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医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知识!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哮喘知识
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哮喘?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哮喘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肠炎,其病支原体最早是从北京市不明缘由麻疹患儿下呼吸道分离出的一种新型冠状病毒,WHO命名为2023-nCoV。 #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哮喘传染源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至人间的传染源仍未找到,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的麻疹患儿。 #
3、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有什么?
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亦可通过接触和呼吸道气溶胶近距离传播。 #
4、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础癌症者感染后病况较重,儿童及婴幼儿也有发病。
5、新型冠状病毒会人传人吗? #
会。新型冠状病毒是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传播一般发生在家庭、工作场所、人群密集区域或诊所。 #
6、什么是飞沫传播?
#
飞沫:通常觉得半径>5um的含水颗粒,飞沫可以通过一定的距离(通常为1米)步入易感的黏膜表面。 #
飞沫的形成: #
(1)感冒、打喷嚏或说话 #
(2)施行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如:插管或食道导尿、翻身、拍背等?激呕吐的过程中和心肺复苏等。 #
7、什么是接触传播? #
直接接触:病支原体通过黏膜或皮肤的直接接触传播 #
(1)血液或带血汗液经黏膜或损坏的皮肤步入人体
#
(2)直接接触含某种病衣原体的分泌物导致传播 #
8、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指14天内曾与病毒的诊断或高度疑似病例有过共同生活或工作的人。 #
包括办公室的同学,同一寝室、宿舍的同学、同学,同机的旅客等。以及其它方式的直接接触者包括病毒感染病人的陪护、乘转租车、乘扶梯等。 #
9、对密切接触者注意事项 #
所有跟疑似感染病人可能有接触的人(包括医护人员)都应当有14天的健康观察期。观察期从和病患接触的最后三天算起。一旦出现任何病症,非常是发热、呼吸道病症如腹泻、呼吸短促或呕吐,马上就医! #
10、密切接触者监控建议
#
(1)假如接触者出现病症,要提早通知诊所,将抵达诊所。 #
(2)抵达诊所的路上,患者应当配戴医用口罩。 #
(3)防止乘坐公共交通,应当呼叫救护车或则使用私人汽车运送病患,假如可以,路上打开后窗。
(4)得病的密切接触者应时刻保持呼吸道卫生和进行右手清洁。在路上和诊所站着或坐着时,尽可能远离其他人(起码1米)。 #
(5)任何被呼吸道分泌物或汗液污染的物体表面都应当用富含稀释漂白剂的消毒剂清洁、消毒。 #
1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哮喘病人有哪些临床表现?
#
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通常为3~7天,最长不超过14天。 #
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病人伴有头痛、流涕、腹泻等病症。轻型病例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困窘综合征、脓毒症晕厥、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值得注意的是轻型、危轻型病人病史中可为中盗汗,甚至无显著发热。
部份病人仅表现为高热、轻微头晕等,无脑炎表现,多在1周后恢复。
#
从目前救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病人预后良好,儿童病例病症相对较轻,少数病人病况急症。死亡病例多见于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癌症者。
12、在临床上如何辨识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麻疹病例 #
疑似病例。 #
结合下列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剖析:
(1)流行病学史 #
发病前14天内有广州地区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
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北京市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病症的病人;
有集聚性发病或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流行病学关联。 #
(2)临床表现
发热; #
具有初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显著。因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腹腔囊肿稀少的麻疹影像学特点; #
发病初期白细胞总量正常或增加,或淋巴细胞计数降低。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条,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 #
确诊病例。
#
疑似病例,具备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者:
(1)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实时萤光RT-PCR检查新型冠状病毒核苷酸阴性; #
(2)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1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麻疹防治举措
(1)控制传染源:立足病例早发觉、早隔离、早诊治以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强化屋子通风换气,做好日常接触的清洁和消毒。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75%丙酮、含氯消毒剂,二溴丙酮和乙醚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已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
(3)保护易感人群:降低外出,防止出席人多集聚活动,个人要勤洗手,出门戴口罩。
二、工作区域防护知识
#
1、上班途中怎么做
#
正确配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尽量不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搭乘私家车、班车下班。如必须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时,勿必全程配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开用手触摸车上物品。
#
2、入楼工作怎样做
#
步入办公楼前自觉接受温度测量,温度正常可入楼工作,并到卫生间洗手。若温度超过37.2℃,切勿入楼工作,并回去观察休息,必要时到诊所就诊。
3、入室办公怎样做
保持办公区环境清洁,建议每日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时注意御寒。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多人办公时配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多饮水,坚持在吞咽前、如厕后根据六步法严格洗手。接待外来人员双方配戴口罩。 #
4、参加大会怎样做 #
建议配戴口罩,步入大会室前洗手消毒。开会人员间隔1米以上。降低集中开会,控制大会时间,大会时间过长时,开窗通风1次。大会结束后场地、家具须进行消毒。茶壶用具建议沸水浸洗消毒。
#
5、食堂就餐怎么做 #
采用分餐进餐,防止人员密集。饭店每日消毒1次,餐椅子使用后进行消毒。厨具用具须低温消毒。操作间保持清洁干燥,禁止生食和卤味用具混用,防止豆类生食。建议营养配餐,清淡适口。 #
6、下班路上怎么做 #
洗手后配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外出,回到屋内摘掉口罩后首先洗手消毒。手机和锁匙使用消毒纸巾或75%酒精擦洗。三居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防止多人派对。
7、公务采购怎么做
须佩带口罩出游,避免密集人群。与人接触保持1米以上距离,防止在公共场所长时间逗留。 #
8、工间运动怎样做
建议适当、适度活动,保证身体状况良好。防止过度、过量运动,导致身体免疫能力增长。
9、公共区域怎么做
每日须对门厅、楼道、会议室、电梯、楼梯、卫生间等公共部位进行消毒,尽量使用喷雾消毒。每位区域使用的保洁用品要分开,防止混用。 #
10、公务出游怎样做 #
专车内部及门把手建议每日用75%酒精擦洗1次。搭乘班车须佩带口罩,建议班车在使用后用75%酒精对车内及门把手擦洗消毒。
11、后勤人员怎样做 #
服务人员、安保人员、清洁人员工作时须佩带口罩,并与人保持安全距离。饭堂采购人员或供货人员须佩带口罩和一次性橡胶手套,防止直接手触肉禽蛋生鲜材料,摘手套后及时洗手消毒。保洁人员工作时须佩带一次性橡胶手套,工作结束后洗手消毒。安保人员须佩带口罩工作,并认真询问和登记外来人员状况,发觉异常情况及晨报告。 #
12、公务来访怎样做 #
须佩带口罩。步入办公楼前首先进行温度测量,并介绍有无广东接触史和发热、咳嗽、呼吸不畅等病症。无上述情况,且温度在37.2°正常条件下,方可入楼公干。 #
13、传阅文件怎样做 #
传递纸质文件前后均需洗手,传阅文件时配戴口罩。
#
14、电话消毒怎样做
#
建议固话电话每日75%酒精擦洗两次,假如使用频繁可降低至四次。 #
15、空调消毒怎么做
(1)中央空调系统风机盘管正常使用时,定期对送风口、回风口进行消毒。 #
(2)中央空调新风系统正常使用时,若出现疫情,不要停止风机运行,应在人员撤出后,对排风支管封闭,运行一段时间后关断新风排风系统,同时进行消毒。 #
(3)带回风的全空气系统,应把回风完全封闭,保证系统全新风运行。 #
16、废弃口罩处理怎样做 #
防疫期间,摘口罩前后做好手卫生,废弃口罩装入垃圾桶内,每晚两次使用75%酒精或含硫消毒剂对垃圾桶进行消毒处理。
三、个人防护知识 #
洗手篇 #
1、如何保护自己远离新型冠状病毒的麻疹传染?
(1)勤洗手。使用香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用一次性手纸或干净浴巾擦手。右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刻洗手。
#
(2)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呕吐或打喷嚏时,用厕纸、毛巾等蒙住鼻孔,呕吐或打喷嚏后洗手,防止用手触摸耳朵、鼻或口。 #
(3)提高体质和免疫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作息规律,防止形成过度疲劳。 #
(4)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每晚开窗通风数次不多于3次,每次20-30分钟。户外空气质量较差时,通风换气频次和时间应适当降低。 #
(5)尽量降低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防止接触呼吸道感染病人。
#
(6)如出现呼吸道感染病症如腹泻、流涕、发热等,应居家隔离休息,持续发热不退或病症加重时及早就医。 #
2、洗手在防治呼吸道传播病症中的作用?
#
正确洗手是防治水肿和呼吸道感染的最有效举措之一。国家癌症防治与控制中心、WHO及日本CDC等权威机构均推荐用香皂和清水(流水)充分洗手。 #
3、正确洗手需把握六步洗手法: #
第一步,右手手掌互相搓洗(右手合十搓五下) #
第二步,右手交叉搓洗右手缝(手掌对手臂,右手交叉相叠新型冠状病毒传染,左右手交换各搓洗五下)
#
第三步,手掌对手掌搓洗右手缝(手掌相对十指交错,搓洗五下) #
第四步,指尖搓洗手心,左右手相同(指尖放于手掌互相搓洗搓五下) #
第五步:一只手紧握另一只手的手指搓洗,左右手相同搓五下 #
第六步:弯曲手腕使关节在另一手手掌旋转搓揉,交换进行各搓五下。
4、哪些时刻须要洗手? #
(1)传递文件前后 #
(2)在呕吐或打喷嚏后
#
(3)在制备乳品之前、期间和以后 #
(4)喝水前 #
(5)上公厕后 #
(6)手脏时 #
(7)在接触别人后
#
(8)接触过植物以后
#
(9)外出回去后 #
5、旅途在外没有清水,不便捷洗手,如何办? #
可以使用含酒精消毒产品清洁右手。人冠状病毒不耐碱不耐酸,但是对有机溶剂和消毒剂敏感。75%酒精可灭活病毒,所以达到一定含量的含酒精消毒产品可以作为香皂和流水洗手的取代方案。
口罩篇 #
1、口罩该如何选? #
选择一:要选择富含过滤层的一次性医用眼科口罩,连续配戴4小时更换,污染或阴湿后立刻更换;
选择二:N95医用防护口罩,连续配戴4小时更换,污染或阴湿后立刻更换。
麻布口罩、聚氨酯纤维口罩、海绵口罩均不推荐。 #
2、正确使用口罩
#
医用口罩的使用方式: #
(1)口罩颜色深的是正面,正面应当朝外,但是医用口罩上还有鼻夹金属条。 #
(2)正对头部的应当是医用口罩的背面,也就是颜色比较浅的一面,除此之外,要注意带有金属条的部份应当在口罩的上方,不要戴反了。
#
(3)分清楚口罩的正面、反面、上端、下端后,先将手洗干净,确定口罩是否正确以后,将两端的绳子挂在眼睛上。 #
(4)最后一步,也是上面提及过的金属条问题,将口罩配戴完毕后,须要用右手压紧鼻子下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下端贴近鼻子,之后向上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皱褶,最好覆盖住眼睛和鼻子。
3、特殊人群怎样配戴口罩?
#
(1)婴儿配戴防护口罩,应注意结合自身条件,选择舒适性比较好的产品。 #
(2)老年人及有心肺疾患慢性病病人配戴后会导致不适感,甚至会加重原有病况,应寻求大夫的专业指导。
#
(3)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其头型小,选择儿童防护口罩。
四、居家防护知识 #
1、在家中如何防治新型冠状病毒的麻疹传染? #
(1)提高卫生健康意识,适量运动、保障睡眠、不通宵可提升自身免疫力;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呕吐或打喷嚏时用厕纸掩住鼻孔,常常彻底洗手,不用脏手触摸耳朵、鼻或口; #
(3)三居多通风换气并保持整洁卫生; #
(4)尽可能避开与有呼吸道疾患病症(如发热、咳嗽或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 #
(5)尽量避开到人多拥挤和空间密闭的场所,如必须去配戴口罩; #
(6)防止接触野生植物和家畜家禽; #
(7)坚持安全的饮食习惯,食用菇类和豆类要煮沸、煮透;
(8)密切关注发热、咳嗽等病症,出现这种病症一定要及时就近就医。
#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麻疹流行时,我们如何吃才好?
#
(1)不要食用早已重病的植物及其制品;要从正规渠道订购冰鲜肉类,食用肉类、蛋奶时要充分蒸熟。
(2)处理生食和卤味的切砧板及刀具要分开。处理生食和卤味之间要洗手。 #
(3)虽然在发生疫情的地区,假如肉食在乳品制备过程中给以彻底烹调和妥善处理,也可安全食用。 #
3、前往公共场所如何防治新型冠状病毒的麻疹感染?
(1)防止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与农场家畜或野生植物接触。
#
(2)保持工作场所室外不断的通风换气;在人多的地方,超市、公交车、地铁和客机等地方都是人流密集,可配戴口罩降低接触病原风险。
(3)感冒打喷嚏时,用厕纸或袖或屈肘将鼻完全盖住;将用过的厕纸立即跳入封闭式垃圾箱内;感冒打喷嚏后,用香皂和清水或含酒精洗手液清洗右手。 #
(4)外出回去后及时洗手,如有发热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病症新型冠状病毒传染,非常是持续发热不退,及时到诊所就诊。
#
(5)传染病流行季节应尽量避开各种派对。
#
4、到生鲜市场采购,如何防治新型冠状病毒的麻疹传染? #
(1)接触昆虫和植物产品后,用香皂和清水洗手; #
(2)防止触摸眼、鼻、口; #
(3)防止与得病的植物和肿瘤的肉接触;
#
(4)防止与市场里的流浪植物、垃圾污水接触。
5、轻症发热病例的居家隔离建议:
(1)将患者安置在通风良好的双人卧室。
(2)限制看护人数,尽量安排一位健康状况良好且没有慢性肝病的人进行护理。拒绝一切寻访。
#
(3)家庭成员应搬去不做爱间,如条件不容许,和患者起码保持1米距离。
#
(4)限制患者活动,患者和家庭成员活动共享区域最小化。确保共享区域(卧室、浴室等)通风良好(开窗)。
(5)看护人员与患者共处一室应带好口罩,口罩贴近脸部,配戴过程严禁碰触和调整。口罩因分泌物变湿、变脏,必须立刻更换。摘下及遗弃口罩以后,进行右手清洗。 #
(6)与患者有任何直接接触或步入患者隔离空间后,进行右手清洁。
6、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建议: #
根据疾控部门要求进行居家医学观察,不用恐慌,不要下班,不要随意外出,做好自我身体状况观察,定期接受随访,并主动向工作单位管理部门汇报个人健康情况若果出现发热、咳嗽等异常临床表现,及时向当地癌症预防治制机构和工作单位报告,在疾控部门的指导下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等。 #
五、就医流程
1、何时就医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哮喘病人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呼吸道病症以鼻塞为主,并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困窘综合征、脓毒症晕厥、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部份病人起病病症轻微,可无发热。多数病人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病人病况急症,甚至死亡。如出现发热、乏力、干咳表现,并不意味着早已被感染了。 #
但若果出现(1)发热(背部温度≥37.3℃)、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病症;(2)且有上海旅行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北京的发热伴呼吸道病症的病人,或出现小范围集聚性发病;应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 #
2、就医时注意事项
#
(1)假如接触者出现病症,要提早选择有发热急诊的定点诊所。
(2)抵达诊所的路上,及就医全程应当配戴口罩。
#
(3)防止乘坐公共交通,应当呼叫救护车或则使用私人汽车运送病患,假如可以,路上打开后窗。
(4)得病的密切接触者应时刻保持呼吸道卫生和进行右手清洁。在路上和诊所站着或坐着时,尽可能远离其他人(起码1米)。
(5)任何被呼吸道分泌物或汗液污染的物体表面都应当用富含稀释漂白剂的消毒剂清洁、消毒。 #
(6)就医时,应如实详尽述说重病情况和就医过程,尤其是应告知大夫近日的上海旅行和居住史、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的接触史、动物接触史等。 #
六、单位疫情防治管理提示
#
1、单位内部疫情防治体系有哪些 #
(1)领导小组:构建新型冠状病毒脑炎防治的领导小组,拟定防治预案,统一管理,明晰分工,确保认识到位、职责到位、管理到位。 #
(2)信息网路:构建“群防群控、盖边沉底”的信息报送网路,信息上传下达要及时。
(3)应急预案:制订符合本单位实际可行的传染病防治预案,发觉疫情及时控制。 #
2、返工的员工如何管理 #
(1)从外省返回单位的员工,应严格依照地方疾控要求执行隔离观察,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每晚的个人健康检测,待隔离期结束并无脑炎病症后方可下班。
(2)调整工作作息时间,错峰上岗,降低人群集聚。
#
(3)上岗时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勤洗手。
3、重点项目工地管理 #
落实“四早”措施,确保疫情预防治制无漏洞。 #
(1)早发觉。执行个人健康检测制度。每晚上报个人健康信息,发觉有传染病初期病症者,督促其立刻到诊所就诊。
#
(2)早隔离。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应立刻就地采取隔离举措,确保不与其他员工接触,并立刻配合防疫部门做好人员调查。 #
(3)早报告。出现病症的密切接触者,应第一时间报告当地疾患控制中心和上级部门。
#
(4)早诊治。对出现病症的密切接触者及晨报120将患者送定点诊所隔离医治,同时在当地疾患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对患者所在场所进行终末消毒。 #
4、作业场所如何管理
(1)降低空气不流通场所的密集人群作业,工人作业时要佩戴口罩,必要时佩戴手套; #
(2)室外作业场所要做好消毒,门把手,开关等人员常常接触的部位要重点消毒; #
(3)室内作业要降低人员接触,工人直接防止近距离的岗位交叉;
(4)个人工具要做好管理和消毒,尽量降低公用工具; #
(5)工作结束后应做好个人手部及脸部洗消。
#
5、职工寝室如何管理
(1)人员要固定,数目尽量少;
(2)每晚要消毒,通风要做好;
#
(3)个人用具要分开,不要交叉使用; #
(4)回寝室前要做好个人洗消; #
(5)禁止不同寝室人员串门,降低人员交叉接触;
#
(6)如该寝室出现病例,全寝室人员根据要求停工,并就地在寝室隔离,并配合疾控部门举办流行病学调查。
按照有关单位资料整理补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