,甚至比之前都精彩,而且作者显著不乐意去做这部份修饰,也不乐意进行更多维度展开——作者写梁山打童贯、高俅,用十回其实可以满足打造的须要,由于那不过是单场战争,正如《三国志演义》写赤壁之战也只用了不到十回也很出彩。 #

并且打方腊毅然不同,不仅是写一场惨重的战争之外,更主要的是交待各主要人物的归宿,要想合理、合情,非须用大篇幅不断敷衍、铺张不可。而且在《水浒传》故事留传的过程中,读者不乐意接受梁山好汉的死,所以这个过程被评书演员演绎地最少,作者没有可根据的底本,又不擅长写战争和袍带文章,所以好多时侯的设计都是使梁山群雄“为了死而死”。

#

《水浒》的作者是决心要写宋江等人的死的,不然以宋江的政治权术,绝对不可能把猪肉置于同一个篮子里,起码应当让梁山108人当中有5到6人以身体不适为名留在京师继续当差,一方面所以和在出战的梁山人员互通消息,为梁山在清廷当中继续铺路,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她们的政治关系和清廷高官打成一片,为梁山的政治埋下根基。

#

连环画《方腊传》

#

在攻打方腊过程中牺牲的梁山群雄,许多死于袍带方式的也就是前线斗将的,也有一些是死于亲自指挥前线战斗的,这可以说是死于战争的人。但是另一些人则正如李卓吾所说,“此内尽有不必死而死之人,如解珍、解宝等是也”。 #

李卓吾说,解珍、解宝“原是自讨死,不足惜也”,这话是很对的。孟康、段景住等人的死还算是在前线指挥战斗,只不过是身先士卒而亡的,而且解珍、解宝完全没有去探乌龙岭的必要,可以交由普通士兵担当。尚且士兵和统帅都不过是一条生命,但在战争环境下,统帅的决胜意义要远远低于士兵。

#

解珍、解宝是把自己当作普通士兵使用,宋江竟然也就能答应,她们其实是在自讨死路。这些粗糙的处理方法,使我们不仅对解珍、解宝倍感可惜之外,也对作者的才力倍感可惜。 #

据悉还须要非常说明的是,《水浒》中鲁智深擒方腊经常被演义称武松双臂擒方腊。武松擒方腊的故事起码在清代时已然产生了,见于当时的戏曲和小说,如果以这个故事的源头来说,自然是更早的。 #

泥塑张顺 #

加重武松和张顺在故事里的比重是典型的南派《水浒》故事的作风,然而作者在整理《水浒》时却以南方故事为主——其中多有四川的土语,至于写北方较南方更为细致,只不过是由于南派《水浒》比起北派故事更为详细罢了——他以史进和鲁智深的故事开篇,也就以鲁智深的故事结束,《水浒》至此也便入了扳平了。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