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职业资格 > 社会工作者 > 考试动态 >

战略人才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

2024-01-30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战略人才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是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明晰提出,“深入施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缔造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匠人、高技能人才”。当前,我们正昂首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拼搏目标挺进,要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卡屁股”难题,就要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坚持人才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我们要把建设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瞄准集成电路、新能源、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关键领域,建立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推进“政校企用”深度融合,努力培养缔造一大批核心技术人才,把优秀人才聚集到各项发展事业中来。

#

院校要争做人才的“摇篮” #

院校和科研院所是源头创新的主体,也是培养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人才的“摇篮”。要发挥一流学院主力军主心骨作用,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大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布局,狠抓科教和产教协同,培养一流创新人才。

#

推动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教深度融合。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是科学技术创新的“金字塔”、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要不断加强基础研究,发挥院校和科研院所培养基础研究人才的重要作用,建立科教融合育人机制,强化系统科研训练,以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支撑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培养,持续提高数理化、文史哲等基础学科的实力,切实提高原始创新能力,自主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 #

推动院校和科研院所产教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科研高校作用,有效转化院校科研创新成果,让人才走出“象牙塔”,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深入产业发展第一线。在不断推进产教融合过程中,强化院校和企业之间、高校和研究机构之间、高校和院校之间、高校和地方之间的合作。促进企业筹建工作站、校企研制中心等,将科技资源、“校内+校外”产学研转化成果转变为教学资源。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可以通过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共建共享、教师互聘讲课、重大科研项目协同攻关等形式联合举办人才培养,强化导师队伍建设。院校与地方举办产教融合要围绕地方的核心技术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推动产教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江苏建设人才网,将院校实验室的创新技术运用到地方生产实践中,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有机衔接。

#

企业要成为人才的“蓄水池” #

企业是联合校企各方的创新联合体,也是集聚关键核心技术人才的“蓄水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企业主导的校企深度融合,加强目标导向,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加强企业主导的校企深度融合,有利于迸发创新者的创新潜能,有利于吸引和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队伍,推动人才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

企业要不断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将“出人才”与“出成果”并重,构建科学的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人才“选育好使”机制,筹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积极引进人才。可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平台江苏建设人才网,不断创新人才培植培训方法,举办技能提高行动、知识更新工程,加强重大项目、重要岗位和重点任务的骨干人才培养。 #

企业要发挥“出题者”作用,争做项目的决策者和组织者。面向“卡手腕”技术困局建立多方协同配合的创新联合体,强化产业链与创新链、学科链与产业链之间的对接,探求构建“研发基地—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科研成果转化链条,积极建立良好的产教融合生态链。还要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创新联合体等国家级创新平台,构建起拔尖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转化的高地。

#

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需推进体制机制变革,为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通过不断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赛马”“军令状”等制度,促使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把校企创新平台建设成为培植科技人才的沃土。 #

要制订相关新政法规,引导校企深度合作。推进“政校企用”紧密结合,着重解决企业科技人才新政、科研项目与市场需求关联、科研考核指标等问题,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构建完善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产生并施行有利于科技人才勤于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重点评价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拟定合理的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为校企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良好制度保障。人才培养有关新政要聚焦落实国家重大科技战略任务,聚焦解决重点产业链面临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人才评价标准要关注成果是否还能落地应用、目标任务是否有效实施等。 #

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在引智方面,可通过筹建战略人才专项基金,构建跨界融合创新平台,施行“项目+人才”“平台+人才”等模式,着重构建推动校企合作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在用才方面,要用好用活各种人才,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还要为各种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建立充分彰显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利润分配机制,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

#

(作者系浙江新发展理念与多党合作高档智库研究员、贵州财经学院公共管理大学院士)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