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信息化与基础教育课程变革峰会在北京举行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
中新网天津9月12日电(记者马海燕)“从我国1997年提出教育信息化开始,从现代远程教育到网路时代的教育、慕课(大规模在线课程)的盛行,并没有更多奇特创新,更多时侯还是以听讲+练习为主。”北京师范学院远程教育中心教授郑勤华12日在重庆表示。
由新华网承办的第一届信息化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坛当天举办。多位学者均表示,互联网+教育未能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的作用还没真正发挥下来。
#
“在教育信息化领域,我们对‘互联网+教育’的认识或许还逗留在‘教育+互联网’上。”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教授李志民说,实际上两者是不同的概念。“互联网+”是由信息技术来主导任何行业的变化,或许会带给行业的重构。真正用信息技术服务于教育教学或许还须要很长的过程。全社会非常是班主任的信息化素质都还要增加。包括做慕课的一些同学2023方城教育信息网最新变化,在用信息技术服务于知识传播的方面也须要逐步提升。 #
教育部原副书记、中国安装工程院院长韦钰也表示,信息技术与教学变革趋于深度融合的僵局是多少年我们孜孜以求的机遇。按照著名国际咨询公司的研究,因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约有45%的现有职业,未来将要被机器手动化取代。虽然,班主任的职业不会,教育是最难被手动化的领域。但这不等于说教育不要变化,信息技术需要和教育深度融合。 #
第一届信息化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坛9月12日举办。夏添摄 #
郑勤华说,用“互联网+”的思路去解决教育问题,要意识到知识机制的获取、知识的传播、教师的职能、服务的形式、服务的主体都在发生变化。从资源层面,它是一个动态进化的过程,同时只是全人类共创共享的过程;从教学层面,混和式学习、面对面的学习或则在线学习、社会实践性的学习活动,怎么有效整合,或许是推动综合素养培养和高阶能力产生的重要力量。
#
“一百年前的汽车与现在车辆的对比,一百年前的电话跟现在电话的对比,差异是很大的。并且一百年前的寝室跟现在的寝室2023方城教育信息网最新变化,不仅色调发生变化,好像没有哪些变化。”李志民说,教育新政的起草者也要认识到,信息化给教育带给的变化以及教育决策、教育新政的变化。我们现在起草教育新政的决策者差不多比受教育者起码大30岁,决定女儿受哪些样教育的父母起码比男孩大20岁。因此教育新政的起草者更要与时俱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