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公务员 > 招考资讯 >

东莞力争3年打造审批流程最优开办企业最快个事项“最多跑一次”

2023-10-17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重优化营商环境。”在去年全省人代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营商环境仍然是大力着墨的高频词。2023年以来,广州着重以简审批优服务便利投资中信。作为湖南省4个营商环境综合变革试点城市之一,深圳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把广州市塑造成为审批流程最优、开办企业最快、收费项目最少、经营成本最低、服务效率最高、企业群众办事最便捷的营商环境高地。

#

提高政务服务效能与水平,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环节。3月11日,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主任李志军就行政服务效能提高,市镇村五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东莞市建设监督网,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制度变革推进等热点问题接受了北方+的采访。他表示,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将全面强化执行力建设,努力营造方便舒心的企业营商和人民办事环境,促进深圳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湾区都市、品质广州”建设。 #

群众办事更便捷

#

1112个事项“最多跑一次”,828件行政许可网上可办

#

记者:2023年,广州被列为我省4个营商环境综合变革试点城市之一,今年以来,深圳在提高政务服务效能方面作出了什么探求,取得了什么成效? #

李志军:我们可以用“少了”、“薄了”、“短了”、“近了”四个词来总结广州提高政务服务效能的成效:

#

一是群众办事跑位次数少了。广州推进了企业群众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改革,梳理公布企业和群众“最多跑一次”清单共1462项,共有1112个事项达到要求,实现比列达76%。推进网上办事服务,建成湖南政务服务网广州分厅,共入驻59个部门,可在线申领事项共1306项,其中入驻行政许可事项915项,实现网上在线申领828项,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0.49%。深入对接“粤省事”微信办事小程序,已上线168个事项,促进实现“指尖办事”服务。

#

二是群众办事递交材料薄了。中山着重简化证明材料,筛选出群众和企业重复递交最多的487个证明材料,简化至200个,进一步清除优化后置条件、材料、环节,简化优化业务流程,精简办事材料。举办“减证便民”行动,全面清除侵扰企业和群众的“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各种无谓证明,推进落实信息共享、网络核验、主动调查、告知承诺等举措,先后取消证明事项261项。

#

三是群众办事所花时间短了。广州聚焦群众息息相关的政务服务事项,围绕企业和群众办事的“痛点”“堵点”“难点”,急剧压减办事期限。企业创办时间得到进一步压缩,将企业筹建登记、公章刻制、申领收据三个环节压缩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动产登记便利度有效提高,促进实现一手房登记在3个工作日办结、按揭转抵押登记2个工作日办结,通常存量商品房登记5个工作日内办结。施行建设工程审批制度变革,优化建设工程审批流程,推进建设工程项目代办事项和审批时间降低50%以上。 #

四是群众办事离家距离近了。我们启动居民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建设,建成启用34个镇街(园区)综合服务中心、586个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实现镇村两级实体办事大厅全覆盖。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列入综合窗口受理,探求“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办事模式,实现“进一扇门、到一个窗、办所有事”。优化简政放权机制,加强镇街政务服务事项承接能力,对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代办量大、社会需求较多的事项,加强放权利度,实现“就近办事”。 #

提高政务服务软硬件 #

建设“智慧型政务服务大厅”,以“公众为中心”优化审批流程 #

记者: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重优化营商环境”做出了一系列决策布署,其中包括实行网上审批和服务,推动实现一网通办,确需到现场办的要“一窗受理、限时办结”“最多跑一次”等要求。去年又是广州地委提出的“执行力建设年”。广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在布署优化营商环境,落实执行力建设的具体的思路和措施。 #

李志军:为了让企业和居民办事更方便舒心,我们将建设高标准建设政务服务平台,由居民服务中心办事大厅,镇、村办事大厅和网上办事平台三个组成部份。 #

一是推动建设居民服务中心办事大厅。以高标准、创一流为要求,按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窗口服务集成化、审批流程规范化、办事过程阳光化、信息数据共享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等要求规范建设,力争把居民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全省一流的“智慧型政务服务大厅”。大厅预计明年6月末对外开放,计划设置255个窗口,除公安、税务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事项外,其余政务服务事项推行全综合窗口,推进“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业务运作模式。 #

二是建立镇、村办事大厅建设。强化镇级综合服务中心能力建设,推动市镇两级所有办事窗口和政务服务事项入驻中心,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全面建设综合服务窗口,构建被捕分离机制,促进综合受理,服务集成。2023年,实现80%的政务服务事项列入综合窗口受理,80%政务服务事项跨镇通办。深入举办简政放权,推动直接面向人民群众、量大面广、由镇街服务管理更便捷有效的各种事项依法下放至各县街,并入驻综合服务中心,将市、镇“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项目延展到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通政务服务“毛细血管”。

#

三是优化网上办事平台建设。推动建立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促使优化网上办事大厅功能,进一步扩大电子档案、电子证照、电子图章等电子数据使用范围,实现网上政务事项全覆盖,努力提升网上全程流程代办率、上网代办率和网上办结率,着重打造“一门集中、一网受理、一窗通办”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建成覆盖全市的跨镇区远程代办、跨层级联动代办、跨部门协同代办,急剧提高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2023年,实现80%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

#

去年,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方面,我们将贯彻施行《东莞“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方案》,推动政务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变革,加强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推动各种政务信息电信共用,打破数据孤岛。推动推广人脸辨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拓展联通政务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拓展小程序、手机APP、微信公众号、自助终端等多种渠道,上线200项以上公安、人社、医保等民生领域的政务服务事项,全方位实现“移动代办”、“指尖办事”。建设建立“莞家政务”政务服务APP,构建集市民办事预约取号、办事手册查询、生活服务、咨询投诉于一体的政民互动平台。

#

记者:有了高标准的政务服务平台的硬件,在软件方面将怎样提高? #

李志军:我们将高效率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高质量完成服务流程优化。

#

将依托居民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及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推动研究制订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全面布署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深入举办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研究,充分借鉴先进地市的优秀经验,明晰市镇村财权界定,理顺职能权限。全面梳理政务服务事项,编制统一办事手册,促使同一事项名称、编码、依据、类型等基本要素在省、市、镇五级统一。构建全市上下联动的政务服务事项动态管理机制,促进各区域、各层级、各渠道发布的政务服务事项数据同源、更新同步,逐渐实现同一事项无差异受理、办理流程和评价标准统一。

#

将改变审批流程设计构建理念,由原先的“以部门为中心”变为“以行政相对人为中心”,施行以“公众为中心”的审批流程优化,进一步清除审批事项,优化办事流程,精简证明材料,压缩审批时间。结合建设工程试点变革,大力推动并联审批、协同审批,根据企业创办、不动产登记等政务服务办事主题,由各牵头部门探求提出相应的代办条件、申请要件及办事流程等,各相关部门给以配合,产生一个个公开透明、清晰易懂的办事“小围合”,实现对各主题事项推行“一表申请、统一受理、并联审批、统一出证”全链条“索引式”办事服务模式。 #

记者:去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晰提出,构建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东莞市建设监督网,服务绩效由企业和群众来衡量。广州接出来怎么贯彻落实?

#

李志军:我们举办政务服务变革,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便捷人民群众办事,构建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有效路径。接出来,我们将认真举办政务服务评价工作,而且将人民群众对服务的直接体会列入评价体系。

#

一是构建政务服务监督考评机制。制订建立的窗口管理办法,构建科学可行的考核指标体系,量化考评指标,施行按月份、季度、年度考核的工作机制。推行多种评价方法并行,注重民主评议、群众满意度测评,充分发挥社会评议的作用,注重窗口服务质量评测。构建市、镇两级考核大数据剖析机制,纵向与横向综合剖析,并定期公布考核结果,促使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加大工作协同,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

#

二是加强“互联网+监管”建设。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立政务服务电子监察系统,使登记、受理、审核、审批、办结等业务全过程网上流转、审批全过程留痕,规范行政权利的运行,建立无缝隙的监管网路。创新信用监管、大数据监管等监管方法,推动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的事中事后监管,加强大数据应用,加快审批监管全覆盖、过程监管全记录,监管数据可共享、可剖析、可预警,提高我市跨部门跨层级协同监管能力。 #

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制度变革

#

企业代办事项和审批期限均实现压缩50%以上,试点专区将即将运行

#

记者: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全省推开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制度变革,使全流程审批时间急剧减短”。今年,广州成为全国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制度专项变革试点,请问试点成效怎样?去年又有哪些新的布署措施?

#

李志军:2023年,广州被列为全国举办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制度专项变革的三个试点城市之一,提出构建珠三角最快、最好的建设工程审批管理服务,目前已完成审批事项梳理,启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组织部门集中办公,建成大朗省级试点专区并对外运行等工作,实现了建设工程项目代办事项和审批期限均压缩50%以上的工作目标。

#

目前,广州的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事项已由变革前的162项,优化调整为60项,降低了63%。在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制度变革大朗省级试点专区,启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基本实现“一个窗口收件、一份办事手册、一张审批表格,一套审批材料”完成申报事项审批。试点专区试运行以来,共为84家企业申领审批服务成功申领了885项业务,建设工程项目代办事项和审批期限均实现压缩50%以上。诸如“固定资产节能审查”事项由变革前的审批需近2个月优化为当日办结,“施工许可阶段”实施并联审批,只需6个工作日即可发证,“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备案”事项由变革前的19项申办材料调整为2项申办材料,窗口平均收件时间为10分钟,企业投资审批效率急剧提高。从3月15日起,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制度变革大朗省级试点专区将由试运行阶段步入即将运行阶段,进一步整合各业务部门建设工程所有相关事项及窗口业务,并全部过渡至试点专区大厅,构筑全市政务服务的亮点。

#

据悉,广州还成立了试点专区办理服务核心团队,施行广州市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办理服务,为符合办理范围的企业投资建设项目提供协助、全程跟踪帮办审批事项的服务。颁布了《东莞市重大产业项目预审批办法》,为企业重大产业项目预审批提供全程跟踪服务,指导前期审批手续及申办材料打算工作,降低了材料不规范、编制质量不高、反复更改等问题。 #

2023年,加快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制度变革,我们还将有以下措施: #

一是强化变革统筹,结合城市更新要求,建立供地机制,强化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对接各项专项规划,在同一空间基准上,统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借助总体规划,以及环保、林业、水利、海洋等部门规划,营造理想城市空间发展形态,产生覆盖全市城乡的“一张蓝图”。

#

二是推动推进项目生成,依托市“三规合一”空间信息平台,构建多部门协同的项目生成机制,统筹项目投资、选址、用地指标等建设条件,确保投资项目在前期企划阶段就具备并联集成审批的条件,防止审批环节互相“打架”。 #

三是强化办理服务水平,全面总结办理经验,产生办理规范流程及业务知识体系,扩充办理人员队伍,探求通过宣讲、授课等形式全面提高办理队伍综合服务水平。 #

四是深入学习和借鉴国外建设工程审批制度变革先进城市的成功经验,比如上海的项目生成机制、广州的农地资源和技术控制指标清单制、深圳的后置事项前置机制、杭州市和重庆市开办办理服务等,充分研究与我市变革成果相结合,并进一步推进变革,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 #

【记者】郭文君

#

【摄影】孙俊杰 #

【作者】郭文君孙俊杰 #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北方+顾客端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