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公务员 > 招考资讯 >

:莫言的作品是“太烫手了”吗?

2023-10-14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个捷报。在此之前,中国始终没有画家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得奖造成了全球的关注,成为国人心中诺贝尔文学奖的情节得以表达的抓手。 #

但是,莫言的得奖也招来了一些争议和指责。有人觉得他是否配得上这一佳绩,对此争议不断,吵得沸沸扬扬。 #

有人觉得他的作品“名不副实”,甚至还有人觉得,他的作品在迎合西方世界,蓄意“抹黑中国”。 #

几年后,莫言回顾当时的情境时感叹万分,他表示假如当时能预知未来,也许就不会匆忙地去斯德哥尔摩领奖。由于那种红彤彤的西方特制奖杯实在是“太烫手了”。

#

每位人就会有不期而遇的荣誉,同时也会遭到批评和指责,这是矛盾的两面,不可防止地成为众矢之的。 #

确实,在莫言得奖后,他并没有像个别人期盼的那样显得愈发“大师化”,反倒遭到了名誉上的损害,虽然比得到的赞扬更多。 #

但是,莫言的作品并非全部是为了丑化中国或讨好西方世界的口味,他的作品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早已奠定了这些基调,比如《红高梁家族》、《酒国》、《透明的红芋头》等一流杰作。

#

所以,谁能相信30多年前的莫言能够预测到自己将在西方得奖,因而有意地根据西方口味来塑造自己的作品呢? #

数年前,在德国哈佛学院的一次讲演中2024诺贝尔文学奖奖金,莫言曾慷慨陈词道:“我最喜欢说假话2024诺贝尔文学奖奖金,不能由于得了奖就忘了诗人的本分。” #

无论莫言是否有能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可以肯定的是,莫言的作品并非完全是在拆自己的台,他批评的现象本身就是画家担负的责任。 #

世界上诸多知名画家和作品,如托尔斯泰的《复活》,小仲马的《茶花女》,雨果的《悲惨世界》,乃至中国文豪鲁迅的《阿Q正传》等作品都是对时代和人性的批判和挖苦。为此,质疑莫言的作品侮辱母性或是阴郁完全站不住脚,是毫无依据的言论。 #

莫言得奖后遭到的功击和指责使他不得不选择沉默多年。但是,他并非孤独,其他画家给与了他支持和理解。知名画家韩少功在莫言遭到功击时公开抒发了对他的支持,赞扬他勇于说假话、勇于面对现实。同一时期的诗人余华也向莫言表示庆贺,并表示莫言的作品比绝大多数茅盾奖得奖作品更为出众。 #

对于一个画家来说,最好的指责方法就是用出众的作品回应这些恶意的评论。作品是否禁得起时间的考验,是评判一个画家是否值得尊重的重要标准。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