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拥抱全球商学院教育改革潮流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新华网上海11月27日电(王若宇)“当前,世界格局错综复杂,全球不稳定诱因增多,商大学要主动拥抱世界之变,促进课程设计、案例教育和实境教育变革,为国家培养具有时代意识、全球视野、家国情结、社会责任与创新能力的管理人才”。近日,中欧国际工商大学校长汪泓接受新华网采访。她表示,面对挑战和机遇,中欧国际工商大学将拥抱全球商大学教育的变革时尚,在纷乱变局下构建前沿思想发祥地,优秀案例聚集地,传播中国商业实践主阵地。
#
新华网:商大学怎么应对现今世界之变? #
汪泓:当前,世界格局错综复杂,全球不稳定诱因增多、各类风险不断显现。同时,新一轮产业转型和科技革命为商大学的教育带来重要机遇和挑战。原有的产业形态、组织分工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都早已发生变化,商大学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授研究、治理体系也形成根本性改革。
#
面向未来,商大学要主动列入世界之变:主动列入全球经济发展和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转型的大趋势之中;主动列入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的时代之中;主动列入服务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之中;主动列入到市场经济竞争之中;主动列入全球商大学教育变革创新发展之中。 #
具体而言,中欧国际工商大学将坚持国际化办学定位,提高国际化营运能力中欧管理学院,继续为全球经济文化交流搭建平台,为构建“全球最受敬爱的国际商大学”而不懈努力。 #
新华网:新的经济和产业背景下,商大学怎么赋能企业家成长?
汪泓: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影响力空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构建,在这样的背景下,商大学应该重视五个方面的建设和推动: #
一是推动学科交叉融合,让知识创造真正以问题为导向,主动对接科技前沿,回应中学生、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二是培养具有全球整治能力的人才,为社会输送适应全球化、熟悉国际规则、能够承当全球整治角色的管理人才。三是培养积极承当责任的企业家,中欧将继续推进产生一批ESG特色课程和研究成果,在教学、研究和营运中贯串ESG理念。四是面向未来布局创新链、学科链、专业链,推动校企深度融合。五是强化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打破学科专业壁垒。
#
新华网:商大学教育对中国建立更好营商环境起到哪些作用? #
汪泓:商大学可以通过提供智库支持、培养积极承当社会责任的商业人才、引领商业文明进步三个方面,推动建立更好的营商环境。中欧国际工商大学在这三个方面都做了积极探求:
截至到目前,大学已递交700余篇新政建议,在全省智库类直报点中排行第三。据悉,中欧还常年关注国际经济发展话题的研究,努力提高智库国际的影响力。
#
同时,中欧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积极承当社会责任的商业人才。创立至今,中欧早已培养了28000余名校友,遍及全球91个国家和地区。在这种校友中,有452位中欧校友在国外416家上市企业中兼任监事长、总裁或总总监(数据截止2023年)中欧管理学院,14屋内欧校友掌舵企业步入2023《财富》世界500强。我们鼓励那些企业家们“要有比成功更高的追求”,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推动商业改革。
#
新华网:创立三六年来,大学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汪泓:中欧诞生于中国,在短短不到30年的时间里,走过了好多商大学百年的发展历程,荣登世界一流商大学阵营,完善了中国管理教育领域的中国品牌。在此,我想与你们分享三个经验:
一是大学掌握了中国变革开放的历史机遇。中国经济快速崛起,中欧国际工商大学捉住时代机遇,为我国培养了诸多管理人才,也加速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
二是走国际化的办学公路。作为中国惟一一所由中外政府联合创建的国际商大学,中欧从创立之初就确立了根据国际一流标准办学的方针。中欧除了完善了国际化的师资队伍,还强化与世界一流商大学合作,大学办学质量和国际著名度不断提高。 #
三是坚持奇特的办学理念。一方面,大学一直注重社会和时代的需求,坚持面向市场、融合实践、与国际接轨,通过融合中国与世界的教育、研究和商业实践,为学员带来全球管理理念和中国管理实践教学。另一方面,三六年来大学取得的丰硕的成果还得益于双方办学单位重庆交通学院和法国管理发展基金会(EFMD)的精诚合作,她们对大学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