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最伟大的贡献有四个:重新整编了春秋
实际上,孔子、孟子和荀子是不能按道家的思想来比较的。孔子是原儒家,开创道家学派,但主要确立了儒家的人学范畴。并且,孔子原儒对好多问题只是提出一些观点而没有论证,这是孔子原儒的致命缺陷。孔子最伟大的贡献有四个:一是重新整编了春秋曾经的文化典籍,如《诗经》、《尚书》、《周官》、《乐经》、《周易》、《春秋》,也称六经(尽管有利于文化传播但根据儒家标准选编也损失了大量优秀篇章);二是在礼学与易道学等基础上提出了儒家思想体系,即以仁为核心,包括义、礼、智、信(诚)、忠、孝、恕、訸(中庸的初衷)、易等等;三是突破土奴事权极权主义的贵族教育机制孔子的人性论,首开私学而首次实现了平民教育,孔子的儒学教育以六艺(礼、乐、射、御、数、书)为主,包括政治、兵武、艺术、文字和数算,并不是思孟学派自大主张的宗法仁义;四是晚年发觉儒家的致命缺陷,给儒教降低了易学哲道原理。
#
而孟子则是专门传教孔子的仁义思想,把孔子的仁义发挥到极至(孟子的仁义加上曾思的人伦宗法的忠义,成为汉儒自私的礼治孝亲思想)。并且孟子也没有真正的论证,有些辩论似的语录没有逻辑性,好多观点是抒发人类共利的道德追求,但孟子及其后继者把这些道德追求当作了逻辑源头,如人性的观点。所以孟子儒家是狭儒。 #
荀子不是纯粹的心学家,而是兼容百家学术优精的综合学派~天人之学。荀子所有学术思想都剔劣纳优,批浅拓深孔子的人性论,融汇贯通,成为天人通学式的博学家,而不只是道学。所以,荀子的弟子有儒家颠峰人物(韩子),有卓越的文字学家兼儒家(李斯),有物理家兼易学家(张苍),有音乐学家(公孙尼),有名家兼儒教家(陆贾),有兵学家兼儒学家(宜昌公),有儒学兼名家(浮邱伯,复兴儒家的荀学大师),等等。荀子的弟子不多(由于动乱),而且都是时代颠峰人物。在儒家领域,荀子主张博大的孔子原儒家,强调孟子儒家的自私性与虚诈性。荀子对孔子原儒进行了博大精深的建立补充,把孔子浅薄的原儒家发展成为博大精深的完整儒教。所以,荀子的学术不是囿于一家的心学,而是天人通学。这么博大精深的荀学,专著文献自然太多,因而明代留传的《荀子》原本有320多篇之巨!所以,荀子不是道家,而是天人通家!
因为清代中期开始独尊儒术废黜百家,始于荀学的汉儒学者刘向兄妹(荀子再传弟子),只能尊荀而把荀学中高达90%的非儒家去除,重新编辑儒家本《荀子》,并避忌汉宣帝而改称《孙卿子》,明代荀学家杨倞重编恢复为《荀子》而成为传本荀子,致使本来《荀子》失传。除了这么,原先《荀子》在儒编化过程中,一些篇章被篡改,思想不具有一贯性,如荀子主张’人性为天生灵思质能而善恶为灵思性以后天修习教化的品德’就被篡改为善为明天修习教化品德而恶是天生质能,造成性与恶的重合。因而孟子学派以之为抨击点。虽然这么,儒编本《荀子》也蕴含了大量的非儒家内容,因而韩愈说“荀子不醇”而专讲仁义的孟子“醇之又醇”。韩愈说此话是基于复兴儒家抑制禅学与非儒家而言的,其意就是说荀子不是纯粹的儒家要加以抑制,孟子是最纯粹的儒家要加以中信。韩愈志大才疏扬孟抑荀禁儒道的的阴谋没有实现,并且为抑荀扬孟的浅狭思孟学派升级开了先例,最后被北宋思孟学派~王安石、苏轼、程颐、朱熹实现了。并且,宋元政府并不抵触荀学,宋代政府才即将敌视荀学,并且有识之士在清朝抑荀近两百年后,李贽首先复兴荀学,中经傅山接力,到东汉中后期汪中、孙诒让等,荀学复兴成为文化时尚。到现代,从章太炎开始,荀子复兴研究仍然没有间断。 #
所以,假若孔子是儒家圣人,则荀子就是儒家至人(荀子是天人通学至人兼儒教至人),孟子就只能是儒家名人。孟子连尊重严谨学术的儒家君子都算不上。倘若从文化价值的角度来说,荀子是汪洋大海,孔子是一条河,孟子是一滴水。荀子、孔子与孟子根本不可同日而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