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体风化带的方法有哪些?有什么作用?
[img][/img]岩石风化一、简介[1]岩石风化(ofrockmass):在水、大气、温度和生物等营力的作用下,岩体下部地层的物质成份和结构发生变化,进而改变岩石电学性质的过程和现象。风化了的岩石安装工程地质功耗发生恶化,给建筑安装工程带给不良影响。通常状况下2023怎么判断岩石的风化程度,岩石的风化程度展现出由表及里慢慢减小的规律。但因为地层中岩性并不均一2023怎么判断岩石的风化程度,且有破裂存在,因此岩石风化的状况并不一定完全符合通常规律。岩石风化长度通常为数米至数十米,沿破裂破碎带和易风化岩层,可产生风化较剧的岩层。断层交会处还可产生风化囊。在这两种状况下深度可少于百米。按照风化程度,通常将岩石的风化部份界定为3个或4个风化带。分带多少视建筑物类别、规模,以及各部委的习惯而有所不同。界定风化带的方式大致有3种:①现场按照岩体色调、矿物晶面光泽和粗矿物颗粒的变化、裂隙发育程度、锤击反应和手控易碎程度用肉眼鉴别。②用物理或矿物成份剖析方法鉴别活动金属元素的迁移程度或易风化矿物的变异百分比。③用简易的地理电学性质检测方式检测风化岩体与新鲜岩体单轴抗拉硬度的对比、回弹情况和点弯矩变化。界定风化带的目的在于建筑施工时,充分运用可运用的部份,挖除不能满足施工要求的部份以确保安装工程安全,并降低施工量和安装工程成本。
#
岩石风化分为:①物理风化,如温度变化使岩体胀缩造成断裂等;②化学风化,如底价铁的黄铜矿在水参与下变为高价铁的褐铁矿;③生物风化,如动物土壤可使岩体的节理扩张等。岩石风化的速率和程度取决于岩体的性质和结构、地质构造、气候条件、地形条件、人类活动的影响等。.二、风化过程[2]从岩体风化的细部特性来剖析,尤其是物理风化,首先是从一些易风化的结构面(如节理面、层理面、片理面)开始,逐步向岩石内部风化,结构面风化强烈一些(如呈土状),距风化面越远则风化越微弱,产生肉块夹土状。右图为片岩的风化断面,总体分辨呈弱风化状态,沿结构面处呈土状,其内部风化较弱,按此发展下来,到强风化状态则会呈肉块夹土状。三、风化程度1、未风化:岩质新鲜偶见风化痕迹。[img][/img]风化程度2、微风化:结构基本未变,仅裂隙面有渲染或略有变色,有少量风化节理。3、中风化:结构部份破坏,沿裂隙面有次生矿物,有风化节理发育,岩石被切割成岩块。用镐难挖,干钻不易塞入。4、强风化:结构大部份破坏,矿物成份明显变化,风化节理发育,岩石破碎,用镐可挖,干钻不易塞入。5、全风化:结构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识,有残余结构硬度,可用镐挖,干钻可塞入。
#
6、残积土:组织结构全部破坏,已成土状,锹镐易回填,干钻易塞入,具可塑。图片所标为铁路桥梁勘测定名方式,轻风化相当于3、中风化四、风化地特性1.风化变色及矿物蚀变。2岩体组织结构的变化。3风化类别(或方式)及地质特性(风前述)。4沿结构面的风化程度及充填物。5基岩中地下水溶蚀状态。五、特殊风化类别1风化夹层或夹层状风化:沿层状岩石的层间挤压破碎带或软硬相间的懦弱岩层有加深风化现象,称为风化夹层;而沿片状岩石中的断层及沟谷密集带或地层中的片理、板理等结构面产生减缓风化现象,称为夹层状风化。2深风化槽或风化囊:当地壳中存在规模较大、延展较深的断层碎碎带或破裂交汇带、不稳定矿物富集带、岩脉与脱落交叉带及地下水循环交替较强的局部节理发育带时,常能看到这些现象。这时风化的顶部界线忽然加深。山峡安装工程三斗坪渡槽结晶岩破裂带中产生的深槽状风化,破裂带弱风化带的下限要比基岩平均低20m,最深处可达80m,长度数十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