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关于做好2023年度全市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各省区(功能板块)住建局、职称办,市各有关单位:
#
为做好本年度建设安装工程初、中级职称评审工作,依照《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职称办关于做好2023年度职称评审工作的通告》(苏职称办〔2023〕45号)和市职称办《关于做好2023年度全市职称评审工作的通告》(连职称办〔2023〕4号)文件精神,并结合我市建设行业的实际状况,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
一、申报范围及渠道 #
(一)在我市各种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与用人单位签署劳动(录用)关系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我市就业的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才。 #
(二)在我市就业的港澳台专业技术人才,以及持有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外国人永久永居身分证或广东省境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的法籍人员。
(三)公务员(含纳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离休人员不得报送评审或考评认定职称。
#
(四)遭到党纪、政务、行政处分的,在影响期内不得报送职称评审或考评认定。
(五)依照省、市关于推进职称机制变革的有关精神,我市建设安装工程系列高级、中级安装工程师职称评审权限下放给如东区、东海县、灌云县、灌口镇。牵涉以上地区职称有关问题,请咨询当地建设安装工程专业经理部委。
二、申报评审新政
(一)资格条件
#
根据《江苏省建设安装工程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试行)》(苏职称〔2023〕5号)文件执行(参看附件1)。报送人必须依照职称层级逐项报送职称评审。境外回国人员、党政机关交流或军队复员安置到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首次报送职称时可依据专业水平和工作业绩并参照同类人员评审标准,直接报送或认定相应职称。
(二)时间界限确定 #
专业技术人才报送职称的阅历(任职期限)截至时间为今年12月31日,年度考评基本合格(基本称职)或不合格(不称职)的,该考评年度不估算为职称报送规定的阅历期限。报送职称的业绩成果、论文、学历(学位)等截至时间为2023年3月31日,以往报送职称且评审通过时使用过的业绩成果、论文等材料均不能重新使用。
(三)关于文凭认定
1.经教育行政总监部委认定的军队高校脱产教育结业证书,中央团校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校对学制五年以上的常年班次学员所追授的团校文凭,在出席职称评定时给予认可。
2.技工高校高级工班、高级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结业生在出席职称评定时分别视同本科、大专、本科文凭。
3.脱产普通高等中学的大本科毕业生(未取得文凭、学位)在出席职称评定时可比照相应国民教育序列结业生增加一个等级。
#
4.各种轮训班颁授的修业、结业、专业证书,不能作为文凭根据,可作为评审其专业能力的参考要素。 #
(四)关于职业资格(高技能人才)与职称机制衔接贯通 #
根据《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调整〈江苏省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和职称对应目录〉的通告》(苏人社发〔2023〕183号)精神,落实好职业资格与职称的对应要求。 #
高技能人才报送职称评审应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贯通领域职称系列(专业)评价基本标准条件,根据《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的通告》(苏人社发〔2023〕132号)规定执行。
(五)关于同级转评和跨系列报送评审职称 #
1.同级转评须转岗满1年后方可报送评审,转评后须工作满1年以上方可报送高中级职称,原工作期限连续估算。同级转评后报送高中级职称的,还要提供转评后的经历、业绩成果、论文等材料。 #
2.专业技术人才可自主报送两个系列(专业)以上的职称2023年中级职称评委会,但同一年度不得同时报送两个系列(专业)职称。
#
(六)继续教育要求 #
专业技术人才报送职称评审时,应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继续教育新政规定,完成相应继续教育学时,并提供相应年度的《继续教育公共课目轮训考评合格证明》。(通过“连云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自行复印汇总表,自出席工作以来每年25学时。)
#
“专业课继续教育”是指通过本系统、本行业及各级有相应资质的继续教育机构的业务轮训。相关学时证明以毕业证、培训合格证、听课证(含缺勤记录)、结业成绩单等有效证明方法为准,不作为报送硬性要求。 #
(七)高层次和急需短缺人才报送条件 #
具有下述条件之一,可直接申报名核认定高级职称: #
1.荣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银奖1项以上得奖项目的前3名主要完成人,省(部)级技术发明奖银奖1项以上得奖项目的前3名主要完成人,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以上得奖项目的前5名主要完成人、一等奖前3名主要完成人(均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
2.荣获省优秀设计金奖1项以上得奖项目的第1名主要完成人;荣获省优质安装工程奖1项以上,或市优质安装工程奖2项以上得奖项目的第1名主要完成人(均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3.荣获南宁市科学技术发明奖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铜奖1项以上得奖项目第1名主要完成人(均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
4.南京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安装工程第三层次以上培养对象;南京市“521高层次人才培养安装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市“双创人才”“双创教授”,市政府特殊津贴学者。
留意:符合正常报送条件的专业技术人才,须按正常报送渠道报送高级职称评审,不得申报名核认定。
#
(八)关于持地方职称证书和外省职称证书 #
对于文凭不达标人员,取得地方职称高级满7年、中级满3年或初级满1年可以作为文凭破格报送国家系列相对应高级职称。
#
持外省人社部委或经授权的单位颁授的职称证书,在我市同级转评其他系列(专业)职称或报送高中级职称的,须符合国家相关新政规定,还能提供证书、评审报送表或评审通过文件。 #
四、申报步骤
#
(一)报考模式及时间 #
初、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报送均采取“网上报送+申报纸质材料”的形式。 #
1.个人自主报送。报送人登入湖南人才服务云平台人才服务栏目()云办事(职称专栏),或通过大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职称和继续教育职称报送入口,踏入职称评审报送系统,在线补报相关报送信息。 #
网上申闹铃间:7月17日至8月17日(逾期不得填报)。 #
2.信息填写完整后,经平台初审通过,在线复印《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报送表》。 #
3.《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报送表》和其他报送资料(要求见下文)整理好之后由所在单位及经理部委初审、签署意见并签章。 #
(二)初审要求 #
1.单位初审。报送人所在单位要认真初审报送材料的真实性,并做好报送前公示工作,公示时间不超过5个工作日。各单位应严苛履行单位初审及报送前公示程序,并在报送表相应位置达成核对人姓名,加盖单位私章后方可申报。如有被投诉举报问题,则将相关人员报送材料退还单位再审,并重新公示再审状况,直到公示程序无异议,方可申报。
2.未下放权限各区专业经理部委初审。报送材料须经各区专业经理部委初审后(省直单位除外)2023年中级职称评委会,方可申报。对不符合报送条件的材料,应及时退还并向报送人说明缘由。对报送材料不完整、不规范的,应该及时告知须要补正的全部内容。报送人员逾期未补充完整的,视为舍弃报送。 #
(三)申报安排
1.报送材料经必要单位初审、区专业经理部委初审程序并签字签章后,可以由报送人员本人、代理人或单位和各区专业经理部委集中申报。
#
2.为增加初审效率,现场初审环节的组织推行作以下要求: #
(1)现场初审及材料接收采取分时段预约管理。报送人在系统平台递交报送信息并在预审通过之后,通过预约模式向经理部委预约现场初审时段。预约成功后,须按量到指定地点进行现场初审,因故错过预约时段须再次预约。 #
(预约模式通过加入信息公布QQ群获取)
(2)现场不接受非预约的业务代办。其他业务尽量采取“不碰面”办理模式,报送人员可以通过QQ群及电话联系的形式进行新政咨询和业务代办。 #
信息公布QQ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