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绩效知识小百科-第2期自评、核查与重点评价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财政绩效知识小百科-第2期
自评、核查与重点评价
平时你们问的最多就是:哪些是自评、核查与重点评价,他们有哪些不一样?这期就由小编好好给你们解惑2023政府预算管理公平性原则,这与你们伙的绩效奖金息息相关,男子伴们快搬好凳子认真听讲~ #
扫盲知识点
#
“预算绩效全过程管理” #
开讲前先给大家扫盲 #
决算绩效全过程管理的概念
#
决算绩效全过程管理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绩效管理活动。事前包括绩效目标编制与初审、政策制订、事前决算评审和上一周期绩效结果应用;事中包括绩效运行监控和绩效目标调整;事后包括绩效评价及结果整改,其中自评、核查与重点评价就属于事后绩效评价业务。 #
Q #
自评、核查与重点评价概念 #
A:自评:指的是决算部委组织政府部委本级及其下属单位对决算批复的绩效目标完成状况进行自我评价。
#
核实:财政部委按一定比列抽取部份项目举行财政核实(实)工作;
#
重点评价:财政部委优先选择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方针新政和决策布署,纪委、省政府以及县委、市政府重点布置,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社会关注度高、实施周期长的项目或新政、对重点项目(如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安装工程项目)或重大总额新政周期性组织举办绩效评价。 #
Q
#
自评、核查与重点评价关系
A:自评、核查与重点评价都是事后评价决算资金绩效的重要方式,对决算绩效管理机制的建立、绩效信息的公开和结果应用的推动甚至财政开支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这三种评价方式在详细施行上存在一定差距性,但也紧密关联。 #
差别性
#
评价主体不一致: #
自评包括项目自评和部委评价,评价主体为决算单位;核实与重点评价的评价主体为财政部委。
推行范围不一致:
#
自评:列入政府决算管理的本部委所有资金;
核实:结合工作实际,选用一定领域和范围项目开支列入核实范围; #
重点评价: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方针新政和决策布署,纪委、省政府以及县委、市政府重点布置,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社会关注度高、实施周期长的财政资金。 #
评价重点不一致: #
自评重点关注绩效目标完成状况;核实重点关注自评规范性和结果客观性;重点评价结合各专项资金自身特征牵涉评价指标机制,按照指标机制逐个剖析财政资金的产出和疗效,在结合部委和政府履职的基础上,需要重点分析决策层面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合理性,评价内涵相对更丰富。
关联性 #
目的一致:尽管上述三种评价方法存在一定差距,但举办的目的是一致的,目的均为对财政开支的经济性、效率性和公正性进行客观、公正的检测、分析和研判。 #
共同打造多层次绩效评价组织管理机制:自评、核查和重点评价相结合共同打造多层次绩效评价组织管理机制,除了有促使增加决算绩效管理水平,并且还能对应各评价主体的评价需求,全方位、多维度反映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和新政施行疗效,逐步扩大评价工作覆盖面,并提高评价工作的针对性。
Q
核实与重点评价结果怎样应用?
#
A:(1)结果为“优”的,在下年度决算中优先保障;为“良”的,相关开支原则上按零下降安排决算;为“中”的,原则上根据决算总数的10%-30%进行压减;为“差”的2023政府预算管理公平性原则,原则上应给予撤消。
(2)结果连续2年或以上为“中”及以下的,原则上停止下年度决算安排,相应调整或撤消;对常年沉淀的资金要给予收回,依照有关规定统筹适于亟待支持的领域。 #
(3)核实和重点评价结果列入年度省直机关单位、镇街领导班子和领导党员年度考评和事业单位共性指标考评。
#
(4)结果出示后的20欧盘在本单位(部委)或其他公共平台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