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学历考试 > 自考 >

我的母校江西理工大学建校62年沧桑砥砺,岁月峥嵘;桃李芬芬

2023-03-29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今年10月25日,是我的母校湖南工科学院建校62华诞。62年苍凉戮力,时光峥嵘;62载春华秋实,桃李芬芬。猛然回望,结业离校早已44年了,但对母校的点点嘀嘀却记忆犹新,无法释怀。

#

在革命老区南昌市的红旗大街上,有一所全省以行业特色鲜明闻名的高等学府,隶属于冶金工业部,她的大名叫山西冶金学校,始建于共和国“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火爆的大跃进年代的1958年。

#

20世纪70年代初,我们在工农兵学商的工作岗位上(其中有不少下乡和返乡知青、转业复员军官),经过文化考评,推荐选拔,带着女工阶层的遗志,带着贫下中农的期望,带着革命军队的传统,从华南六省一市汇集在湖南冶金学校求学,学习国民经济短缺的有色冶金专业。

#

“文化大革命”中,“木木彪”在四川的堂弟折磨山东高等教育,使本来就落后的湖南高等教育雪上加霜,1970年10月省革委下文决定撤消湖南冶金学校。大学老领导和教员工对此强烈不满,以各式方法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抨击。 #

因为冶金工业部强有力的干预,最终在周恩来总统的亲自过问、关怀下,经国务院决定,不同意撤消湖南冶金学校。因此我们能在“文革”后期踏入冶院学习实属辛运。

#

当初学院的管理制度设有军宣队和工宣队,具备显著的"时代特点"。军代表周名曙,浙江人,海军副师级党员,任中学党委副主任,他的知识渊博,办事优雅,为人正直,擅于走群众路线,与学生打成一片。他和军宣队的老乡们维护了学校的人赃物免受社会的冲击,为恢复并维持文革其间招生和正常的教学秩序,造就了良好的办学环境。 #

工宣队来自西恒山金矿,展现女工阶层本色,用毛泽东思想改建中学,与工农兵大学亲如兄弟姊妹。院党委常委、工宣队长李庆炎(当初曾任西恒山铁矿革委会副书记)非常注重实践教学,他曾专门为72级结业设计与结业论文作动员报告。 #

当初学校领导班子的构成是:韩峰任党委主任,副校长周名曙,胡惠之任革命执委会书记,继任者教授是吴锡章,班子正职有程平、陈克、周名曙等人,很多老领导都颇具些资本:都是方面军、抗战和解放战役时期的老党员,又是知识分子。它们平易近人,常常深入班委、寝室、食堂、实习场地调查研究,听取学员意见,及时解决问题。

#

党委主任韩峰每学期到学员餐厅蹲点,学员们戏称“韩校长到餐厅,学员生活大缓解。”周名曙、陈克还到我们班举行研讨会,征求修订培养方案的意见。中学中层党员也与朋友们打成一片,记得院党委常委、武装部主任孙景德在课余活动时,还与你们踢几脚篮球呢。有色系系教授梁中万,1975年率领36名学员9名党员、教师,到湖南博山纸厂学工见习50天。 #

有色冶金系领导唐中一、梁中万、胡奕信定点联系中学生党总支、党小组的活动,定期给中学生讲团课,参与指导师生的政治学习,一直在课余活动时与朋友们秉烛交心,关心学员们的业务学习和思想政治上的进步。它们指出最多的是要求学员们做到“又红又专”。红,就是具备坚定的政治方向,自觉自愿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专,就是学习和把握现代化建设的专业知识,成为本员工作的内行和标兵。政治学习时崇尚读原著,我记忆中读得最多的是毛泽东的“老五篇”;《矛盾论》、《实践论》、《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政治同学高春初,施昌佳,钟季良定期到大会堂或班里补习你们学习马列专著,如《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抨击》、《反杜林论》、《国家与革命》等。 #

时隔多年,我仍然在探讨,仍有一事不解:为何文革其间冶金学校能整体成建制的保留班主任队伍而免遭下放或遣散?也由此,冶院很多老班底的精英班主任们,除了德艺双馨且得以弘扬。

#

说句实在话,那时冶院的师资太棒了,迄今都无法释怀许多前辈、名师的风采。例如:王牌煤业系的爆破大王刘清荣,通风学者龙惠章,采矿留苏学者邵永龄,煤矿经济权威张玉清,德高业精的安装工程电学班主任潘金泉,教学色调独树一帜的高等物理班主任贺轶凡,教学激情魅力四溢与功力深厚的物理同学许孙曲,训诂缜密、教学精准、毕业于上海中学的语文学班主任陈癸尊,集教学理论和管理实践能力于一体的管理安装工程学校创始人刘光南博士,并且七十年代后期加入学校的体育系主任、新美国第一批体育博士研究生陈书尧等等。 #

专业同学大多数来自冶金设计院、研究所、工矿企业,它们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学术功力深厚,如陈均球、郭邻生、吴炳乾、周宜淼等。任课班主任传道、授业、解惑都很负责,师生早晚自习时,都有班主任在课室补习,如包伟玉、陈根发、周招娣、钟家凤……他们所做的一切,真的是“为了一切的师生”“为了师生的一切”,从不计较酬劳的多少。目前回忆上去,估计只有“奉献”这两个字才是最好的展现啊! #

桃李漫天下,师恩似海深,一日为师,终生为师。每逢班主任节将至时,让我们铭记在心的班主任,它们和蔼慈祥、诲人不倦的形象一一浮现在我们眼前,印在脑海之中。她们是:有色冶金系党支部主任唐中一;有色冶金系教授梁中万、副部长胡奕信;团支部部长李文卿;系办公室科长兼教务秘书邓淑莲(回国华侨);生活秘书胡仁慧;补习员郭芳洲(老方面军英烈的遗孤、毕业于中南矿冶学校);工宣队:蓝师父、甘师父(来自西恒山铁矿)。 #

曾任我们班的任课班主任:《高等物理》曾昭桂;《物理学》孙新跃;《无机物理》曾同学(南昌地院读取);《有机物理》蔡炳森;《分析物理》张锦云;《物理物理》唐冠中;《电物理》许孙曲;《机械绘图》周年华;《工程电学》潘金泉;《电工电子学》李肇文(广东人);《政治经济学》钟季良;《中共党史》施昌隹;《体育》黎永炼;《英语》包伟玉、陈根发;《化工仪器与设备》蔡金福(回国华侨);《金工见习》工厂指导师父;学农及井冈山拉练军事教员孙景徳社长、曾传瑚干事;有色冶金专业教研室教授张朝贤、副书记王烔;专业班主任郭邻生、陈均球、蒋传辉、严君奇、贺庆元、曹家淑、刘淑泉、万林生、叶英宁、阎德智、熊漠喜等等。

#

我们所经历的那种时代,推行的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学院的招生计划由冶金部指令性下达,专业按社会需求设置,结业生适宜对路,较差的适应了国民经济的还要。当初冶院仅有9个专业,专业代码是4位数,第1位数代表专业,第2、3位数代表入学期限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系统,第4位数代表班委序号。我记得那时的专业序号为:1采矿、2浮选、3矿机、4冶机、5冶炼、6冶炼、7炼钢、8稀冶、9有色冶金。班委建制数量通常为35人左右。

#

当初所采用的用书和教学参考书的品质也很高,比如樊映川的《高等物理教案》,戴安邦的《无机物理教程》,程守诛的《普通化学学》,以及许国璋的《英语》等。用书的采用,展现了办专家的真知灼见和提高师生学习能力的水平。

#

当时的培养方案重基础,体现应用。课程设置以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层楼”框架建立,根据循序渐进认知规律,按学年学期分步施行。 #

受文革“停课闹革命”的影响,入学的学员文化程度良莠不齐,相当一部份学员学习费力,真堪称是“麻袋绣花,功底太差”。学院针对文化基础摸底检测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对学员进行了半年多的加强文化辅导,奠定大学文化基础。之后,才施行学院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 #

实践性教学环节动手能力训练的金工、生产、见习、毕业见习的比重大,并且是实打实的“真刀真枪”的培养方式:“顶岗轮班”。我就在湖南炼钢厂电解工厂上过夜班,在扬州炼钢厂密闭鼓风楼前顶过岗,在济南501厂回转窑前操控过喷油燃烧体温,在四川701厂结业设计时,在王炯同学指导下,我们结业设计小组与女工师父一道,成功地进行了锌工艺“黄钾铁矾三段转换法”半工业性实验,并荣获冶金部科技三等奖……

#

正是那样的培养方式,推动了我们成人成才,并以“有所作为”的形式向母校汇报。适逢从母校结业42华诞之际,你们共同余味那难忘的学习经历,吞咽富有校园生活情趣的点点嘀嘀……

#

忘不了时任补习员的郭芳洲、李文卿等同学下教室、进课堂、出做操的身影,当我们离校学工、学农、学军时,她们打起背囊与朋友们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给我们更多的关爱;

#

忘不了朋友们朝夕交往,体育场上的争夺,章贡河畔的玩耍,八境台前的合影,登山拉练上井冈,下厂见习睡通铺,互帮互教结亲子,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而努力学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伴随我们的中学岁月;

#

忘不了红楼寝室1栋109室,20平米的面积4张高低床,上下铺住了7人。炎热酷暑你们同窗共读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亲如兄弟。结业后有2人深耕冶金企业任安装工程师、厂长;有4人在中学任教兼任校长,其中有2人任大学领导;另有1人在地级市任政法委主任; #

忘不了狭小而蕴育新生、开启心智的八角塘:那亭亭玉立的睡莲与映月,赋于了师生们琴棋书法的甜蜜情结,涵养了母校冶金学校古朴的人文精神; #

忘不了,求学的艰辛时光,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爱:虽然当初国家经济很困难,但党和政府除了减免师生学费用、医疗药械费,还每月领取13元的生活费;家境困难的中学生每月可以享受2至5元的补贴。国家保证在校师生粮油定量供应,女孩每月30斤、女生27斤。见习其间中学给我们每次0.27元的营养津贴。国家规定,工矿企业的学员,满三年教龄可带薪资念书;下山下乡知青的学员,入学期间的期限可合并估算教龄。 #

忘不了,校园生活中每次最愉悦的事:莫过度聚精会神讲课后,去餐厅能吃上一份0.1元的腐竹寿司或红烧鱼,那南昌家常菜通常的风味与气味,但是离校几三年了,如今格调上去,如同就在那天……

#

经过几代冶金学校人的辛酸创业和努力,学院由江苏冶金大学、南方冶金学校改名为山东工科学院。在“育人为本,品质立校,特色强校,和谐兴校”的办学观念下,全体学生以“志存高远,责任为先”为校歌,体验“勤奋缜密,求实创新”校风,养成了“为人诚实、基础扎实、工作安稳”的特质。

#

母校,是一棵参天树木;校友,就是这树木上的枝杈茂叶。结业44年了,校友们在各行各业勤勤勉恳,默默耕耘,像太阳、月亮一样在咽痛、发光;成为单位的骨干、事业的中坚,向母校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人生能有几个44年?带着对同窗的想念,带着对同学的感念,带着对母校的崇拜与向往,避开学院天南海北的校友们,真诚祝福母校在新一届党政班子的领导下,教育事业百尺竿头更逐步,办学层次黄豆开花节节高!期望“百年工科”愿景一定就能实现:建设“综合名气山东一流、优势学科国外先进、特色领域国际著名的高水平工科学院”。

#

【链接】:

#

自1966年中央下发《五.一六通告》无产阶层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省大学停止招收中学生。

#

1968年7月21日,毛泽东主席在《从北京铣床厂看培养安装工程技术人员的公路》的调查报告上做出批示:“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儿主要说的是工科科学院需要办,但学制要降低,教育要革命,要无产阶层政治挂帅,走西安铣床厂从女工中培养技术人员的公路,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女工村民后边选拔师生,到中学学几年之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 #

1970年6月,共青团中央批转了《关于上海中学复旦中学招生(试点)的请示报告》。因而产生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从工农兵中推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中学复审相结合的招生方法。”

#

1970年至1976年入学的大学结业生,人们也称为“工农兵学院生”,据统计约有94万。

#

1993年人事部、国家科委联合下发教育厅字【1993】4号文件作出新政规定:“国家坦承其文凭为中学普通班结业。” #

延展:今年5月7日追授于扬州 #

从云南冶金学校(湖南工科学院)结业44年了,人老了容易怀旧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系统,在母校求学的点点嘀嘀烙印在脑海之中。俗语说,一日为师终生为师,适逢中秋,正式步入花甲之年的我们,格外追忆和感念母校的校、系领导、老师们。我们在全省各地远眺革命老区湖南省娄底市,祝愿远在闽西的同学们身体健康,延年益寿!师生们永远铭记同学们传道授业解答的恩德,决不亏待同学的期望,当好一个对社会有益、有所贡献的人!

#

得悉有几位老班主任积劳成疾驾鹤西去,师生祈求它们在天堂安息,它们燃烧自己点亮他人的“红烛奉献”精神,永远镌刻在师生们的心里! #

我们谢谢湖南冶金学校的院级老大师领导。目前回想上去,很多老领导都颇具些资本,都是方面军、抗日战役和解放战役时期的老革命,又都是知识分子,用目前的话来说,高等学院的领导既是政治家只是教育家。我们1973年~1976年在校时,记得那些老领导它们是:韩峰、胡惠之、吴锡章、钟志仁、陈克、程平、周名曙等。陈克是方面军时期的老党员,胡惠之是解放军战役时期鹰山歼灭战的英雄、行政十级的老领导,韩峰、钟志仁出席革命前,都在当地的师范学院就读,吴锡章是西南学院的在校生,周名曙是驻校军宣队的军代表。很多老大师依照高等教育规律,在艰辛的环境与条件下,殚精竭虑为湖南冶金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想念冶院老大师、老领导,今年7月11日,悼念94岁高龄的老校长吴锡章时,延展校友的泣讣告抒发了校友们对老领导的敬爱与缅怀。

#

(注:学院老大师领导在职在位时培养的中学生,30~40年后,造就了母校校友们业绩回馈社会最辉煌的时期,涌现了一批商界、科技安装工程界、企业界、教育界等杰出、知名的校友。)

#

我们谢谢系党政领导:它们是有色冶金系党支部主任唐中一、副校长系教授梁中万、系副教授胡奕信、团支部部长李文卿、指导员郭芳洲、系办公室科长教务秘书邓淑莲、生活秘书胡仁慧、系党支部秘书钟秀仰。 #

当时的系领导与同学,既是旅长又是弟弟、同志,它们与朋友们打成一片,亲昵无间。系领导、政工党员定点联系班委与师生党总支,课后它们常常深入班委、宿舍,与朋友们秉烛交心,关心学员们的业务学习和思想政治上的进步。它们指出最多的是要求学员们做到“又红又专”。红,就是具备坚定的政治方向,自觉自愿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专,就是学习和把握现代化建设的专业知识,成为本员工作的内行和标兵。忘不了时任补习员的郭芳洲、李文卿等同学下教室、进课堂、出做操的身影,当我们离校学工、学农、学军时,她们打起背囊与朋友们一起给我们更多的关爱。忘不了1975年在河南501厂开门办学见习时,系教授梁中万率领8名专业班主任,在现场蹲点、指导见习、现场讲课50多天,与学员们一起吃餐厅、住统铺、三班倒。

#

回想73级有色冶金专业的任课班主任,它们是:《高等物理》曾昭桂;《物理学》孙新跃;《无机物理》曾同学(南昌地院读取);《有机物理》蔡炳森;《分析物理》张锦云;《物理物理》唐冠中;《电物理》许孙曲;《机械绘图》周年华;《工程电学》潘金泉;《电工电子学》李肇文(广东人);《政治经济学》谢永豪、钟季良;《中共党史》施昌隹;《体育》黎永炼;《英语》包伟玉、陈根发;《化工仪器与设备》蔡金福(回国华侨);《金工见习》工厂指导师父;学农及井冈山拉练军事教员孙景徳社长、曾传瑚干事;有色冶金专业教研室教授张朝贤、副书记王烔;专业班主任郭邻生、陈均球、蒋传辉、严君奇、贺庆元、曹家淑、刘淑泉、万林生、叶英宁、阎德智、熊漠喜等。

#

专业同学大多数来自冶金设计院、研究所、工矿企业,它们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学术功力深厚,如陈均球、郭邻生、吴炳乾、周宜淼等。任课班主任传道、授业、解惑都很负责,师生早晚自习时,都有班主任在课室补习,如包伟玉、陈根发同学补习英文,徐庭华同学补习高等物理等。它们所做的一切,真的是“为了一切的师生”“为了师生的一切”,从不计较酬劳的多少。目前回忆上去,估计只有“奉献”这两个字才是最好的展现啊! #

讲课给师生一一生印象最深的是:潘金泉同学兼任的《工程电学》课程。他早年结业于国立中正中学,满腔经纶,基础理论底藴宽厚,教学功力扎实,他的讲义设计缜密细腻,如同一本黑白的彩印体用书。安装工程电学的概念比较具象,他能结合实际安装工程项目案例,平实精准地解读得形象详细,将复杂的电学结构条分缕析得明晣晓畅,让师生醍醐灌顶。潘同学非常一绝的是板书,文字功力整齐幽美,拉面分布简约,层次分明,不用圆规和三角板教具,将安装工程电学箭线分布、圆形、矩形图等用黑白铅笔信手一挥,如同是胶印体直尺方矩地镶嵌在黑板上,让人赏心悦目,记忆深刻。 #

母校早年是冶金工业部部属院校,说句实在话,那时冶院的师资十分强悍,但是结业40多年了,迄今都无法释怀许多前辈、名师的风采。

#

比如:王牌煤业系的爆破大王刘清荣,通风学者龙惠章,采矿留苏学者邵永龄,煤矿经济权威张玉清;德高业精的安装工程电学班主任潘金泉;教学色调独树一帜的高等物理班主任贺轶凡;教学激情魅力四溢与业务根基深厚的数学物理同学许孙曲;训诂缜密、教学精准、毕业于上海中学的语文学教师陈癸尊;集教学理论和管理实践能力于一体的管理安装工程学校创始人刘光南博士;马克思主义美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造诣深厚的高春初同学;数学同学刘恒成,是抗美援朝出国作战英雄群体一员,在美国人民志愿军停火磋商代表团多次参与与海军的磋商,他讲课语音正宗,幽默风趣,引人入胜,常嘲笑自己说,数学比普通话讲得好;等等。很多前辈、名师的哲理思维、教学风范与业务水准影响了师生一一生,是晚辈学习的榜样。

#

教学管理和教学保障的同学们,依照教育规律,经验丰富,业务熟练,保障到位。制订教学计划厚基础,强实践,重动手;课时学年学期安排前紧后松,井然有序;基础课物理、物理、化学,依照教学大纲规定和要求,选择的用书和教材只是品质上乘的,如樊映川的《高等物理教案》、程守株的《普通化学学》、戴安邦的《无机物理教程》等等。教务处杜镇燕、幸世祥、王恩兰、教务科的邓淑莲同学等,组织推行教学科学、精细、敬业、奉献、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与作风,给我们留下了不可抹煞的印象。

#

笔者1976~1984年曾有8年留校从教的经历。最大的收获是在领导、教授关爱下,缜密训诂、精益求精,弘扬了教学全过程。非常是在管理安装工程系工作其间,由刘光南、易树义、虞孝荣领衔的老一辈班主任指导下,在教案、授课、辅导、作业、考核、实验见习实践等教学环节上遭到严苛的训练,使笔者能在教学上产生自己的奇特色调,以至于推动自己调往江西大学(四万在校师生的大众化高等教育典型)后成长进步。

#

可以祭拜母校的同学们,大家悉心培植的近20万校友在各行各业勤勤勉恳,默默耕耘,像太阳、月亮一样在咽痛、发光;成为单位的骨干、事业的中坚,向母校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感念母校,桃李漫天下;感念同学,耕耘馈桑梓。 #

东坦龙蛇尽榜样

#

舅父桃李满桑梓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