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歌曲三巨头,你拥有它的时候并不觉得可贵
有些东西,你拥有它的时候并不觉得可贵,但当你离开了它,就永远成了回忆。 #
再也回不到过去。比如,校园。
歌手汪苏泷上了《蒙面歌王》,唱了一首《追光者》,“像影子追着光梦游,我可以等在这路口,不管你会不会经过,每当我为你抬起头”。
#
这让我想起了“校园歌曲三巨头”,汪苏泷、许嵩和徐良。校园广播站一到饭点,就循环不止,小星星、坏女孩、素颜…… #
如果说70后的校园歌曲是齐豫的《橄榄树》,80后是水木年华的《学生时代》,那属于90后的,就是校园歌曲三巨头了。他们与巨星不一样,经常被说成“小青年”,因为离我们很近。 #
1 #
青春是什么呢,太空泛了。
#
如果青春有意象,我想对我来说,就是下满歌曲的MP4,要熄灯的宿舍,高三,校园广播,这些东西。晚自习上,女生们会特意取下马尾上的皮筋,头发盖过耳朵,放着音乐的耳机就藏在头发里。 #
男生就不能这个办法了,只能偶尔对值班班委说,我戴的不是耳机,是助听器。
“上次听到这首歌还是在高三的冬天,在课间休息时刘欢歌曲下载,与同桌的女生一人一个耳机听着这首歌。周围的同学有的趴在桌上休息,有的在算着题目,有的在后面聊天,透过凝结着水雾的窗户,还能依稀望见外面飘零的雪花。”
@此岸花
我花了150块买了个MP4,2个G的内存,里面塞满了他们的歌,那时候寝室灯熄了很久后,还会有人在床头交头接耳。再听这些歌的感觉,和我在网易云音乐下看到的评论一样,可以让人年轻十岁。 #
“当年还是读高中,熄灯后我给宿舍的人唱灰色头像,结果被查寝室的扣了3分。” #
@害羞的阿木木 #
“初二那年,我妈为了奖励我买了一个MP5,里面全是许嵩、汪苏泷、徐良的歌。当年无限循环过有点甜,现在感觉却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很久没听这首歌,也很久没见当时和我一起听这首歌的人。” #
@ #
“高中时候,你有一个MP4刘欢歌曲下载,你就是最受欢迎的那个。那会每节课结束就会有人喊:MP4下节课轮到我了。那会MP4音乐列表是周杰伦、许嵩、周传雄,去KTV,许多人都会喊着要唱灰色头像!很霸气对不对?可惜,对不起,KTV没有该曲目。”
#
@ChenY
#
这些故事,和我记忆中的他们是一个样子的。高中时,好朋友说给我准备了一份礼物。我等了很久,打开后是一张汪苏泷的CD,一片青草下的《万有引力》。 #
他用1毛钱一条的短信,给我安利了很久。那时候音像店的盗版专辑是20块一张,新华书店的正版要贵两到三倍,他说买这张专辑挺费时,因为光存零花钱就用了两周。
#
对,还有友谊,这些东西都是友谊的见证。
#
“又想起了十七八岁的高中岁月,那时烫着非主流自以为很酷的爆炸头,和成绩很差死党们拉帮结派,在班级里捣蛋,背着班主任偷偷的谈恋爱,给她买最大的棒棒糖,一起哼着这首歌,假装着淡淡的哀伤。一晃四五年,二十好几了,再听这首歌,我才发现,最适合听这首歌的,莫过于现在,别怀念,怀念也回不到从前。”
#
@墨曈 #
2 #
再往后点,我上了大学,其中一个室友是许嵩粉丝,我们寝室的音乐经常是从《灰色头像》到《弹指一挥间》,然后再循环。
大二的国庆,许嵩来成都做《不如吃茶去》的专辑签售,万达三层到处扎堆着人,我们排了一下午队,从外头的大马路到内场区,手机一路咔咔的拍个不停。
为了多签两个名字,我们还另外买了两张海报。那时候的苹果还是,拍出的照片都有点模糊,如同我们的心情。
#
我们兴奋于“见到本尊”,兴奋于“握手瞬间满满的正能量”,以至于活动结束后,我们还留在商场连吃了两份烧仙草和DQ。
#
前几天,我在微博热搜上又看到了汪苏泷的新闻,提到他在《蒙面歌王》上,“演唱和感言全部剪掉就剩10秒”,也有的是“一首4分多钟歌被剪到只剩30秒”。 #
网上有一段他摘下面具后未删减版的感言,他只说了一段心里话。这几年,有两件事一直让他深感抱歉。第一件是亏欠于他的朋友,“有时候他们跟别人提起支持的人是汪苏泷时,别人就会笑着跟他说,他是非主流。我觉得很对不起他们。” #
第二件是他被贴上的几个标签。“很多人会叫我网络歌手。其实我每次出作品时,都会关注自己的音乐评论,有一首是我非常喜欢的歌,出来以后,我就特别想去看大家的评论,结果第一条评论是,如果这首歌不是汪苏泷唱的话也许会红。我当时觉得挺心酸的。”
这种感觉,就像我最初听周杰伦时,我爸一脸嫌弃,然后扔给我一首刘欢的《从头再来》。 #
3
选秀也好、酒吧也好,只是普通人总要有个出道方式吧,网络只是其中之一。
汪苏泷在初中时接触古典音乐,本科就读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大学期间,他将自己的作品发表在各大音乐网站,这让他有机会被唱片公司发掘,签约成为职业歌手。
之前天天上热搜的《花千骨》、《微微一笑很倾城》,这些电视剧OST,作词作曲演唱都是汪苏泷。他还与徐良一起成立了大象音乐。
2006年,许嵩还是个刚在网络发表作品的新人。这几年,他拿过最佳作曲,发行了第六张个人专辑,还成了海蝶音乐的总监。
他们和我们一样,早已经走出青春校园,改变了,成长了。 #
但就是这样,那些不了解的人,总是想要给别人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