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建筑考试 > 一级建造师 > 考试动态 >

中国文学、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组图)

2023-01-17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罗贯中

罗贯中,名本,别号湖海散人。生卒年不详。太原清源人(今太原市清徐县),其祖籍四川成都府,先祖罗仲祥后唐时仕青州(即今清徐)。后因原籍水灾且路远途遥。落籍太原清源,迁居城西白马山(今白石沟)寺沟村。其父罗锦生有六子,贯中行居第二。

#

罗贯中是我国元末明初的一位杰出的古典小说家,是他把意回体小说这一文学式样推向成熟的阶段。后来的很多学者和作家曾给予他极高的评价,把他同马司迁、关汉卿相提并论。他的伟大的文学创作成就,成为中国文学、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他所创作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且被翻译成十多个国家的文字,风行全世界,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在国外,他的《三国演义》被称之为“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而《大英百科全书》则称他为“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 #

大约是罗氏先祖为仕宦出身的缘故吧,后世罗氏家族很重视对后代进行“水源木本”的家族历史教育,一直保持了“耕读传家,诗礼教子”的家风。在这种家传的影响之下,贯中从小喜爱读书,博洽经史,为后来的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贯中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复杂的时代。元朝蒙古贵族的残酷统治和压榨,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推翻元朝统治的斗争如火如荼。各方义军,诸如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不仅与元军奋战,而且还进行着相互的兼并。据说,步入青年的罗贯中,就在这个历史大动荡的影响下,浪迹江湖,参加了张士诚领导的起义军,并入其幕府,充任幕客。而且,王圻的《稗史汇编》就说他“有志图王”,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人。这一点从他后来所著的《三国演义》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

罗贯中从事小说稗史的创作,似乎应得益于他政治上的失意。正是由于此,他才有时间和有可能致力于文学创作,成为我国文学史上首先用全力从事小说创作的作家。他有许多的著作传世,诸如《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等。相传,他还写过十七史通俗演义,并曾参与了《水浒传》的撰写。尺蠖斋评释的《西晋志传通俗演义》序文就说:“罗氏生不逢时,才郁而不得展,始作《水浒传》,以抒其不平之鸣。” #

贯中的长篇巨制《三国演义》,大约是他后期的作品。这部古典文学名著,描述了从东汉中平元年(18年)的黄巾起义,到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 280年)统一中国的将近一个世纪中,魏、蜀、吴三国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历史。他依据陈寿《三国志》提供的历史线索和历史人物,博采裴松之对《三国志》补缺、备异、惩妄、论辩,所保存的大量宝贵史料,吸取了西晋至元一千多年来民间传说的丰富营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军的生活经历,发挥个人的卓绝艺术才能,纵横捭阖,巧妙驾驭,形象生动地描述了近一百年中浩瀚繁富的历史事件,完成了这部75万字的古典名著。

#

在这部名著中,贯中寄托了自己个人的爱憎情感,客观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之间政治的、军事的、公开的、隐蔽的、合法的和非法的矛盾斗争。淋漓尽致地刻划了封建统治阶级争名夺利、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明火暗刀的策略伎俩和阴谋诡计。有意或无意地揭示了农民无法生活、挺而走险、纷纷起义的真实历史背景和原因。 #

至于《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则是多方面的,充分地显示了罗贯中在人物的刻划方面有着惊人的技巧。全书四百多个人物形象中,不管是曹操、刘备、孙权这些群雄之首,还是诸葛亮、关羽、张飞、赵子龙、黄忠、鲁肃、周瑜、黄盖、郭嘉、许攸、张辽、陆逊以及王允、董卓、吕布这些巨谋勇将,忠奸之臣,都具有鲜明的生动的个人特性。尤其是对张飞、诸葛亮和曹操的形象塑造,真可谓出神人化,呼之欲出。

#

罗贯中对战争的描绘是极其成功的,这一点充分证实他确实参加过元末农民起义的战争活动。所以能够把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场,瞬息变化的战斗形势,描述的那样千变万化,各具特色,显示出战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然而,正是由于罗贯中有参加战争的经历,再加上他超人的艺术技巧,以及创作时的苦心孤诣,惨谈经营,才在他的笔下出现了描述战争战役,重点突出,错落有致,疏密相间,虚实照应;铺排战争场面,大肆挥洒,波澜起伏,风驰电掣,气势磅礴;渲染战场气氛,随意勾勒,生动逼真,有声有色。 #

罗贯中(约1330-1400)系元末明初人,名本,字贯中,别号湖海散人,祖籍山西太原。传说他与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有一些交往,是一个有抱负、有理想的人。但一生不得志,到朱元璋建立明朝时就隐居著书。他写过杂剧,现存有《宋太祖龙虎风云会》;他写的小说,相传有数十种,现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尚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三种;他还是《水浒传》的编著者之一;他也写过词曲,但多未流传。 #

回答者:希塔 - 试用期 一级 3-2 19:56

#

【罗贯中】(1330?~1440?)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或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关于他的生平,明王圻《稗史汇编》说罗贯中是“有志图王者”,后来朱元璋这样的“真主”一统天下,他的政治抱负落空,而致力于小说创作。清徐渭仁、徐鈵所绘《水浒一百单八将图题跋》说他曾入张士诚幕。

#

罗贯中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写过乐府隐语和戏曲,但以小说成就为主。关于他的小说,《西湖游览志馀》称他“编撰小说数十种”,又相传他写过《十七史演义》。今存署名罗贯中的作品,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这些作品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就最高。全书以宏大的结构描绘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作品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动乱时代人民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对仁君的向往,体现了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三国志通俗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语言简洁明快而又生动。它把历史和文学自然结合,有现实的描绘,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为嘉靖本,最为流行的本子是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的修改本。除小说创作外,贾仲名《录鬼簿续编》说他“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他现存戏曲作品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杂剧。杂剧的基本思想和《三国志通俗演义》类似,描写君臣之间的亲密关系,并希望通过“正三纲、谨五常”来结束奸雄争霸造成的悲惨局面。

#

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生卒年不详。据考订,一般认为,名本,字贯中。

#

杭州人,祖籍太原。明初贾仲明在《录鬼簿续编》中称其与己“为忘年交”,

#

“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鲁迅定罗贯中生活年代

#

为约1330至1400(《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四篇),郑振铎定为约1328至1398 #

(《中国文学论集》上册《三国志演义的演化》),即大致从元文宗到明太祖 #

这一时期。 #

关于他的名字清嘉庆翻刻明代杨美生本《三国英雄志传》署“元东原罗贯中演

#

义”,明代高儒《百川书志》卷六“史部·野史”著录《三国志通俗演义》, #

署“明罗本贯中编次”,各以其跨越元明,而分署两个朝代。关于他的名字,

#

《录鬼簿续编》只记“罗贯中,……号湖海散人”,未言其名、字。明郎瑛 #

《七修类稿》卷二十三“三国、宋江演义”条、《西湖游览志□》卷二十五及

#

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万历己未本《隋唐两朝志传》、李卓吾批点 #

本《残唐五代史演传》等均称“罗本贯中”或“贯中罗本”,一般认为本是

#

名,贯中是字。 #

关于他的籍贯,《录鬼簿续编》称罗贯中“太原人”,而明刊《三国》、《水 #

浒》等小说则往往署“东原罗贯中”。东原,相当今山东东平、汶上、宁阳一 #

带。《七修类稿》称“杭人罗本贯中”,《西湖游览志□》称“钱塘罗贯中 #

本”,清初周亮工《书影》卷一称“越人罗贯中”,疑《录鬼簿续编》所记 #

“太原”是罗贯中的祖籍,杭州则是罗贯中实际生活和活动的地方。“东原”

#

当由“太原”致讹,一如《水浒志传评林》署名由“东原”再误作“中原”。 #

桃园结义选自明代崇祯刻本《英雄谱》

#

关于他的生平,《录鬼簿续编》记载罗贯中“与人寡合”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遭时多故”,与

#

贾仲明“各天一方”。王圻《稗史汇编》谓罗贯中与葛可久“皆有志图王

#

者”,因值朱元璋这样的“真主”统一了天下,葛就“寄神医工”,罗则“传

#

神稗史”。大约罗贯中生当元末社会动乱,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于流 #

俗,东奔西走,参加了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即结束了政治生涯, #

而专心致力于小说创作。清代徐渭仁《徐□所绘水浒一百单八将图题跋》又谓

#

“罗贯中客伪吴,欲讽士诚”,以为罗贯中曾入吴王张士诚幕,虽系传说,但 #

亦不无可能。明代天启三年黄正甫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 #

关于他的著作,《西湖游览志□》称罗贯中“编撰小说数十种”,又相传他有 #

《十七史演义》的巨著。今存署名由他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

#

《七修类稿》、《西湖游览志□》、《续文献通考》、《书影》及清钱曾《也

#

是园书目》卷十“通俗小说”等,都说罗贯中编著《水浒传》,明清多种《水 #

浒传》刊本亦署罗贯中“编辑”或“纂修”。《百川书志》卷六“史部·野 #

史”著录《忠义水浒传》100卷,则题“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天都外

#

臣序本与袁无涯刊本《水游传》均并署施耐庵与罗贯中之名,所以明胡应麟 #

《少室山房笔丛》卷四十一有罗贯中是施耐庵“门人”之说。但胡应麟批评 #

《七修类稿》说《三国》、《宋江》二书,乃杭人罗本贯中所编,是“大

#

谬”,以为“二书深浅工拙,若霄壤之悬,讵有出一手理”。除了清初金圣叹 #

(见金人瑞)伪称发现了70回《水浒传》的“施耐庵的本”,而谓罗贯中续为 #

120回之外,一般多以《水浒传》为施耐庵作。 #

最足以代表罗贯中创作成就的作品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它“文不甚深,言 #

不甚俗”(庸愚子《三国志通俗演义序》),“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 #

好尚,非俗非虚,易观易入,非史氏苍古之文,去瞽传诙谐之气,陈叙百年。

#

该括万事”(《百川书志》卷六“史部·野史”),以宏大的结构描写了三国时 #

期尖锐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曹操、诸葛亮、关羽等众多的人物形象,

#

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罪行,寄托了人民渴求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愿望,

#

表现了群众所理想的重义守信、平等互助的人与人的关系。它善于运用传神笔 #

法去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尤其擅长于描写战争。它的影响极其巨大深远,长

#

期以来产生着历史教科书、军事教科书、生活教科书的作用。今见最早的《三 #

国志通俗演义》本子是明嘉靖本,最为流行的本子是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的

#

修订本。

#

除小说创作外,罗贯中有着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录鬼簿续编》说他“乐府隐

#

语,极为清新”,著录他创作的杂剧三种:《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

#

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其中仅《赵太祖龙虎风云会》流传了下

#

来,有明脉望馆校《古名家杂剧》本。嘉靖时李开先《词谑》全部转录此剧第

#

三折曲文,谓“出于罗贯中之笔”,而明初朱权《太和正音谱》却将此剧归入 #

“古今无名杂剧”之列,可见明初对于戏曲家的罗贯中知之尚少。《赵太祖龙 #

虎风云会》杂剧把赵匡胤与赵普作为忧国忧民的圣君贤相来塑造,描写君臣之 #

间“相交至密,结为弟兄”。希望通过“正三纲,谨五常”来结束“□雄争

#

霸”、“各举征伐”所造成的“尸骸遍野”、“民力疲乏”的局面,其基本思 #

想与《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相同的。

#

《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的历史小说。第一,它把高文典册的史书陈寿《三国志》通俗化了。使本来只有高级知识分子才读得懂的史书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变成几乎连半文盲式的一般人都可以勉强看下去,虽有种种原因,而文字通俗最为主要。 #

第二,把正史变成小说,为了把一件事说得娓娓动听,把一个人说得栩栩如生,容许更多夸张、虚构、无中生有,化不可能为可能,几乎可以说是使作者得到解放,从必然王国走到自由王国。 #

第三,反过来说,《三国演义》不只把通俗化了的高文典册放在一般人手里,还把一般人看的通俗读物放在知识分子乃至高级知识分子手里,使他们更有兴趣地了解了高文典册,使他们发现:那些典重文字竟还可以写成这样奇趣横生的通俗文字,通俗文字还能如此驰骋于神出鬼没想像不到的境界。这就使他们的眼界之一宽,文风为之一变,甚至使没有读过陈寿《三国志》这样一部重要史书的人,因为读了《三国演义》,实际上没有什么重大的遗憾。而读过《三国志》的人,又会得到更多的启发。

#

作者简介 ······ #

罗贯中(约1330-1400)系元末明初人,名本,字贯中,别号湖海散人,祖籍山西太原。传说他与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有一些交往,是一个有抱负、有理想的人。但一生不得志,到朱元璋建立明朝时就隐居著书。他写过杂剧,现存有《宋太祖龙虎风云会》;他写的小说,相传有数十种,现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尚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三种;他还是《水浒传》的编著者之一;他也写过词曲,但多未流传。

#

豆瓣成员常用的标签(共40个) ······ #

小说(15) 古典(8) 古典小说(6) 古典名著(6) 名著(5) 三国(5) 经典(4) 历史(4)

#

喜欢这本书的人也喜欢: ······

#

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 水浒传(上下)/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 西游记 围城 字里乾坤

#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上、中、下) 法律思维导论 红楼梦(上下)-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 神雕侠侣(4册) 战争论(全三卷)

#

放在你的blog里!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