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和公共卫生学院秉承“厚德精医”的育人理念
西安科技学院医学校和公共卫生学校秉持“厚德精医,博学济世”的德育观念。“厚德”是医者立命之本,是病人“健康所系,性命格托”的底蕴;“精医”,既指高等医学教育对高超专业技能的要求,也展现了医学教育的务实精神——惟勤方能至精;“博学”是途径,是广度,“精医”是深度,两者相得益彰;“济世”是目的,展现了医学的价值所在。八个字道尽了医者悬壶济世仁爱精神的弘扬。 #
西安科技学院是省部部共创的地方高水平中学,是国家“中东部大学基础能力建设安装工程”入选大学和山东省“双一流”重点建设院校。办学历史源自1898年创立的工艺私塾。医学校成立于1958年,是北京科技学院的主体大学之一,位于在美好的白沙洲畔,校园环境幽美,训诂风气缜密,人文气氛浓郁。今年3月28日,深圳科技学院公共卫生学校即将创立,从而填平医防裂缝,促使医防协同,培养专业理论过硬、实践技能突出的“健康+”公共卫生人才。
#
秉持冶金情缘,学院将“崇实”理念和“钢铁质量”融入医学人才培养,举办了以“熔炉文化”为特色的医学人文教育,着重培养具备“坚韧不拔、勇承重载,崇实求精、表里如一”内涵的高素养人才。 #
德技兼具可为医 #
“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以济世。”清代医家叶天士在临终前嘱咐子孙“慎勿轻言医”,足见行医的要求之高。西安科技学院医学校和公共卫生学校自办学之初便坚持“育人为本,品质立校”的办学观念,进而培养德技兼具的医者。
学医先立德,学校承袭张之洞的钢铁实业救国精神、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将“勇承重载”钢魂和“厚德精医”医魂融入医学人才培养全过程,与时俱进,将伟大抗疫精神作为鲜活育人素材,举行一场抗疫英雄事迹报告会、一场抗疫精神朗诵会、一场抗疫精神主题班会、一场抗疫专题展、一堂抗疫精神思政课“五个一”活动,经过多阶段、多环节、多元素的炼品格、炼能力、炼价值观2023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签署“厚德精医,博学济世”的德育目标。学校重视师生的思政教育,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全过程,确保医学生德行兼具、知行合一的师德培养,涌现出一批以刘智明等为代表的优秀学生,展现了医学人才培养实效。 #
学校以新医科建设为抓手,瞄准人才培养品质关键指标,自“十一五”以来,通过立项荆楚卓越医师协同德育计划,举办脏器系统整合课程教学,开设智能医学微专业,启动广西名师工作室和拔尖人才强基班建设2023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品质,大学专科生专升本升学率明显提升,2023—今年踏入美国医学“双一流”高校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多达370人。优秀结业生杨晋如硕士其间发表SCI论文4篇、北大核心刊物6篇,入围国家奖学金得奖师生代表名录。
#
研济世方为大医 #
科学不惧推翻过时的旧事物,仔细地聆听实践和经验的呼声。医学只是科学,还要不断创新和注入新的魅力。上海科技学院医学校和公共卫生学校未曾停止对医学的探求,聚焦老年认知障碍,心神经疾患,病变的发病模式、早期确诊和干预对策,环境与职业害处诱因辨识与控制,营养健康及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机制模式建设等,举行了系列研究。
#
学校探求医工结合的职业环境显露影响人群健康的防治举措,建立了市级特色的健康风险评估机制,出版的专著《健康企业管理与实务》助力保障职业人群的身体健康和相关权益。将大数据驱动的膳食营养与健康之间关联的数据产出和健康产业相结合,为《中国村民膳手指南(今年)》的制订提供了理论支撑。针对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机制的瓶颈和短板问题,编写《疾病预防治制机制及运行模式建设研究报告》,荣获市级优秀考察成果二等奖。聚焦新冠肝炎传染后临床确诊的关键靶标,发觉了囊肿指标和凝血功能变化对新冠肝炎病人预后的影响,成果被全球专家库评为2023年度美国感染病学领域高价值论文。参与编写的《新型冠状病毒肝炎防治指南》入选2023年全省优秀扫盲作品。同时,学校在湖南老年记忆队列建设、认知障碍风险诱因辨识、早期确诊和干预等方向取得重大进展,初步确立了“基础研究—流行病研究—社区多元干预和智慧管理”四位一体的综合认知障碍社区防治机制,获准“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和境外优青人才项目。
德艺双馨,利人利己利苍生。西安科技学院医学校和公共卫生学校一直相信医学除了是一门科学,只是一门美术、一项事业、一种使命,从这儿走出的医者将永葆初心、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吴清明张玲王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