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建筑考试 > 一级建造师 > 考试动态 >

强风化灰质页岩和强风化碳的区别 基础工程分享、新趋势新政策(

2022-10-26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基础工程

分享新工法、新技术、新设备、新趋势、新政策 #

1、武汉市岩层按其特征分为南、北两区,以襄(樊)~广(济)深断裂为界(武汉市内该断裂大体从黄陂横店~武湖~涨渡湖一带隐伏通过)。北部属秦岭~大别地层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前震旦纪大别山群和红安群变质岩系,少量的古生代地层和中~新生代白垩~第三纪地层、第四纪地层,缺失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地层。南部为扬子地层区,出露地层有古生代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地层,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地层,中新生代白垩~第三纪地层及大范围的第四纪地层。市区为扬子地层区。 #

2、前震旦纪大别山群和红安群变质岩系,如:片麻岩、石英片岩、石英绢云母片岩等,在武汉市区没有露头,出露于武汉市周边的黄陂李集、孝感、浠水、黄冈等地;即襄(樊)—广(济)深断裂以北区域。

#

3、武汉市区地质构造线主要为NWW向,其次为NE、NW向;倾向主要为NNE,其次为N、NE。岩层倾角比较高,一般在45~90°。 #

4、武汉地应力方向为:NNE~SWW。在其挤压力作用下,古生代~中生代岩层形成褶皱。

#

5、武汉市分布岩层主要为古生代~中生代地层:志留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下第三系岩层。最早为志留系岩层,最新为白垩~下第三系岩层。 #

6、侏罗系、白垩~下第三系岩层基本为水平状态,局部倾斜,倾角不大于25°。因燕山期构造运动造成志留系~三叠系岩层形成褶皱,与上覆岩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志留系坟头组(S2f)为背斜的核部,基岩构造图中为绿色;三叠系大冶组(T1d)为向斜的核部,为粉红色。侏罗系岩层为天蓝色,白垩~下第三系岩层为淡黄色。

#

7、武汉市最北面的褶皱是:①青山~团鱼山复式向斜——穿过武钢厂区。接下来依次是:②汉口~新界复背斜——经过武勘院、汉口大部分地区,宽度很大,严西湖北岸有J石英砂岩。③大桥倒转向斜——经过汉阳商场、武汉长江大桥、洪山广场,宽度不大,龟山及蛇山泥盆系石英砂岩出露地表。④锅顶山~王家店倒转背斜——经过武珞路,东面分为两支,汉阳被K-E岩层覆盖。⑤新隆~豹子獬复式倒转向斜——东面很窄,长江段与上面背斜中的三叠系形成连体。⑥筲箕湖~黄龙山倒转背斜——经过武昌野芷湖,汉阳被长条形K-E覆盖。⑦沌口~流芳岭复式倒转向斜——规模很大,东面红鞋湖有J石英砂岩。 #

⑧常福堡~纸坊复式背斜——经过军山长江大桥、神山湖、通用汽车城。石灰岩主要分布于向斜核部的三叠系岩层中,其次,分布于石炭~二叠系岩层中。

#

8、武汉市断层主要平行于岩层走向,其次,垂直于岩层走向。许多断层切穿了白垩~下第三系岩层,但一般认为是非活动性断层。 #

9、断裂(层 )主要有襄—广深断裂、滠口断层、舵落口断层、长江断层等。襄—广深断裂、滠口断层周边分布有玄武岩,经过武钢厂区。 #

10、武汉市的背斜及向斜多为“复式倒转”。具体地说:复式向斜即总体形态是一个向斜,但有一系列规模较小的次一级的向斜和背斜组成,复式背斜则相反。“倒转”指褶皱的轴面倾斜、不直立。南北两翼向同一个方向倾向。以上海通用汽车武汉项目基地边坡工程为例。 #

11、志留系坟头组(S2f)岩层主要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层理不明显)。或称: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页岩~页岩(层理明显)。强风化及中风化一般为黄褐色~褐黄色,微风化为灰色~深灰色,外观很象石灰岩。该坟头组岩层常常出现软硬不均现象,就是较硬的粉砂岩中夹有极软的泥岩(页岩)。 #

12、志留系向泥盆系过渡地段有一层砂岩(或称长石石英砂岩、石英杂砂岩),其硬度低于泥盆系石英砂岩,风化比较严重,裂隙十分发育,裂隙面为黑色~铁锈色。厚度30~60m。整个志留系中间也局部夹有此砂岩,呈灰色。

#

13、泥盆系五通组(D3w)岩层主要为灰白色石英砂岩及粉红色~褐红色~灰白色泥岩。 #

14、二叠系孤峰组(P1g)岩层一般为硅质岩,硅质岩附近分布有硅质页岩。硅质岩颜色有两种:薄层黑色硅质岩、厚层灰白色硅质岩。附近分布的煤层一般划分为二叠系龙潭组(P2l),并有炭质泥岩、炭质灰岩或含燧石结核灰岩等。 #

15、三叠系第一段为泥质条带灰岩,条带非常美观,好鉴别。第二段的厚层灰岩,质纯,可作为水泥厂建材。

#

16、侏罗系岩层在严西湖北岸、及鸭儿湖有分布,其他地段没有出现。岩层主要为石英砂岩、泥岩。呈水平状态分布。 #

17、白垩~下第三系岩层主要为砾岩(外观如武汉的苕面窝)、砂砾岩、砖红色泥质粉砂岩(俗称红砂岩)。砾岩及砂砾岩偶有溶洞、土洞发育;其原因是其钙质胶结物经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红砂岩虽无岩溶发育,但会出现软硬相间、差异风化。 #

18、凡是在武汉市能够成“山”的岩层,主要是泥盆系石英砂岩,其次是二叠系孤峰组(P1g)硅质岩。走向NWW,其次为NE。与岩层构造轴线一致。山体周边的坡积土,容易出现孤石;附近冲沟内还会出现石英质粉细砂。 #

19、石英砂岩与硅质岩的区别:前者是陆相碎屑经过机械搬运沉积形成,石英及硅质岩屑占95%以上,全部为硅质胶结;后者是化学作用、生物化学作用、或者火山作用形成的富含SiO2的岩石。 #

20、页岩与泥岩的区别:页岩有明显的层理或页理,相邻两层组成颗粒大小有明显差异,泥岩层理或页理不明显,敲击后呈块状。两者具有相同的矿物成分:主要为粘土矿物(水云母、蒙脱石、高岭石等),其次为碎屑矿物(石英、长石、云母等)。有些国家对页岩与泥岩不做具体区分。

#

21、岩石渐变关系: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灰岩~泥质灰岩~泥灰岩(泥质、灰质各占50%)~钙质泥岩~泥岩。灰岩~白云质灰岩~云灰岩(CaCO3、MgCO3各占50%)~灰质白云岩~白云岩。 #

22、一个场地内,仅仅分布有一种岩石时,可以画水平状态,报告书中以文字说明产状。若是具有两种岩石强风化灰质页岩和强风化碳的区别,尤其是岩层产状完全不同时,应画产状,不宜用“断层”表示。 #

23、真倾角与视倾角之间的关系,可由下列公式表示和换算:tanβ=tanα cosω。其中β为视倾角,α为真倾角,ω为剖面方向(即视倾向)与倾向之夹角。倾向指向哪一端,岩层就向哪一端倾斜。(有换算表)

#

24、湖北省规范中,岩石采用“三分法”,国标为“五分法”。“三分法”就是:强风化、中风化、微风化。“五分法”就是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微风化、新鲜岩石。 #

25、基岩埋深:可以从基岩等高线与地面标高点差值估算。断层通过地段强风化灰质页岩和强风化碳的区别,基岩埋深较大,如:舵落口断层通过古田二路与汉江交汇处,基岩埋深可达80~90m。 #

26、古河道分布:武汉市古河道分布在两处,一是武昌,二是汉阳王家湾。武昌处的古河道从:××—武太闸—武昌火车站、701所—中南路丁字桥—洪山广场东面—武重—岳家嘴—爱家国际华城,王家湾处古河道走向我尚不清楚。古河道经过地段基岩埋藏很深,中南路丁字桥及武重古河道地段,基岩埋深达70~100m以上。

#

27、基岩地质图的差错:基岩地质图因为钻孔不是很多,基岩出现错误也很正常。如:古田二路与三环线交叉地带,基岩地质图显示基岩埋深很大,可能达到80~90m,但实际情况只有35~40m。还有,红砂岩分布范围与实际情况经常不一致等等。 #

END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