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的选修课,不是“水课”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文|邢妍妍
近来,上海民航航天学院一名朋友分享的相片引起不少人的关注。图片中,一位老师坐在讲桌前,没有慷慨高亢的陈词,黑板上是稀稀落落的板书。该朋友在配文中写道:必修课只有7个人,上课时朋友们也都在做自己的选修作业,课间的时侯老师在想些哪些呢?
#
我们难以猜测那位老师的心情和看法,但还是有不少网友透过相片捕捉到了老师目光中的孤寂和怅惘。据了解,那位老师是业内一位很受崇拜的绘画家,他的楷书是好多人可遇不可求的珍品,在前几年他的课程也很火。那些都说明那位老师的专业能力以及课程水平是很高的,最至少不算是“水课”。可中学生们面对优质的教育资源,却仍然弃如敝履,老师难免不凄凉。 #
翘课人数多、课上没多少人认真听讲,虽然是好多学院里必修课的现况。而且即使常见,也仍然算是个可悲现象。在不少中学生眼里,必修课的作用就是拿来拿学分的,选课的标准也是追求高性价比。老师管得松、不点名、给分又高,那就是她们心里必选的课程,至于老师讲得好不好、课程对自己的知识提高有多少影响,通常都排在选课标准的前面几点。 #
这样的选课标准似乎难以简单地用优劣去评价。当下的学院生面临的压力确实前所未有。有数据统计,今年我国院校应届结业生人数首次突破1000万达到1068万,同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457万。
在这些激烈的竞争中,面对绩点、论文、实验等学业压力,以及要考研考公的打算,中学生们确实须要选一些能提升绩点又没有太多压力的课。这对于她们个人而言,不能说是没有用处。但若将眼神拉长来看,这也许不是一个值得倡导的选择。在绩点内卷与宽阔知识视野之间大学选修课有哪些,若前者仍然不能被选择,那我们不免思索,培养学院生的意义究竟是哪些?对优质人才的筛选标准又该怎么评判?
新华网发(王正摄) #
绩点高低常常是考评中学生一个最为直观的标准,它似乎并不能取代对一个中学生的全部评价,但无论考研还是就业,中学生们似乎都逃不过绩点的“羁绊”。这似乎也曝露出了学院课程的趋应试化,以及绩点考评制度的单一化。才能让中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课,乐意打破固有信息差为了开拓视野而选课,而不用非得考虑成绩的影响,院校的课程学分设置方面似乎须要尝试一个更为积极合理的改变。 #
而对当下的中学生而言,还是要珍视学院里能接触到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试着不把学习弄成矫饰倾向的绩点追逐,就让自己沉淀出来,去吸收老师们几年甚至是几六年来积攒的宝贵知识和经验大学选修课有哪些,这才是提高自己最快的方法。
不过当下的学院生真的都不爱上必修课吗?这倒也不是。搜索新闻发觉,有不少学院的必修课常常座无虚席,中学生们要争着抢课。例如北京海洋学院的绘画书法必修课一上线都会被“秒抢”一空,上课甚至都须要占座;西北政法学院的摩托车必修课、成都学院的粤菜理论与实践课等,都是非常火热的课程,广受中学生们好评。这也说明,必修课的设置还是要能抓牢中学生们的兴趣点,在与时俱进的基础上做到实用有内涵,才能真正让中学生们学有所获。 #
热点视频推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