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推荐)广东海洋大学发展历程学校——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山东海洋学院概况
#
山东海洋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海洋局共创的省属重点建设高校,是一因此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理、工、农、文、经、管、法、教、艺等学科协调发展,以应用学科为主体的多科性海洋学院,是教育部大专教学水平评估优秀高校,是具备“学士、硕士、博士”完整学位授权机制的高中。
广州海洋学院发展历程
中学的前身是争创于1935年的浙江省立初级水产职业中学。
她是安徽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的发端,几经迁徙后来升格发展成林业部直属的大连水产学校。
1997年1月10日,由具备62年办学历史的大连水产学校和39年办学历史的广州渔业大专学院实质性合并成立大连海洋学院。 #
2001年12月,全省重点本科广州气象学院迁往。 #
2005年6月15日,经教育部批准,广州海洋学院改名为河北海洋学院。 #
广州海洋学院校区建设
#
作为我国南海之滨惟一的一所海洋学院,学院的建设与发展仍然得到国家、省领导的和蔼关爱和社会侨界的大力支持。 #
1997年原国家主席杨尚昆在为中学校徽开幕时高兴地说:我们国家很还要这么一所高中。
#
四位时任中央政治局执委兼广州市委主任谢非、李敦化、张德江和汪洋同志均对厦大在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方面饱含重托。
四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副区长欧广源、李容根、刘昆和邓海光同志先后兼任学院监事会主席。
#
在79年办学历程中,学院担负兴海使命,立足福建,面向南海,幅射全省,为国家培养了10多万名的初级专门人才,涌现出大批国家海洋、水产等行业的领军官物和科技精英,成为推动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和南海研究开发的重要力量。 #
中学位于于祖国台湾最南端美好的海滨城市――湛江市,现有的湖光学院(校本部)、霞山学院、海滨校分辨别坐落国家AAAA级旅游区、世界地质花园――湖光岩风公园旁、霞山区解放大道40号、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滨大街43号。
校园总面积4911亩,其中湖光学校占地4200亩,依山面海,环境幽美,是莘莘师生求学成才的理想之地。 #
广州海洋学院学科建设 #
中学设有水产学校、食品科技大学、海洋与气象学校、农学校、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大学、航海学校、信息大学、软件大学、理大学、文学校、法学校、外粤语学校、政治与行政学校、体育与休闲大学、中歌美术学校、职业技术学校、继续教育大学等18个二级分院,1个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以及1个独立大学――广东海洋学院寸金学校。 #
学院学科专业设置齐备。 #
中学现有“水产”、“食品科学与安装工程”和“海洋科学”等3个硕士学位追授权一级学科;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点;67个专科专业广东海洋大学招生,39个高职高专专业。
#
拥有6个市级重点学科,其中水产品加工及贮存安装工程二级学科被列为“攀峰重点学科”,海洋科学、水产2个一级学科被列为“优势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手动化、动物遗传繁育与饲养、农业经济管理3个二级学科被列为“特色重点学科”;8个县级以上特色专业(其中5个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陕西省名牌专业、1个浙江省重点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变革试点专业、3个山东省综合变革试点专业、11门湖南省精品课程、3门湖南省研究生示范课程。面向全省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统招本本科生、研究生、留师生2.8万余人,独立学校1.6万余人,成人高等教育中学生1.1万余人。 #
广州海洋学院师资力量
#
学院师资力量较为雄厚。 #
现有教员工1835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050人、副高职称以上人员640人、博士学位者258人;教授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226人;山东省高等小学珠江专家特邀博士2人;“双聘教授”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6人;先后有105人次荣获近四批湖南省高等学院“千百十安装工程”培养对象;现有6人荣获湖南省高等学院优秀青年班主任培养对象、3人入围山西省“扬帆计划”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
#
现有8名博士受聘为教育部2013-2023年教育部高等小学教学指导执委会执委。
#
学院教学科研平台优良 #
现拥有1个国家级试验教学示范中心――水产科学与技术试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鱼类加工技术研制分中心(广州)、广东省珍珠种植与加工安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节水产经济植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重点试验室、广东节水产品加工与安全重点试验室、广东省近海海洋变化与水灾预警重点试验室、广东省海洋开发研究中心、广东省梅州文化研究基地、广东省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海洋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与国家海洋局共创)、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海洋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等14个省处级科研平台;安装工程训练中心、航海技能训练中心等7个市级试验教学示范中心;南海水产经济植物增种植重点试验室、水产经济植物虫害控制重点试验室等7个部级重点试验室;1个国家级中学生校内实践教育基地;2个陕西省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拥有1个首批江苏省协同创新平台培植对象――南海现代农业协同创新中心。 #
建有国家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试验室――海洋资源与环境检测中心、海洋试验室、海洋西药研究与开发试验室等69个校级教学科研试验室。 #
有全省大学中水生生物标本最多的水生生物博物馆以及与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共创的海洋遥感与信息技术试验室2个“全国海洋扫盲教育基地”。 #
中学办学条件良好
教学楼、科技楼、图书馆、体育馆、博物馆、学生公寓、学生餐厅以及海洋大厦、文化大厦、运动场和标准冲浪池等基本教学生活设施健全。 #
危房总建筑面积达62.5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58万册,教学科研设备值3.4万元,固定资产值约15.9万元。建有规模可观、覆盖面广、方便快捷的校园网。
#
学院坚持“人才强校、质量立校、学术兴校、特色扬校”的办学观念和“规模扩大与品质提升相结合,以品质提升为主;外延拓展与内涵充实相结合,以内涵充实为主;综合发展与加强特色相结合,以加强特色为主”的办学思路,通过优化学科结构,强化专业建设,推行素养教育,教学品质逐步提升。 #
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品质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充分肯定。 #
近十年,学院结业生就业率均少于98%,居湖南省大学前列;师生出席各种课余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大赛和社会实践活动,有568人次荣获国家级奖励,1842人次荣获省处级奖励。
#
2013年,师生代表队获第六届全省中学生海洋知识大赛团体金奖。 #
热能与动力安装工程专业2009级师生高大龙优秀事迹材料荣获《2012年国家奖学金得奖师生风采录》(浙江大学仅有2名)。
#
2012年,硬件安装工程专业2010级师生甘俊鸿荣获美国高中生计算机设计竞赛(硬件应用与开发类)全省总比赛特等奖。 #
2013年6月17日《南方晚报》A06版报导了学院人才培养方式变革与创新的经验。
山东海洋学院科研成果
#
学院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服务社会能力明显提高。 #
近十年,学院承当包括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在内的科研项目共174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24项、省局级项目331项;科研经费支出达3.16万元;荣获各级各种科技奖励78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处级银奖3项,省处级二、三等奖20项。“大宗低值蛋白资源生产含有呈味肽的呈味基料及调料品共性关键技术”项目获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华南地区文蛤产业高效技术”项目获2007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铜奖和中华全省工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金奖,“附壳外型珍珠和优质海水珍珠种植及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获2011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银奖,“日本囊螯虾和斑节螯虾农膜覆沙池健康种植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项目获200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银奖,“马氏珠母贝夜萤光珍珠培植技术”项目获2013年度国家海洋局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墨西哥湾海胆种植技术研究及推广”、“马氏珠母贝标准化种植与示范推广”项目分别获2006、2008年度国家海洋科技创新成果奖二等奖。 #
文蛤苗木繁殖及种植、海水名贵动物的苗木繁殖及种植、海水虾类虫害预防、珍珠贝的饲养及育珠、水产品加工及储藏、杂交玉米繁育、区域海洋学等领域的研究达到了国外先进水平。 #
科技成果的广泛推广应用,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北方海洋水产业的蓬勃发展,取得了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13年,学院作为主要技术借助单位,协助广州市政府成功申请广州特色水海产业国家林业科技园。
在学院技术力量的支持下,现在仅广州地区的海水珍珠销量就占全省的三分之二,贻贝的苗木销量、养殖面积、养殖销量、饲料销量、加工规模、出口量和交易量等七个方面均为全省第一,为广州构筑“南方海谷”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
广州海洋学院交流广泛
中学广泛举办对外交流与合作广东海洋大学招生,先后与中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台湾、台湾等地区30多所大学、研究机构健全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与全省多个企事业单位、政府部委和军队单位进行广泛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合作。 #
海洋是潜力很大的资源宝库,是支撑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 #
开发海洋,科教领航。
现在,学院正竭力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布署,牢牢把握国家将重点研究开发南海、广东全面推行国务院批准的《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开发实验区发展规划》的重大机遇,坚持以变革创新为主线,以提升品质为核心,全面推行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安装工程”和学院“三大行动计划”(“质量30条”行动计划、“协同创新”行动计划、“南海战略”行动计划),为把学院建设成为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鲜明、优势学科水平较高、与我国海洋事业和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国外外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学院而努力拼搏。
招生学院>硕士学院>广州硕士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