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宏:诗歌永远不变的作用
诗歌是精神文化的产物,是最古老的文学体裁和艺术形式之一。 它对人类社会从野蛮向文明的转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在古代,文字还没有被发明。 人类正处于“结绳记录事件”的时代。 在劳动、狩猎、祭祀、部落斗争、抵御敌人等重大活动中,人们齐心协力,振奋精神,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他们自然而然地发出了有声音、有节奏、有韵味、容易喊出的“号子”。 这些“咏”被称为最原始的诗歌。
在这种诗歌的感召下,人们满怀激情地做每一件事,屏住呼吸,最终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完成了壮举。 可见,诗歌所催生的情感、思想、精神、信仰会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形成一种统一的凝聚力。
#
这种情况与体育比赛有一些相似之处。 当短跑运动员在赛道上冲向终点并想要获得冠军时,除了自身强大的实力外,赛道旁朋友们的加油声也能大大增强运动员的信心。 #
梅花
#
人们从诗歌中获得精神力量、渴望和胜利的信念,从而激发自身潜力,超越自我。 这是诗歌永恒的功能。
#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口传下来的“号子”经过劳动者的不断加工和完善,趋于浓缩。 直到文字的出现,人们才有机会记录这种活动形式,使之成为真正的活动形式。 诗歌。 古代那些无名诗基本上都是这样衍生出来的。 #
毫无疑问,在刀耕火种的农耕时代,诗歌、原始绘画、原始雕塑是最基本的艺术形式,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之所以称为“诗”,是因为它与音乐融为一体。 它不仅可以背诵,而且有固定的旋律和节奏。 它可以被歌唱并以声音的形式传播给公众。 自从乐器和音符出现以来,音乐逐渐从诗歌中分离出来,形成一门独立的艺术。
诗歌中的节奏和音乐中的节奏没有本质的区别。 这也是很多诗词能够成为优秀歌词的重要原因。 #
李白
诗歌被公认为文学之母。 首先,它是众多文学体裁中诞生最早的。 其次,诗歌包容性极强,集叙事、抒情、议论文等多种写作手法于一体。 所有其他文学体裁的特征都可以在诗歌中找到。
#
史诗的叙事风格既粗又细,粗犷的部分被一笔抹去,细腻的部分则以粗笔重彩充分夸张夸张。 这种叙事风格直接影响了小说的创作。 #
散文诗简单地将散文和诗歌融合在一起,以散文的形式体现诗歌的内涵。 它既可以视为诗歌,也可以视为散文。 #
许多经典戏剧的歌词都非常简洁,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 元代许多戏剧大师关汉卿(1234-1300)和王实甫(1260-1336)的唱词本身就是诗,比如王实甫在《长亭别》中有这样的台词:天蓝,地花黄,西风大,北雁南飞。 谁会在黎明的森林里喝醉? 总是泪流满面地离开。 这句歌词中的“紧”和“醉”两个词运用得非常灵活,简直是神来之笔。 #
文学
诗剧完全是诗歌与舞台剧紧密结合的产物,将诗歌变成了听得见、看得见的视觉艺术。 #
古代文体,如赋、骈文,也能体现出诗歌的鲜明特征。 他们都讲究押韵、用词、对联、对仗等修辞手法,读起来有节奏。 #
中国画追求画外之意,最高境界就是体现“画中有诗”。 就连地面上常见的建筑艺术也被称为“立体诗”。
几年前,有一首歌这样唱:生活不仅有当下,还有诗和远方。 #
可见,诗歌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中,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诗歌的点缀和升华。
对于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人来说,诗意地生活、诗意地生活是一种梦想,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世界著名的诗歌之国。 如果你纵观中国文学史,你会发现其中一半以上都是以诗歌史的形式存在的。 在古典文学领域,创造了唐诗、宋词、元曲三大??高峰,从广义上讲,宋词和元歌都属于诗歌范畴,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景象。 。 #
诗经
从公元前11世纪诞生的《诗经》到现代诗歌,中国诗歌有记载的历史已经走过了3000年。 不仅涌现了屈原、宋玉、曹植、谢灵运、陶渊明、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杜牧、刘墉、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等古典诗人,以及闻一多、郭沫若、徐志摩、艾青、北岛、谷城、海子、西川等现代诗人。 #
透过他们的诗歌散文诗的特点,我们除了领略语言的魅力和美感之外,还可以看到他们用简洁的笔墨勾勒出的整体社会风貌,增强了我们对历史的反思和重新认识。 #
一部诗歌史可以说是一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史。 盛世,诗人是发现真、善、美的歌手。 乱世之中,诗人以笔为剑,化身为民族的脊梁,弘扬正气,纠正人性的弱点,维护民族文化的尊严。 他们的诗是最好的精神食粮。
#
大圣孔子曾说过:不学诗,就不能言。 生活中,诗总是无处不在。 如果你有一双挑剔的眼睛去发现它,它会给你的生活带来许多惊喜和美丽。 不仅能够极大的提升自己的个人修为,还能顺势而为,影响别人的品味。
杜甫
#
审美无疑是诗歌最重要的功能。 读起来朗朗上口、赏心悦目、联想丰富、能给人带来精神享受的诗,都是好诗。
杜甫的《绝句》把“诗中画”的境界发挥到了极致:两只黄莺在绿柳中歌唱,一排白鹭升上蓝天。 窗内含西岭千秋雪,门外停靠东吴千里之外的船只。 每首诗都是一幅生动、空灵、有趣的图画。 如果画出诗意的形象,那就是一幅中国古典画了。
由于每个汉字只有一个音节,所以有五种音节: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柔声。 词语之间的声调转换、平仄转换、音韵关系。 如果能熟练运用,再加上异常丰富的词汇,他就能写出兼具视听享受的诗歌,让人读起来如四音合奏,余音绕梁。
#
诗歌是一种语言凝练、充满智慧的文学体裁。 学习诗歌创作可以提高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几乎所有的作家都是先通过诗歌创作摸索走上写作之路,然后才逐渐步入文学之门。 因为你掌握了诗歌的写作技巧,首先就掌握了语言的选词、选句的规则,然后创作其他文体就会相对容易一些。 #
《海子诗》 #
对于鉴赏者来说,读诗可以让人从忙碌的生活中放慢脚步,帮助人们审视自我、思考人生,找到休息身心的精神港湾,缓解疲惫的身心。 #
对于诗人来说,写诗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文采,也不是为了为自己谋取名利,更不是为了抱怨、制造神秘、取悦大众。 诗歌是诗人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
#
诗人必须是诗歌中灵魂的开启者。 只有这样,诗歌才能杜绝矫揉造作,以顽强的生命力生存于人类的精神领域。 优秀的诗人不仅善于歌颂真善美,而且善于用诗歌探讨和诠释人类的终极问题,如生老病死、自由、爱情、友情、亲情等。 、思乡等等,是每个人面对生活时都无法回避的事情。 实际问题。
#
人们带着哭声而来,带着微笑死去。 这个过程就是一幅完整的人生风景。 在这个过程中,人要面对一切未知因素的考验,人生的过程往往伴随着苦难。 人的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以及生命的幸福,其实就是化解这些痛苦、追求幸福的过程。 每个人的追求过程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莲花 #
读诗、写诗、亲近诗,其实都是体验独特人生风景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历史和社会无法提供的。
#
我们所熟悉的历史是关于社会的整体过程散文诗的特点,有一个框架,但没有细节。 诗人写诗的时候,更像是??个人历史的展开,让读者了解贴近灵魂的个体生命的声音,从而产生共鸣。 。 #
诗人写诗的时候,其实是在瞬间恢复抽象的生命意识。 语言无非是诗人捕捉生活意识的工具。 #
当诗人走进自己的内心,用手笔在白纸上写下一行行诗时,他忘记了自己的孤独,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存在,一种生命意识的充实感油然而生。 当诗人重读他的诗时,就像将他一段时间的生命形态和心境展开,让诗人更清楚地认识自己。
#
《杜工部集》
因此,人们常说诗人是无限倾向于内心活动的人,是精神富翁。
#
对于生活中的每个人来说,首先要学会如何爱自己,然后才能懂得如何??爱别人。 爱自己,不仅是爱现在的自己,更是爱过去和未来的自己。 作为生命历程中有效的一部分,你的过去与你的一生息息相关。 它为现在和未来的自己提供了一面参考镜。 如果你看下去,你就会发现你曾经有过的喜怒哀乐。 它可以鼓励一个人在未来过上更好的生活。 #
从这个层面来说,诗歌是精神的呼吸、思想的升华。 它存在于每个人的生命历程和生存空间中。 善于发现它、捕捉它的人就是诗人。 没有发现的人可以从诗人的诗中感受到它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