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事业开拓者之一程开甲先生诞辰104周年!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明天是我国核事业开拓者之一程开甲先生诞辰104华诞。 #
1918年8月3日,程开甲在湖北兴化出生。1950年,程开甲在美国学成后决然回到彼时百废待兴的中国。1963年,他步入“死亡之海”罗布泊,植根大漠戈壁20多年,为开创我国核装备研究和核试验事业隐姓埋名、呕心沥血。 #
2023年11月17日,程开甲教授在上海去世,享年101岁。程开甲生前说过:“常有人问我对自身价值和人生追求的想法,我说,我的目标是一切为了祖国的须要。‘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是我的信念,正由于这样的信念,我能够将全部精力用于我从事的科研事业。”
01名副虽然的“核司令” #
程开甲
#
1964年9月,在皑皑戈壁滩的深处我国发射的第一颗原子弹又叫什么,竖起了一座102米高的铁塔。原子弹就安装在铁塔的底部。10月16日,就是在这座铁塔上,惊天动地的香菇云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燃成功。当时,身经百战的张爱萍将军在指挥所里兴奋地拿起麦克风说:“总理,我们成功了,原子弹爆燃成功了!”周恩来似乎也非常兴奋,但他还是用平淡的语调问道:“你们能不能肯定这是核爆燃呢?”现场瞬间紧张上去,静得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听得见,你们的眼神都转向程开甲,他是技术专家。程开甲紧皱着眼眉,依照压力检测仪记录数据估算,他使劲一挥手,坚定地说:“是核爆燃,没错!” #
几小时后,防化兵步入爆心处,气愤地发觉那座用无缝铁管焊成的、重80吨、高102米的铁塔,在原子弹爆燃中竟化为一堆细细的“面条”。现场情况证明了程开甲的推论是正确的。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准时爆响后,手动控制系统在顿时启动千台仪器,分秒不差地完成了全部测试。当初,美国人进行第一次核试验,测试仪器没有领到任何数据,日本、英国、苏联也仅领到了一部份数据,而我国领到了全部数据。作为技术负责人的程开甲在这中间立下赫赫功勋,功不可没。 #
从1962年设立核装备试验研究所到1984年离开核试验基地共22年,程开甲仍然主持和决策着我国核试验技术的全局工作。他筹划主持的30余次各种类型的核试验基本上达到了周首相提出的“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要求。他是我国指挥核试验次数最多的科学家,同时,也是我国核试验技术的创建者和领路人。
#
02小黑板上算出大方案 #
工作中的程开甲
#
程开甲有一个奇特的习惯:总爱在小黑板上演算大课题。他家里有一块沙发大的小黑板,办公室里也放着一块黑板。后来,他搬了新居,还专门留了一面墙,装上了一块黑板。
程开甲是著名专家,计算机使上去也得心应手,但他对小黑板情有独钟,想起哪些问题、思考哪些方案,搞一个演算哪些的,总爱在小黑板上写写绘画。久而久之,在小黑板上还真激发了许多灵感。
#
第一颗原子弹采取何种形式爆燃?最初的方案原本是用客机抛掷。程开甲经剖析研究否定了原定的空爆方案,他觉得:第一次试验就用客机抛掷,一会降低测试同步和瞄准上的困难,无法检测原子弹的各类效应。二是保证装弹客机安全的难度太大。程开甲在他的小黑板上一番悉心估算,终于提出当时着力可行的采用百米高塔爆燃原子弹的方案。
#
03一项没有完成的任务 #
工作中的程开甲 #
一次,程开甲在上海汇报核弹空投试验的安全问题。
#
周首相问:“飞机安全是否有掌握?” #
在场的一位海军副司令指着程开甲说:“他晓得。”
#
周首相的眼神转向程开甲。 #
“安全绝对没有问题。”程开甲回答得很干脆。 #
周首相问得很仔细,他对答如流,但就是土话太重。程开甲话音一落,首相又忽然发问:“程开甲同志,你多大啦?”程开甲猛的一愣,一时居然没有答下来。首相笑笑把话扯开:“程开甲同志,你要学普通话呀,你那‘吴语’人家听不懂啊!”
2010年,程开甲早已92岁了,举步仍然匆忙,说话仍然带着浓厚的苏州口音。谈起口音,程开甲不免有几分遗憾:“总理交给我的科研任务,我都完成了,学普通话的任务却没有完成。” #
04最好的感情 #
20世纪70年代在红山家门的松树边
#
程开甲的成就,一半要归功他的丈夫高耀珊,程开甲在北京学院当数学学院长时,高耀珊在校办鞋厂当工人。后来程开甲开始在山西罗布泊研发核装备,高耀珊就成了全职家庭主妇,对程老一辈子照料得无微不至。她穿着带补丁的旧军衣,扛着锄头,和随军家属们一起去开荒种粮,种芋头、土豆、大青菜,养殖,捡粪便,哪些劳作都干。一身布衣,一手茧子,有时一些技术人员找上门来讨教程开甲问题,还以为热情爽朗的高耀珊是程家的保姆呢。 #
后来我国发射的第一颗原子弹又叫什么,高耀珊年龄大了,患了脑中风,脑袋一时清醒一时糊涂,全身无力,四肢僵硬,行动不便捷,甚少剃度门。程开甲为了让夫人高兴,逢年过年就要陪丈夫一起去瞧瞧天安门和长安街的彩灯。在车上,程开甲轻轻梳理着丈夫被风吹乱的银线,注视着她被病魔摧残着的身躯,眼窝里不禁涌出缕缕风潮。程开甲的母亲在谈起母亲的感情时说:“爸爸这辈子只爱过我妈一个人,从来没有嫌弃过她。他心中只有他的学术研究和爸爸。”
文章摘编自:中国核工业报、中新网、彭拜新闻网、人民周刊网
编辑|鲍莹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