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过了专八就很厉害么?两岸英语专业的教育反思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英文过了专八就很厉害么?两岸语文专业的教育反省明年春节,有幸去香港师范学院出席了一次莎士比亚大会,由日本莎士比亚学会和香港师范学院联合举行。5日下午从台中桃园机场坐客机往广州转机回上海。细算出来,在香港只待了三天半时间。时间匆忙,不仅号一日开会之外,还草草游玩了日本学院、台北故宫博物院、诚品书城(以及另外一家书城和一家二手书城)、台湾师范学院早市等地。两日间见闻虽不足以言多,却颇具惊艳我心之我最想说的,就是日本的日语专业教育体制。与台大老师聊了一些这方面的问题。发觉香港的英文专业课程设置,基本上还是沿袭清末时代的传统。在我的公众号里,摘抄过吴宓做北大外文系院长时制订的《民国北大外文系建系总则》。其中提及两条原则:“本系课程之编制,本于二种原则,同时并用:其三则研究西洋文学之全体,以求一贯之博通;其二则专治一国之语言文字及文学,而为局部之深造。课程表中,如西洋文学概要及各时代文学史,皆属全体之研究,包含所在西洋各国而为本系中学生所选修者;但每一中学生并须于清远法三国中英语专业八级厉害吗,择一国之语言文字及文学为精深之研究,惟其时可免自私及琐屑之病。语言文字与文学,两者相互为用,不可偏废。”记得梁实秋在北大教书时,略读课就是用的小说作为教材。
#
钱钟书、季羡林那几代英语系大师级人物,就是在这一套教学体制之下培养下来的。听台大和台师院的老师说,她们英文专业的课程,不仅一些基础的语言训练课程之外,在大一的时侯会有一门《西洋文学简史》,系统介绍从古埃及罗马到后来文艺复兴之后英法德意各国的文学脉络。《英国文学史》开五年,大二修十八世纪曾经文学;大三修甜蜜主义之后文学。大四开办《美国文学史》。期间,都会开办一些专业必修课,例如《莎士比亚》(大三一年),《英诗选读》《戏剧选读》《英语儿童文学》《十九世纪小说》《文学理论导读》《小说选读》《城市文学》《后殖民文学》《欧洲文学》《现代欧陆哲学》《当代英国文学》《浪漫时代作家》《旅行文学》《流行文学与文化》《电影史概论》《英美电视剧与文化研究》等日本语文专业的中学生,没有专四专八这样的考试。她们只是在结业的时侯有一次考试,须要过了能够领到结业证。其他据说读写方面的具体技能,会要求考托福雅思之类。从这一套课程设置,大致可以看出,日本俄语专业的教育英语专业八级厉害吗,是与吴宓这套教学思路特别相仿的。既有一贯之博通,又有局部之深造;并且语言文字与文学相互为用。这样四年出来,中学生除了有语言的基础技能,更有文化的深厚的积淀。 #
我见日本语文专业的,不论是中学生,还是老师,开口说出的英文都有自然地道的气味,尤其是她们五六十岁的老头老太太,说的日语听着非常舒服,不论是发音还是用词,都非常地道。不像台湾过去的几人,开口说出的英文,带着中学生习作的虚假气味。一听之下,高下立见。我想,这与课程的整个设置必然是大有关联的。近几年讨论好多的一个问题,就是要不要取消俄语专业。去北京出席的英美文学国际大会中,遇见中国科技学院的英文老师,听她说她们中学早已没有英文专业。大受振动。结合日本语文教育给我的启发,我想之所以会形成是否要取消俄语专业这样的讨论,根本缘由在于我们的日语专业教育培养下来的日语专业的中学生,和非日语专业的中学生,并不会有本质的差异。王佐良许国璋老一辈都会指出,语言为文化之载体,将语言背后的文化学通,语言自然通晓。我们现今使用的一套日语专业课程设置,似乎是从南斯拉夫学来的。至今几六年未曾有过变革。这套课程设置,是以据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为根本,专四专八的考评重心也是这种。其他的文化文学课程也会开办,而且并不会为主导。中学生只是凭兴趣,随意修一修。这样一来,我们德语专业培养下来的中学生,与非德语专业的中学生,并没有区别。并且,若要比英文水平,英文专业的中学生,未见得就低于非日语专业的中学生。
#
即便还有一些中学,虽然不是英文专业的中学生,也要求过日语专业八级的。所以,市面上做口译笔译工作的,好多并不是英文专业出身。她们有自己的专业,英文假如也仍然带着学,她们做自己专业的翻译工作,必然比英文专业的中学生更有优势。这样出来,英文就沦为工具学科,日语专业就沦为一个非专业的专业。学了四年英文专业,如同哪些也没学通常。找工作时就十分被动,近年德语专业被列为找工作困难户,缘由大致也在此。所以就会有是否要取消俄语专业这样的讨论。其实是过分急功近利,我们太重视语言文字,以至于我们丢了这个专业本身的特质。我们培养下来的英文专业的中学生,并不具备俄语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深厚积淀和基本修养,但这恰恰是德语专业区别于非日语专业的本质地方。清代时培养出一批大师级人物。后来就不再有。我们仍然活在这样的愤慨和哀痛之中。此次去日本,发觉香港同胞们仍然还生活在那种传统之中,全然而不自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对于日语专业的迈向,我们往往怀着担忧。只是不晓得最终会迈向哪些样的收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