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论语》之藕和莲子都能食用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论语》 简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 * 小学语文第九册 30 古文二则 莲莲花,亦曰荷花。种于暮春,开于盛夏。其叶,大者如盘,小者如钱。茎横泥中,其名曰藕。其实曰莲子。藕与莲子,皆可食也。莲花,又叫做荷花。种在春天的末期,开在盛夏时节。它的叶子,大的像盘子,小的像钱币。它的茎是横着长在泥中,名字叫做藕。它的果实叫做莲子。藕和莲子都能食用。 1、读正确:读准字音,把握节奏,不读破句。 2、读懂内容:逐字、逐词、逐句理解意思。 3、读出感受:体会文章中心,谈谈感受。 学习古文的方法: 简 介《读书有三到》引自朱熹的《训学斋规》,朱熹(1130年——1200年)是南宋时期理学大家,又是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和教书,提出过许多精辟的见解,对于今人,仍有启示和借鉴的作用。 #
zhāi 朱熹(南宋) 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读书有三到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 用“/”划出朗读节奏 朱熹(南宋) 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读书有三到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 朱熹(南宋) 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读书有三到的下一句,眼口岂不到乎? 读书有三到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 余尝?谓?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 ,眼口岂?不到乎? ? 尝:曾经。? 谓:说。 漫浪:随便。? 急:要紧。 矣:相当于“了”。? 岂:难道、怎么。 ? 乎:吗。表示语气的词。读书有三到余 尝 谓,读 书 有 三 到,谓 心 到,眼 到,口 到。 #
我 曾经 说 就是心不在此,则眼不看 仔细,心眼既不专一, 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 记,记亦不能久也。 专心一意 就 随便 一定 也。副词 既然 那么 这里(书本)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要紧心 既 到 矣,眼 口 岂 不 到 乎? 已经 了。助词 难道 吗。语气词 比较译文,哪一句更适合原文?为什么?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译文1:思想已经集中了,难道眼会看不仔细,嘴会读不正确?( ) 译文2:专心了,就能看仔细,读正确。( ) √ 读书有三到 余?尝?谓?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 ,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⑧。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⑨到矣? ,眼口岂?不到乎? ? ①尝:曾经。? 谓:说。 ③漫浪:随便。? 急:要紧。 ⑤矣:相当于“了”。? 岂:难道、怎么。 ? 乎:吗。表示语气的词。 ① 余:我。②谓:就是 ③此:这里(书本)④则:那么 ⑤既:既然⑥决:一定 ⑦亦:也⑧也:语气词(无实意) ⑨既:已经 读书有三到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读书有三到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读书有三到的下一句,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思考: 读书有三到,就是。 读书要三到,是因为。 三到之中,心到(),是因为。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心既到矣,眼口亦到矣。 读书有三到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读书有三到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①暗记②…… ① ② 牵强:勉强 暗记:硬记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①暗记②…… ① ② 牵强:勉强 暗记:硬记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①暗记②…… ① ② 牵强:勉强 暗记:硬记 凡是 读错 少读 多读 读颠倒 1、读正确:读准字音,把握节奏,不读破句。
#
2、读懂内容:逐字、逐词、逐句理解意思。 3、读出感受:体会文章中心,谈谈感受。 学习古文的方法: 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文《读书有三到》。 2、试用今天掌握的方法预习第二则古文《论语.学而篇》。《论语》 综述 《论语》,从字面意思上说就是语言的论纂, 用现代汉语说,就是语录,是孔子弟子及其 后学对孔子言行的追记,也有一些是对孔子 弟子言行的记录。 学而篇 第一(共十六章) 【1·1】子曰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③, 不亦君子乎!” 【注释】①子:古代,对有地位、有学问、有道 德修养的人,尊称为“子”。这里是尊称孔子。 ②说(yuè月):同“悦”,高兴,喜悦。 ③愠(yùn运):怨恨,恼。 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高兴吗! 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 我,我并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