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学历考试 > 自考 > 考试动态 >

岩体风化分带与下带岩体的特性分析

2023-04-26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H.0.1风化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地质作用,在鉴别和描述岩石风化作用的产物时,应以地质特点为主要标识,包括岩体的色调、结构构造、矿物成份、化学成份的变化;岩体的溃散、解体程度,矿物蚀变程度及再者生矿物成份等。间接标识如锤击反应、波速变化只是重要的辅助方式。

#

岩石风化分带的界定主要考虑风化岩体的类别及组合特性,岩石的宏观结构及完整性,化学电学性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岩石风化分带的界定仍主要选用国外外通用的5级分类法,并辅以国际统一术语命名。但因为各地气候条件,原岩性质和节理发育状况差距巨大,引发地壳风化程度和状态的变化极为复杂,本次修订主要是将中等风化(弱风化)逐步分为上、下两个亚带,并提高了硅酸盐岩风化带界定标准,而仍保留了原规范中对全、强、微风化带的界定规定。 #

此次规范修订对风化岩与新鲜岩波长称作了部份修正。对原规范表E.0.1中等风化岩与新鲜岩纵波速之比由“>0.6~0.8”修正为“0.6~0.8”,将晚风化波长比由“>0.8~1.0”修正为“0.8~0.9”,将新鲜波长比由“>1.0”修正为“0.9~1.0”(由于波长比理论上不或许小于1)。

#

随着安装工程技术的进步与安装工程经验的积累,安装工程可借助坝体条件有所放宽。基于这一状况,从安装工程实际还要出发,并参考国外多个安装工程经验,将弱风化带逐步分为上、下两个亚带。 #

《三峡安装工程地质研究》(黄河水务执委会编)一书小结了山峡安装工程的经验,从疏松物质浓度、RQD值、岩体纵波速率、视电感率、回弹指数、岩体变型挠度、透水率等多方面对弱风化上带与下带岩石特点作了具体对比,两者的宏观特性分别为:上带-“半坚固及疏松状岩体夹坚固状岩体。大部分裂隙已风化,风化宽通常5~10cm,最宽可达1.0m。疏松物浓度达10%~20%”;下带-“坚硬状岩体夹少量风化岩,沿部分裂隙风化,风化宽通常1~4cm,疏松物浓度大于1%”。

#

H.0.2为新增内容,其提出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

硅酸盐岩的风化,非常是石灰岩的风化特点显著有别于其他岩石风化,原规范附表E风化标准界定似乎不适用于这些岩体。统一认识并规范硅酸盐岩风化带界定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

石灰岩通常是没有典型意义的风化现象的,不仅岩石浅表部因冲蚀、卸荷,充填夹泥还要回填消除外,岩体原本则是没有风化或风化程度轻度,所以在石灰岩地区毋须刻意界定岩体的风化带;但同属氯化盐岩的白云岩,状况则完全不同,质纯的白云岩可以发育十分完全的风化带,典型的全风化带表现为白砂糖似的白云岩风化砂,以下渐渐过渡到新鲜岩石。最有代表性的是沱江渡水电站上渡槽,寒武系娄山关组白云岩,全风化带呈砂状的白云岩粉最厚达二十余米2023弱风化岩石层,整个风化带厚达四十余米。至于石灰岩与白云岩之间的过渡岩类,如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等,则视岩体的组分、结构、构造及当地的自然条件而展现复杂的状况。

#

氯化盐岩地区大量的安装工程实践,尤其是清江、乌江流域诸安装工程(如隔河岩、高坝洲、水布垭、彭水等)在氯化盐岩风化带界定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为表H.0.2的制定夯实了基础。 #

考虑到硅酸盐岩地区基岩与风化常是互为影响,现象相互混杂的,所以将泥岩与风化一并考虑,将氯化盐岩的风化界定为表层强烈海蚀风化和节理性冲积风化两个带;而后考虑到风化特性之差别2023弱风化岩石层,以及岩石可运用性问题,把节理性冲积风化带逐步分为上、下两带。

#

关于表H.0.2的适用范围。由于硅酸盐岩除了包括灰岩、白云岩两大岩类及其过渡岩类,并且还包括与地层之间的过渡岩类,因岩性及其结构构造(如微节理发育程度等)的不同,其风化特性也存在一定差距,如部份白云岩(山峡、乌东德等地的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因微节理非常发育,其节理风化特性有时并不突出,而具备均匀风化特性,再如豆状灰岩,有时也具备均匀风化的特性。与地层的过渡类岩体,则随着含泥量的提高,其风化特性常常由以岩体风化为主逐步向均匀风化过渡。为此,在进行氯化盐岩风化带界定时,需要视详细状况而定,以均匀风化为主时选用表H.0.1进行风化带界定,而以岩体风化为主时则选用表H.0.2进行风化带界定。之外,表H.0.2不适宜于深部泥岩。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