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教材讲义第一章第三节
第三节 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 #
法律责任是现实社会生活中和现行法律、法规中常用和必不可少的一个法律术语,多见之于一个法律规范性文件的后部。(例如,《劳动合同法》第七章即为法律责任) #
#
二、违法的构成要素 #
判断一个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可从违法行为的四个构成要件来分析。 #
#
违法主体 | 指实施了违法行为、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客体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法律主体) | 未达到法律责任年龄的幼儿、少年以及不能理解和控制自己行为、缺乏责任能力的精神病患者,都不能构成违法主体。 |
违法的主观方面 | 指实违法行为的主体主观上必须有过错。 | 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 |
违法客体 | 指为法律所保护而为违法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 如所有权关系、人身权关系等。 |
违法的客观方面 | 指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的违反现行法律规定的行为及其危害后果。 | (1)行为具有违法性,即行为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包括作为和不作为;(2)有危害社会的结果;(3)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联系。 |
违法构成的四个要件,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认定任何行为是否违法,必须从这四个方面作全面考察。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件,都不能构成违法。 #
【例题·多选题】下列行为中,不构成违法行为的有( )。 #
A.精神病患者砸坏商场的玻璃
#
B.民警征用的汽车追捕犯罪嫌疑人,将汽车撞坏 #
C.私企老板拒绝向加班劳动者支付加班费 #
D.考生在职称考试中没有按要求填写答卷 #
『正确答案』ABD #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违法的构成要素。选项A不属于违法主体;选项B主体主观上无过错;选项D没有侵害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