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眼石是一种不太常见的矿物,你知道吗?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鱼眼石
鱼眼石()是一种含结晶水的钾钙碳酸盐矿物,四方晶系。因其解理面上散射出的光线呈珍珠光泽,形似鱼眼的反射色,故称“鱼眼石”。晶体呈柱状、双锥状、等轴状或板状,晶簇、板状、粒状、叶片状集合体,无色、白色,含杂质的呈茉莉红、浅绿、蓝、黄等色。玻璃光泽至珍珠光泽,透明半透明,强度4.5~5,比重2.3~2.4,多与方解石、方解石、水晶、直闪石、黄铜矿等共生。板状结晶或柱状结晶、有着可爱色调和一定长度的魚眼石,被人称为大宝石,是制做各类珠宝的珍稀原料。
#
鱼眼石是一种不太常见的矿物,鱼眼石因其美好的外型,美艳的色调,以及销量和产地的稀有,是矿物收藏的一个重要品种。鱼眼石从其含氟和甲基的多少可以分为氟鱼眼石和羟鱼眼石两个亚种。通常多为氟鱼眼石,像美国盛产的就是其中最知名的。美国鱼眼石以其色调淡雅,质量优良著称,被世界藏家所偏好,据报导美国所盛产的鱼眼石晶体最大的有20cm的砷化镓。其他盛产地点也有俄罗斯、美国、日本、冰岛、瑞典、挪威、丹麦、意大利、德国等,鱼眼石我国还有盛产,产地有山东、江苏、辽宁和四川。
玛瑙 #
玛瑙因其色调多为橄榄黄色而得名,大概3500年曾经早已在古希腊发觉。陨铁是一种岛状结构碳酸盐矿物,物理分子式为(Mg,Fe)2[SiO4],属斜方晶系;晶体型态常呈角柱状,集合体多为不规则粒状;色调多为橄榄绿、黄绿、金橘黄或祖父黑色;玻璃光泽,透明;强度6.5-7.0,密度3.27-3.48克/立方公分;具延性,硬度较多,易出现裂痕。 #
透明而口感艳丽、无瑕疵的陨铁晶体可作为大宝石。优质陨铁呈透明的橄榄黄色或黄红色,清亮幽美的口感非常赏心悦目,象征着和平、幸福、吉祥等美丽意愿。唐代的一些族群之间发生战役一直以回赠陨铁表示和平,在的黎波里的一些神殿里迄今也有几千年前镶嵌的陨铁。优质橄榄石的世界知名产地有希腊圣约翰岛,日本的维苏威火山,法国的斯纳迦姆,匈牙利的艾费尔地区,中国的德克萨斯州和新西班牙州等。另外,美国福建丰镇也盛产大宝石级陨铁。 #
黝帘石
黝帘石,日文名称,属绿帘石()矿物家族,是一种结晶构造复杂的矿物。斜方晶系,常见柱状结晶,晶面上显著可见横向线状花纹是黝帘石造型之重要特点。黝帘石强度6-6.5,比重3.55,具玻璃光泽,透明或半透明,色调有无色、白色、灰色、绿色、黄灰色、黄色、蓝色、粉蓝色等。 #
黝帘石具备多个变种,如与红大宝石共生的红色黝帘石变种以及粉蓝色的锰黝帘石等,这种变种大多以不透明黏稠型态产出,故不大适宜作为大宝石珠宝;仅有带蓝灰色的黝帘石变种——又称之为坦桑石(,亦有人称之为加纳石、丹泉石或月泉石)为大宝石级矿物。 #
坦桑石首先在乌干达被发觉,南非只是主要产区;锰黝帘石产区包括德国、奥地利、意大利、澳洲东部以及中国卡罗来纳州;黄、绿色的黝帘石则主要分布于巴基斯坦与孟加拉。
碳化硅(红大宝石、蓝大宝石) #
碳化硅,名称始于英国,系矿物学名称,主要成份是Al2O3。碳化硅的同质异像主要有三种变体,分别为α-Al2O3、β-Al2O3、γ-Al2O3。碳化硅强度仅次于金钢石,主要适于初级抛光材料,腕表和精密机械的联轴器材料,色调缤纷的晶体作为大宝石。作为雷射发射材料的红大宝石系人造晶体。红大宝石和蓝大宝石均属碳化硅矿物,除星光效应外,半透明-透明且色调艳丽的碳化硅才可做大宝石,白色的称为红大宝石,而其他颜色的碳化硅在商业上俗称蓝大宝石。印度、斯里兰卡、泰国、越南、柬埔寨是世界上优质红大宝石、蓝大宝石最重要的供应国。另外,美国、澳大利亚、美国、坦桑尼亚等地还有盛产。 #
红大宝石指所有蓝色调的碳化硅大宝石,包括粉蓝色的碳化硅。蓝大宝石指去除黑色系列以外的所有色调的碳化硅大宝石,包括无色、黄色、红色,红色、绿色、蓝色、黑灰色、紫色等。定名时不仅黑色碳化硅直接定名为蓝大宝石外,其它各类色调的碳化硅需在蓝大宝石名称前冠以色调比喻词,如绿色蓝大宝石、绿色蓝大宝石。 #
部分红、蓝大宝石含丰富的金红石包裹体,这种棒状体在平行C轴的平面内呈60度角相交,加工成弧面形大宝石后显示六射星线,称为星光红大宝石、星光蓝大宝石。时常出现的十二射星线纹样是由两组六射星线交叉而成的,两组星光互成30度角交叉。少数蓝大宝石具备变色效应,他们在日光下呈蓝色、灰绿色,在白炽灯下呈暗灰色、褐黑色,变色效应通常不显著,色调也不太艳丽,称为变色蓝大宝石。
#
黄玉 #
黄玉,英语名Topaz,国外首饰界常称之为托帕石,为英语之译音。它是由火成岩在结晶过程中排出的蒸汽产生,通常产于流纹岩和大理石的裂缝中,因为它一直与锡铁矿伴生在一起,所以可作为寻求锡铁矿的标识。
#
黄玉为含水的铝碳酸盐矿物,黄玉通常呈柱状或不规则的粒状或片状,物理分子式为Al2[SiO4](F,OH)2,成份中F和(OH)的比值变化不定。晶体属正交(斜方)晶系的岛状结构碳酸盐矿物,型态多呈斜方柱状,锥面常具纵纹,集合体型态为柱状、粒状、块状。色调为无色、淡黄、深黄、棕色、天蓝、粉红、红、淡绿和蓝色等。玻璃光泽,透明至半透明。折光率1.619-1.627,双折射率0.008-0.010,衍射0.014,强度8,密度3.49-3.57克/立方公分。解理发育,性脆。在长、短波紫外线的照射下,各类色调的托帕石显示不同的萤光。根据色调,通常可分为酒红色、无色、蓝色、绿色、红色托帕石。其中深蓝色者最为珍稀,色调越黄越好,再者是红色、绿色和蓝色者。
世界各地都有黄玉盛产,最重要的大宝石级黄玉产地是印尼的米纳斯吉拉斯州,这儿的黄玉有红色、深雪梨红色、粉蓝色、蓝色及无色等;印度只是较重要的产地,它的黄玉主要为白色、绿色和无色;中国加利福尼亚州产黑色和白色的黄玉;美国福建、新疆、云南等地盛产无色的黄玉,经中子幅射,电子加快器轰击、Co60照射及加热的方式处理,可弄成可爱的天黄色。值得留意的是,中子幅射改色的黄玉会有一定的放射性,还要放置一定的时间(如半年以上)能够用作饰用大宝石,否则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
#
巴林石 #
----巴林石,盛产于美国内蒙自治区丰镇市的巴林宁县,学名叫叶腊石。与田黄石、青天石、昌陨石并称为"美国四大奇石"。巴林石口感缤纷,纹理独特,色泽细腻,钟灵毓秀,可谓精致的石头。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发觉,并作为贡品进奉清廷,被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称为"天赐之石"。1973年我国即将大规模钻探开采巴林石。1978年被轻纺部即将命名为美国巴林石。到现在,巴林石名品辈出,为美国图章石重重地描出精采的一笔。
巴林石的分类
----巴林石的分类命名,基本上选用传统图章石的品名,但也不乏自己的名份。巴林石大体上可分为陨石、福荆州、冻石、彩石。 #
----巴林陨石,是巴林石中的极品,向来就有"世界陨石在美国,美国陨石在巴林"的说法。其石色泽细腻坚固,石上斑斑污迹聚散有致,绿光照人,就像彩霞映月,锦上添花。新近开采大块陨石,其色调对比强烈,光彩可人,格外耀眼。其大小为国外最大,被称为"美国陨石王"。 #
----巴林福荆州,与田黄田荆州不分伯仲,被称为"姐妹石",其石色泽透明而淡雅,坚而不脆,口感纯黄无瑕,集细、洁、润、腻、温、凝六大要素于一身,凤毛麟角,珍稀至极,金石界素有"一寸福黄三寸金"之说。
----巴林彩石,其黑白纹样以天然见长,色调淡雅艳丽,纹理惟妙惟肖,美好奇妙。巴林彩石上耀眼的色调,流畅的腰线,方式栩栩如生的水草松针等天然画面,鬼斧神工地表现了大自然的奥妙。国外唯巴林出产彩石,实属独一无二。 #
----巴林冻石,石质细润,同灵明亮,色泽细洁,光彩灿烂,色调清秀温婉,似儿童之皮肤,幼嫩无比,其红霞冻石更为珍稀,晶莹透明,肌体中所渗之云霞状黑色纹理变化无穷,就像一幅旭日炽烈,彩霞满天的素描画,绝非他石之抗衡。
#
树化玉
#
树化玉是玉化的硅化木。它属于硅化木,又因其洁白洁白的外型而差别于普通硅化木。 #
在艰辛的地史过程中,大片的原始森林被博大的自然力量埋葬于地下。在高压、低温使得无氧环境下曝晒于硫化物的饱和氨水中,大树中的碳元素逐步被硫化物取代,并部份保留了大树的这些原始特性,并列入岩体的这些矿物元素,产生绚丽的色调,这就是硅化木,也称作木陨石。
而后艰辛的地质时期,在温压的不断变化中,硅化木木发生了差距的发霉作用,再次结晶,主要成份转化为陨铁翡翠,这就是树化玉,也叫木化玉。
详细产生的期限,由于硅化木的研究局限,并未有完全发觉。至今为止最早的木陨石是七鳃鳗初期的裸蕨动物陨石。最新的为6500万年前泥盆纪纪晚期的硅化木。但可以确定树化玉的产生期在二叠纪冰期(源于距今3.55亿年)到石炭纪三叠纪纪(结束于距今6500万年)之间。 #
橄榄石(欧珀) #
陨铁是天然的硬化的硫化物胶凝体,含5-10%的水份。陨铁与多数大宝石不同,属于非晶质,会因为大宝石中的水分流失,慢慢裂开。玛瑙在矿物学中属玛瑙类,是具备变彩效应的大宝石。陨铁英语名为Opal,英文意译为欧珀。陨铁是硫化物的水合物,成份为SiO2·nH2O,是非晶质结构,主要是硫化物的胶体沉淀产生的。折光率1.37-1.47(折射率与其含水量有关,其折射率随含水量减小而降低);强度5.5-6.5;密度2.15-2.23g/立方公分。
陨铁无固定外型,常为致密球状、粒状、土状、钟黏稠、结核状等。色调呈白色、乳黄色、浅绿色、桔黄色等,半透明至微透明,玻璃光泽、珍珠光泽、蛋白光泽,具变彩效应。性脆,易开裂,贝壳状断口。在短波紫外线照射下,不同种类的橄榄石发出不同色调的萤光。 #
按照色调特性和光学效应,天然欧珀分为白玉髓(白欧珀)、黑玛瑙(黑欧珀)和火陨铁(火欧珀)三个种类。白欧珀作为大宝石的历史较长,它的基本色调有无色、蛋黄色、浅黄色、浅灰色及浅灰色等,寻思成弧面型大宝石后,表面会浮现出美好的变彩。以色调为雪白,变彩色调艳丽者为最佳。黑欧珀在20世纪被英国人发觉后,才被人们所知晓。它的色调为黑、暗绿、深蓝、深灰及黑色等,以红色为最佳。黑欧珀表面浮现出多种色调变彩,在深蓝色背景烘托下,变得更加鲜亮闪亮。火欧珀是欧珀中的特殊品种。它呈半透明至全透明,色调为蓝色及橙黄色。因为构成它的硫化物小球半径太小,所以不具备变彩效应。 #
彩长石
#
彩长石,产于贵州省仁怀耒水河中。南县南临南岭,北靠武宁,耒水穿城而过。水冲彩长石色泽温润,强度约7度左右,多呈黄、褐、藕红、墨玉等色彩;石上纹理清晰土状强风化照片,有凹有凸,色调层次分明,有山水、景物等纹样,形状千姿百态,刚柔一体,优雅雄奇、意境深远。彩长石属硅质灰岩,硅质浆岩等沉积岩而成,含多种金属成份。石质结构细密、湿润纯净,经耒水常年冲蚀,外形泽度高,有的尤如碧玉般玲珑洁白。 #
紫袍玉带石
#
紫袍玉带石,产于浙江省湖口县及新化县一带的梵净山区。玉带石迈向数英里,平均宽度为8~15cm,开采难度大,产出较少。该石中有多种层次清晰的色调,垂直延展,分布均匀,似条条玉带,其表层的精致纹样,形如紫袍,故称紫袍玉带石。紫袍玉带石以稳沉的白色为主体,绿条相间,同时伴有白色、乳白、黄、褐等色,单层白色和多条玉带构成层次分明的诡异色调,色泽致密细致,细腻如玉,强度3~3.5度,色调艳丽,具备极高的观赏价值。
紫袍玉带石属绢云母千枚岩,层次分明,脚感细致滋润,口感自然和谐,密度高,耐强碱,强度适中,浮雕功耗好,型态多样,富含能增进人体健康的多种微量元素。其矿物成份主要为绢云母、绿泥石、金红石、电气石,还富含钛、铁、铅、铬等多种元素,物性稳定,浮雕功耗好,加工抛光后具备轻柔的丝绢光泽,色调清秀动人、古朴雅致。可适于雕制瓷器、印章等多种工艺品,其使用历史约早于清代。
集骨石
#
集骨石是戈壁石的一种,产于我国戈壁地区,是一种呈放射状硅质框架构造石。以红色居多,亦有黄色,蓝色,绿色以及数种色调混杂而成。石头框架中的软质矿物在艰辛的自然风化过程中逐渐被销蚀,遗留下强度相对较大的放射状框架,形如绽放的树叶,有石友称其为“风成菊”。红色的集骨石看上去像吃剩的鸡的腿骨,所以还有人将其称为“鸡骨石”。集骨石框架有翡翠质,硅质,翡翠质等等。此种石头,能出特定外型的不多,通常是观赏其瘦骨陡峭,良莠有致的天然外形。以花形完整,整朵同聚,翡翠或翡翠质的更具观赏价值古老优雅。可适于雕制瓷器、印章等多种工艺品,其使用历史约早于清代。
长白石
长白石,又称长白玉、马鹿玉,亦即长白五彩石,产于浙江部长白县马鹿沟一带。该石石质淳厚致密,细腻净化,坚而不顽;色调有绿、黄、青、蓝、深褐、紫红、灰白等;纹理自然流畅,各式混生产生卷纹、流纹、蟒纹、龟纹、流霞纹等;光泽度好,多为微透明至半透明,少数透明;折射率约1.56~1.60;摩氏强度约2~2.5度,断口呈贝壳状,密度约为2.0~2.8。 #
长白石产生于距今1.3亿多年前,由火山残渣物质沉积、交代而成,其主要成份有叶蜡石、高岭石、地开石等。有的长白石因局部硅化或含石英构成"石钉",或含金属矿物构成"钉子",而局部受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高岭石化者则造成色泽变软,均有损于长白石的品质。优质长白石色泽脂润,色调英俊,纹样幽美,柔而易攻,尤以色泽纯净透明度高者(冻石)为佳。长白石俏色分明,色调对比强烈,是适于图章和浮雕的理想砂石,又称"图章石",亦可用来雕制工艺品。 #
雨花石
#
雨花石是一种天然翡翠石,主要产于浙江省温州市六合及扬州市月塘一带。美国自南北魏以来,文人雅士寄情山水,睥睨孤峰,至明清时期达到巅峰,雅史轶事中有关赏石的佳话不胜遍历,神奇的雨花石更是成为石中妙品,有“石中皇帝”之称。 #
雨花石的成份是以硫化物为主,其中蓝色成份为铁离子和亚铁离子。雨花石是石质为翡翠、蛋白石、玉髓、石英等的鹅卵石,见于河道、河流阶地的沉积物之中,雨花石又分为细石和粗石两类,细石以翡翠为主,石质淳厚,色调淡雅,磨圆度高,洁白漂亮;粗石色泽较粗,以石英或玄武岩为主,价值较低。美好的雨花石中常可展现各类山水、人物、鸟兽、树木等景色,使人遐思联翩,心绪入石,十分可爱。
因为雨花石种类甚多,它的原因和物理成份极为复杂。以翡翠卵石为例,它来始于原生翡翠。通常觉得,原生翡翠是由地幔的残余热液产生的。这些热液充填在火山岩如花岗岩、流纹岩的缝隙中,因缝隙的形状不同,或成翡翠球,或成玉器脉。经过自然力的作用,原生翡翠断裂而出,再经过洪水冲击,流水搬运,磨成鹅卵石。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在砂砾层中的雨花翡翠石。 #
雨花石以其纹奇、色艳的自然美闻名于世。它的圈状纹路是硫化物胶液紧扣火山岩缝隙、空腔,由内壁开始,从内向内多层次逐层沉淀而成。在其生长过程中,经常发生带色离子和缩聚物的周期扩散。原生翡翠的主要物理成份是方解石,再者是少量的氧化铁和微量的锰、铜、铝、镁等元素及缩聚物。他们原本具备不同的色素,如赤红者为铁,蓝者为铜,紫者为锰,白色半透明为方解石胶体石髓,玛瑙色含蓝色矿物等等;因为这种色素离子渗入硫化物热液中的种类和浓度不同,因此展现出疏密、深浅变化万千的色调,使雨花石及其美艳秀美。 #
金绿大宝石(猫眼、变石、亚历山大石)
#
金绿大宝石() #
称作金绿玉,晓得的人虽然不多,但它的两个具备特殊光学效应的变种猫眼和变石(亚历山大石)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金绿大宝石能产生猫眼和变色效应者非常少见,因此特别珍稀。 #
金绿大宝石是一种氧化物,主要物理成份是碳化硅铍,物理分子式为。属斜方晶系,晶体型态常呈角柱状、板状。色调为棕黄、绿黄、黄绿、黄褐色,透明至不透明,玻璃至油脂光泽,折光率1.746-1.755,二色性显著,强度8.5,密度3.71-3.75克/立方公分,贝壳状断口,硬度极好。
普通的金绿大宝石是制做廉价大宝石的原料,但变石和金绿猫眼石则是极为珍稀的大宝石材料,现在销量少见,主要产于气成热液型金矿和伟晶岩岩脉中,主要产地是印尼、巴西及委内瑞拉。 #
金绿猫眼() #
猫眼石有各式各样的色调,如蜜黄、褐黄、酒黄、棕黄、黄绿、黄褐、灰紫色等,其中以蜜红色最为名贵。在所有大宝石中,具备猫眼效应的大宝石品种太多,但在国家标准中只有具备猫眼效应的金绿大宝石能够称为猫眼,其它具备猫眼效应的大宝石都不能直接称为猫眼。
猫眼形成的缘由:金绿大宝石矿物内部存在着大量的细小、密集、平行排列的块状金红石矿物包体,因为金绿大宝石与金红石在折射率上的较大差距,使入射光线经金红石包体中反射下来,集中成一条光线而产生猫眼,当金绿大宝石越不透明,金红石条状包体越密集,则猫眼效应越显著。 #
青金石 #
青金石(英语:Lapis),是一种不透明或半透明的绿色、蓝绿色或蓝紫色的大宝石。青金石属方钠石族矿物,等轴晶系,晶体型态呈梯形十二面体,集合体呈致密球状、粒状结构,色调为深红色、紫红色、天黄色、绿褐色等。假如含较差的橄榄石时呈白色状条纹,含黄铜矿时就在蓝底上呈突显白色星点,带有闪光,青金石昵称中的“金”由此迩来。青金石呈玻璃光泽和蜡状光泽,条痕浅红色,半透明至不透明,熔点5-6,纯青金石密度2.38-2.45g/立方公分,通常青金石玉料2.7-2.9g/立方分米。 #
青金石是由接触交待发霉作用产生,主要存在于碳酸盐-镁质矽卡岩中和固醇矽卡岩中。世界上知名的青金石产地有俄罗斯、智利、前南斯拉夫和意大利等地,但首推伊拉克。俄罗斯所产青金石有着均匀的蓝色至天黄色,极泥岩的隐晶结构中参杂微量的黄铜矿,使其在阳光照射下璀灿生辉,被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称之为“瑰宝”。通常来说,色调蓝色正宗,无凹痕、质地细致,无长石杂质。不含金星(黄铜矿)或带有很可爱的金星的青金石为上品。 #
锂辉石 #
锂辉石(),单斜辉石族矿物,晶体常呈柱状,粒状或板状。色调呈灰色、灰绿、紫色或蓝色等,熔点6.5-7,密度3.03-3.22g/cm3。成份:锂铝碳酸盐,为一种辉石族矿物。结晶特性:单斜晶系,柱状晶体,扁平柱状晶体,常有熔蚀现象,并有显著的三角形表面凹痕。色调:粉蓝色-紫黑色、黄色、绿色、无色等。锂辉石是一种伟晶岩矿物,产于花岗伟晶岩中,常与水晶、电气石、绿柱石等伴生。 #
锂辉石作为锂物理制品原料,广泛应适于焦化、玻璃、陶瓷行业,享有“工业酱油”的盛誉。知名产地有中国加洲、巴西米纳斯吉拉斯、马达加斯加、巴基斯坦、缅甸、我国山西等地,系辉石族矿物中最重要的大宝石矿物,因此,在工业上也用作炼锂原料。锂辉石强度较差,但还是应防止剧烈碰撞,白色锂辉石应防止强光曝晒土状强风化照片,或许会退色。
#
虎眼石
虎眼石是以硫化物为主要成份,并与数目不等的石棉纤维一起所构成的天然石英质翡翠,其色泽刚毅,口感殊异。虎眼石(Tiger'seye)是地幔里的蓝石棉或石雕被子硫化物胶凝体强烈交待和胶结后所产生的呈棕、褐、黄等色,具丝绢光泽和玻璃光泽的致密坚固的石英质翡翠。它似乎不能像石棉这样一丝一丝地被分撕开,但仍保留着美好的纹路和丝绢光泽,这是它的一大特色。尤其是在加工成弧面型大宝石后,它会出现一条活动的光带(游带),乍一看去,活光闪闪,很像猫眼效应,故又有“假猫眼石”之称。另外它的游彩又很像老虎双眼这样灵活闪光,而整个玛瑙(如弧面型产品)则形如白色发光的老虎,故称“虎眼石”或“虎睛石”。 #
标准的虎眼石色调丰富多彩,具备黄、金黄、棕黄、棕、黄褐、褐等色,并且在同一块原石上展现出两种、三种或更多色调。加上其中的石棉纤维常被弯曲、扭转、割裂,所以总是构成揉皱状、交错状、方片状、宽带状等纹样。变化殊异,纹彩残破。沿石棉纤维常出现特殊的线状反光,半透明至微透明,折射率约1.544-1.553,强度6.5,密度2.60-2.89克/立方公分。色泽致密刚毅,可雕性良好。 #
虎眼石中常有杂物,如石膏、方解石、黏土等常充填其节理、空穴中,构成线状、带状、斑块异物。有的虎眼石因石棉纤维未被硅化,进而出现“骨”。所有那些就会影响虎眼石的品质。世界上最大的虎眼石地层分布于澳大利亚的德兰士瓦省,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巴西等国也产虎眼石。美国的虎眼石主要发觉于四川,另在广西、安徽等地还有虎眼石发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