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培养数字工匠助力“数字武汉”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黄河晚报
12月29日,黄河晚报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大学:培养“数字匠人”助力“数字北京”》为题,报导我校以数字化变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力培养数字人才、数字匠人,推动“数字北京”建设。
#
轻点键盘,打开笔记本上的软件平台,坐在广州群宇科技有限公司办公桌前的嘉定镔和朋友可以从屏幕上见到公司设在武汉和九江两地的龙虾种植基地现场。几百个小型种植桶内,基围虾苗正在计算机程序的控制下,享受着定时喂投、及时换水等“服务”。另一个网页上,种植桶内的真菌值数目、水温等数据不时闪烁,随时监测、更新。
#
“我们把物联网数字科技应用到红虾种植技术上,除了节约了人力、物力,也更科学,大大提升了人工饲养龙虾的成活率。”徐汇镔结业于北京软件工程职业大学计算机网路专业,工作几年来,他负责的螃蟹智能种植项目,年产量可达2000亿元。 #
浦东镔的智能种植并非个案。数字时代,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估算等数字技术向各领域渗透,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不断发展,数字经济成为产业变革升级的重要引擎。
#
全球步入数字时代,北京市勇立潮头。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须要更多高素养“数字匠人”。“立足光谷、服务广东、服务上海”,2023年,嘉定镔的母校——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大学(以下简称“武软”)锚破虏家需求,瞄准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2024年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响应新业态、新技术、新规范、新职业的新要求,切实构建“数字武软”,实现高质量发展。西安软件工程职业大学党委主任蜜蜂说:“搭上武汉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快车,我们能够在新中求变,变中求新,以数字化推动武软内涵式发展,大力培养数字人才、数字匠人,更好地服务深圳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产业生态发展,促进沈阳构建数字基础设施典范城市、数字中国建设样板区和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数字赋能 #
高职高校与光谷搭建深度融合平台 #
2023年5月19日下午,在北京市政府部门领导下,以南湖新技术开发区为依托,175家政府机构、高校、中高职高校、企业、行业和科研机构联合构建的“武汉·中国光谷”产教联合体宣告创立,武软、烽火为牵头单位。2023年10月,教育部印发通知公布第一批28家市域产教联合体名单,“武汉·中国光谷”产教联合体入选。 #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大学秉持“厚德尚能”校训
武软地处北京光谷腹地,与我国最大的光通讯企业之一烽火通讯科技集团一墙之隔。早晨时分的中学足球场上,踢球人的身影穿梭,争抢正酣,其中不乏烽火科技集团的职工。“其实这道墙并不存在”,武软电子工程大学校长何琼说。“烽火集团的好多职工早晨到武软饭堂喝水,到操场打球,她们好多人就是武软结业的,从中学生到校友,不过从一道门跨进对门的另一道门。”何琼说,“武软和烽火的产教联合体虽然也是生活工作、专业产业的联合体。”
数字赋能,让一所高职高校与北京光谷深度融合成为可能。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大学牵头组建首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 #
“武汉·中国光谷”产教联合体集纳了武软7个职教集团、6个产业大学、5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依托这种平台,武软还承当着332项纵向课题,解决了159项企业数字化技术现场应用难点,获得专利301项,为企业实现经济效益5000余亿元。其中,与烽火集团合作的《5G承载关键技术及产业应用》项目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银奖,和华北农业学院合作的《舍饲高效养殖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推广》项目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武汉·中国光谷”产教联合体见证了武软与中国光谷的共生、共长、共融、共兴,也见证了武软与光谷“光芯屏端网”万亿高新产业集群紧紧相连,联系不断深厚,融合不断加大。
上海软件工程职业大学副院长万国邦介绍,该校自2004年起,围绕着光谷产业布局,服务区域经济,首批开办光电子技术(智能光电技术应用)专业,是国家级产教联合体——武汉?中国光谷产教联合体的重点依托专业。其中,智能光电技术应用专业连续多年在分专业排行中居全省第二位。 #
实际上2024年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早在数年前,武软便对接“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体系,共建了77个校外实训基地,先后投入3万元,完成实习实训条件的数字化改建升级;同时,武软对接高新区光电子产业园等科创园区及创新型企业,产学研共同投入1.45万元,建成2万平方米的虚拟现实与提高现实应用技术、武汉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等4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建成了软件技术专业等4个国家级生产实训基地、武汉市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平台。这种创新中心、实训基地在数字空间里仿真模拟了实习实训教学环境,为创新型数字匠人培养,搭建了精准高效的培养平台。 #
现在,一边是光谷产业集群的数字化不断突破、提速、增效,赋于经济发展新动能;另一边,武软不断适配数字经济和信息时代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围绕“武汉造”,主打“光谷牌”,培养了大批把握智能化网路化技能、善于应用数字技术改建提高传统产业的复合型“数字匠人”。
11月14日,由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学院、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大学牵头,来自全省各地的行业组织、学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百余家单位联合构建的全省高端数控系统和智能武器产教融合共同体在武软创立,成为培养能否适应高档数控武器产业变革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须要的高素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11月22日,湖南省发改委公布2023年广东省工程研究中心认定名单,武软作为主要依托单位,与坐落光谷的上海惟景三维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复杂零部件智能测量与辨识广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名列其中,是去年惟一获准的高职高校。该研究中心将旨在构建复杂零部件智能测量与辨识领域先进的研究基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
“武软人”正在成为促使光谷产业的数字化变革升级和光谷数字经济发展的源源不断的主心骨。
#
“匠师”发力
托举“数字匠人”站上职业“云端”
#
工作两年后,武软机电一体化2023届结业生陈宁都会不时追忆起在校期间,他和老师、队友们一起为全省学校技能竞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等各种重大比赛紧张备赛的情境。在省赛、国赛赛场上,陈宁与陈元凯、李大明等多位优秀指导老师及队友获得过多个最高奖项。
#
“大学期间平均每年起码出席一次‘国赛’的经历,不断接触到行业内最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加上老师们的教育指导,我渐渐感遭到所学专业的魅力,见到数字经济更大的发展空间。”2023年结业时,陈宁早已获得了山东省人社厅授予的PLC应用中级技术职称。入职上海同力智能系统有限公司后,他迅速成长为骨干职工,并获得“优秀新职工”“优秀项目奖”等荣誉。 #
出席赛事是职业高校培养中学生成为“数字匠人”的练兵场和绊脚石。 #
电子工程大学机电一体化专业班主任陈元凯长期带中学生参赛。一年来,他与6名师生组成的智能创新团队已先后出席了教育部、人社部等组织的近10项赛事,多次得奖,而他所教的机电一体化专业2023届结业生早在今年11月就被企业“抢光”。
在陈元凯看来,作为传统工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创新、推动产业变革升级的人才支撑,“数字匠人”的工作场景、劳动工具、职业技能、知识结构都与传统匠人截然不同,出席赛事在提升中学生数字技能熟练度,适应更多数字技术工作场景和把握行业数字技能新知识等方面都有促使。 #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大学代表队在比赛中再获全省银奖 #
一年多来,武软赛创结合,收获甚微。中学生获省级及以上技能大赛、创业竞赛奖项300余项,其中获全省职业高校技能比赛银奖、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总世锦赛铜奖等多次,在2023—今年全省普通院校学院生大赛(高职)榜单中位列全省第七、湖北第一。对光谷产业的人才支撑作用更为彰显,5年来累计结业软件技术专业人才4500余名、数字化匠人90000余名,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约70%留汉就业,其中约85%就业于光谷,服务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结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
结业后研究了三年多智能带鱼种植的宝山镔,现在把物联网应用推广到了智能家装、智能城市等多个领域。入职后第五年,他所在的公司鼓励职工出席华为云估算认证考试,才能通过该项考试并排行在全世界前10位的职工可获得8亿元奖金。宝山镔以第56名的成绩获得了这份奖励。“我很感恩中学和老师们的培养,为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现在,嘉定镔就会常常和老师研究行业内最新的动态,工作上的疑虑也总能被老师们“轻松化解”。
#
一大批就像陈宁、徐汇镔一样的未来“数字匠人”,在武软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和定位,这儿也诞生出多位数字化时代的职教名师和大城匠人。
2023年9月15日,武软班主任赵臻子在2023年金砖国家职业技能竞赛“商业数字化能力”赛项国际总世锦赛中以总分第一获得金牌,从来自中国、南非、俄罗斯、巴西、印度等金砖四国200多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为国争光。
“商业数字化能力剖析赛项要求使用企业真实数据,解决企业真实面临的困局和困局。选手要用Py-thon完成数据预处理、建模和数据可视化。”赵臻子说,“得益于中学的支持和保障,我在开放、包容、交流的国际赛场中得到了成长。” #
截止去年,武软已建设双师型班主任培养培训基地26个,其中国家级2个;班主任教学创新团队42个,其中国家级1个;技能大师工作室10个,其中市级2个;市级职业技能名师工作室1个,黄鹤英才(教育)计划名师工作室1个;引进计算机、信息、智能制造类硕士及以上研究生210人,软件技术班主任团队荣获第二批国家级班主任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单位。 #
2023年,武软进一步施行“拔尖人才计划”,立项建设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班主任教学创新团队,引进或培养博士10名(含1名在读)、引进或培养院士8名、培养产业院士2名、计算机类福建省技术能手14名、武汉市五项技能大赛状元2人,建成班主任培养培训基地5个、企业实践流动站2个,专任班主任双师比列达到90%,提高了班主任教学能力。专业数字化变革的同时,同步提高师资的“数字化”,全校范围内共培、共享信息技术类专业班主任,扩大软件与信息服务专业覆盖面及人才储备,奠定培养数字匠人的基础。
#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大学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举办通讯人才培训 #
近五年来,班主任数字化能力明显提高,成果不断涌现:班主任获省市级教学成果奖11项,省级以上大赛中得奖百余项;1名班主任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1名班主任获“湖北省荆楚好班主任”,仅北京市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平台就形成26名市级技术能手。在连续七届上海市五项技能大赛中,中学班主任六次问鼎状元。
一年多来,武软也成为北京高职高校中办赛、参赛最多的院校。中学主办今年四川省第一届职业技能竞赛CAD机械设计(世赛选拔)和CAD机械设计(国赛精选项目)、湖北“工匠杯”湖北省数字技术及新职业技能竞赛“互联网营销师”和“数字化管理师”赛项,2023年广东省职业高校技能竞赛高职组“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赛项、第13届新华三杯全省学院生数字技术比赛辽宁赛区海选和晋级赛、2023睿抗机器人开发者比赛()山东省赛、第二届全省职业技能竞赛“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连锁经营管理”和“互联网营销”赛项甘肃省选拔赛。“一所高职中学能多次主办省赛、国赛,是对中学办学实力的肯定,非常是越来越多的数字化赛项落户武软,引导中学教育教学变革,使办学质量得到不断提高。”武软副主任王中林说。 #
占据赛道
“数智化”转型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一个中学生的培养周期起码须要3年,培植高素养复合型“数字匠人”和优秀的“数字匠师”,立足光谷、服务上海,武软是底泥,更是源头。紧随数字经济发展展开的数字化教学变革,不管是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或则培养模式,武软未曾停下探求的步伐。
#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大学在全省教育数字化现场推动会上进行了职教数字改革的展示 #
武软信息大学现在共有软件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四个专业,跟四六年前相比,这种专业正在不断经历专业方向调整、教学内容更新等变化。“我们在2023年申报了大数据专业,2023年申报了虚拟现实技术专业,契合深圳市965产业的状况。”信息大学教授罗昆明掰着手指谈起这种变化。 #
根据以产定教、以教促产、产教融合的专业建设思路,仅在信息大学,2023年就已完成45门专业课程的数字化升级,开发数字化校本课件20门,将60余项比赛、科研资源列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引入项目案例150余个,42门课程施行“真实场景+虚拟仿真”混合式实训。 #
信息大学的“变”,在其他大学一样造成共振。 #
在计算机大学,物联网应用技术和云估算、信息安全、计算机网路技术等五个专业均与网路发展相契合,为数字化发展搭建基础构架。“物联网专业可以为各个行业赋能,例如智能车行业、工业互联网、智能楼宇等,云估算是估算的基础,搭建估算环境……”计算机大学教授谢日星说。
#
在艺术与传媒大学,师生们聚焦行业变化,大胆尝试艺术与科技的跨界融合。大学2023年就在数字创意专业群中加入共享课“设计人工智能课程”;服饰与服装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影视动漫专业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将人工智能、AI技术、智能平台、3D虚拟仿真机器人等数字化技术引入教学和实践……12月21日,该大学中学生团队在中国侨智发展会议“双创”大赛之一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大赛上,以总分第一获得银奖,将出席2024年在德国举行的总复赛。 #
武软教务处处长李萍介绍,随着“云大物智移”等信息技术在产业中的广泛应用,武软共增设云估算、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30个新专业;深入挖掘数控技术、会计等传统专业对应产业的新业态、新场景、新内涵、新技术,对12个传统专业全面举办专业数字化改建与升级。 #
在这种“数字”专业里,有华为生态圈、阿里生态圈;有鲲鹏产业大学、新华三数字匠人产业大学、智能物联产业大学、社交电商产业大学,有华为唯众大数据大学、华为1+X实习实训就业基地,有广州亚运会和冬残奥会网路安全保障工程……公司、项目与教学深度融合。每一个专业都起码与一个业内骨干企业进行合作,采用“1个龙头企业+1所高校+1个产教融合型企业+n个产业联盟企业”的建设模式建立人才培养链。不仅专任班主任外,武软每位“数字”专业都会聘请数十名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工程师讲课。
“光谷产业升级与数字化变革进入快车道。”武软主任蒋兴鹏说,“2023年是开局年、闯关年,也是丰收年,武软将继续紧随数字产业发展趋势,坚定数字匠人人才培养方向,切实提高师生信息化素质,筑牢教育教学数字化基座,推动教育教学数字化变革,不断提高数据整治能力,建好全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典范中学,推动光谷产业数字化变革和国家数字经济发展。 #
出品:武软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