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尘埃落定,你准备好了吗?|特别关注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2023年中考尘埃落定。结合前三年试卷剖析,可看出这几年全省中考习作试卷大致展现出如下变化趋势:
#
一、情景任务型习作题在慢慢突显,材料习作在回归。以22、23年全省卷8套试卷来说,只有22年新中考Ⅱ卷有个“类情景习作”,叙述为“复兴高中社联将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展现你的认识与探讨”。之所以称之为“类情景习作”,是由于“复兴高中社联”和“主题征文”这两个条件对行文的限制作用近乎于“零”,实际就是结合中共建团100年这个时间节点,以“选择·创造·未来”为题写篇习作。其他7套题均为材料习作。
#
二、伴随材料习作的回归,文题毕竟还出现倾向引导格调材料哲理性内涵的趋势。尤其是哲理句子型(也叫名人格言型)材料习作占比颇高。去年的全省甲乙两卷和新会考Ⅱ卷都是典型的哲理句子型材料习作。虽然新会考Ⅰ卷的“故事是有力量的”这句引导语也可以看作是个哲理语料,对此最浅显最简略的理解就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
三、伴随材料习作的回归,驳论文窗口随后敞开。原先的情境任务式习作,确实对议论文或议论性的文字更友好些。诸如演说稿、发言稿2023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并且主持词之类,确实于议论性文字更适宜,驳论难有用武之地。但这三年,尤其是去年,文题对说明文的可行性变得异乎寻常的友好。
四、文题的阅读字数也在降低,22年文题词数最少的全省新中考Ⅰ卷还有260字,而去年字数最多的全省中考乙卷只有184字。其实字数少,不意味着条件限制少,但起码可以使老师的审题与构想聚焦空间更集中。 #
有鉴于以上几点,我觉得备考应考应有如下意识: #
首先,要推进材料习作训练,非常要留意哲理性语言蕴意的破解。一段时间以来,学校一线一说材料习作,多是现象类材料习作,哲理句子型材料习作经常被边沿化,目前还要注重上去。再次注重上去,除了是要增强专项训练,在日常教学中2023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班主任要有意识地渗透启发,师生要有意识地思考积累。诸如《逍遥游》中“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乏力”,这说的也是水与舟的关系吗?水可以是知识积累,也可以是人脉关系,或许还可以是人……。 #
再者,要有意识地进行驳论文写作训练。其实多数同事在考场上首选议论,但不是说说明文文就绝对不可为。留一手备不时之需还是必要的。从行文本质上说,虽然说明文文比议论文要容易,议论文要立论据,要证明论据,要深入分析,而说明文文实际只要用故事来类比文题观点就可以,不须要深入剖析诠释。议论文有并列式、有层进式;有六步法、有四定式……记叙文还有隐喻串珠、摇曳生姿、卒章逆转、故事新编等方式,不是很难把握。对说明文文比较青睐的上海中考,也有的年份说明文文均分高过议论文的。监考组领导说主要是议论文套话说辞严重,思维相悖,倒是有些小故事小体验更喜人。
三是复习要格外关注现实。去年全省中考的四套题的习作题,都没有明晰点出宏大的时代背景,但细思一下,虽然每道题都可以和时下情势紧密相联,如“吹灭他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愈发光明”可以喻指中国为首的一批国家围堵美国的损人不利己的行为;而“故事是有力量的”不就是“讲好美国故事”吗?原先的会考题这些都结合宏大的时代背景设置,如“双奥之城(22年全省乙卷)”“共青团推行100华诞(22年新中考Ⅱ卷)”,这实际是直接要求师生要联系时代行文,比较容易。而文题没有点明时代大背景,朋友们行文时就或许忽视时代特征,更可怕的是对时政世事关注不够的朋友,很或许就不知能联系这些现实,如何联系现实。这对写议论文的老师影响巨大,因此备考复习时更要更多关注时政。
四是要未雨绸缪,强化审题训练。地方卷在向全省卷学习的同时,全省卷也在从地方卷吸取营养,例如去年全省中考四套习作题和上海卷就有太多相像之处。而上海卷在审题上扣得很细,这点备考复习时不可不留意,例如今年上海卷的“学习今说”,行文时非常指出“今”,不能写成“学习说”;又如21年的“这,才是成熟的样貌”,一定要写出原以为的成熟虽然不是成熟;再如20年的试卷写北斗卫星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让老师紧扣“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展开探讨,关于此题,着重写要占好自己位置,做好自己事的就显著比写“团结力量大”的得分要高。去年全省中考的四道题虽然于审题上还没有那么多“坎”,但备考应考不可不慎。
#
事物总是波浪式前进,趋势不代表必定,然而备考迎考不可不心里有数。 #
名师简介:
陈立今,西安市学科带头人,北科大二附中初级班主任,公开课曾荣获全省百节名师风采课,科研成果曾获国家科研成果二等奖和上海市特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