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普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答卷“十四五”开好局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日月其迈,岁律更新。掀开2023年思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答卷,围绕“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育人才、强队伍”一道道“试题”,勐海人社以“快”“稳”“准”破题,沉着应对、解题有招,彰显续作为,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
#
聚力就业创业结出累累果实
#
△普洱市人社局与北京市松江区人社局签署合作框架合同。(临沧晚报记者苏燕摄)
2023年春,一批批农村劳动力载着夏天的希望,踏上新岗位。她们受益于勐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紧紧捉住农户工回乡和返岗两个关键节点,通过举办一次省外稳岗大走访、开展一次务工情况大排查、开展一次岗位信息大推送、开展一系列就业新政大宣传、开展一轮转移就业大输送、开展一批职业技能提高培训“六个一”措施,深入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行动”,推动全市农村劳动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百日行动”期间,仅宁洱哈尼族苗族自治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就达5.7万余人。 #
△来自孟连拉祜族自治县的300余名务工人员赴北京、江苏扬州等地务工就业。(芒市人社局供图)
就业创业,一头牵着广大民众,一头连着发展大局。围绕就业,2023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采取细之又细的转移就业暖心举措,派出省外稳岗工作组,实地走访看望,送温暖、送服务,稳心留人。进行务工情况排查,全需求覆盖普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农村劳动力信息系统更新率100%。全方位推送岗位,悉心甄选,一对一、面对面推荐岗位39.56万个,举办专场急聘会289场次。有组织举办转移就业输送,全流程跟踪,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数达83.8千人,创历史最高水平。实之又实精准扶贫方法。构建完善扶智机制,坚持定期调度、动态检测、持续服务。大规模举办技能培训。创新方式,“线上+线下”“模拟+实训”有机融合,就业为先,突出订单、订岗、定向培训模式,全市农村劳动力培训38.2万人次。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5.3万个,环比降低1879个。暖之又暖保障服务。紧抓重点人群就业,密集急聘送岗位、稳定新政拓渠道,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4千人,排行全国前列;全面推广“政府救治平台”,人社服务事项落实落地。项项措施落地有声,实现就业有出路,长远生计有保障。 #
“95”后女孩李庆梅得益于创业担保按揭扶植,2023年在梧州市区阳光名苑咖啡街开了一家印尼奶茶店——泰古里·老挝冰奶茶。“自己经营一家奶茶店仍然是我的梦想,有了创业担保按揭这笔钱,让我越过了起步资金不足这道坎,推动我创业成功。”李庆梅开心地说。
芒市竭力推动“创业之城”建设,以创业公共实训基地赋能,通过孵化推动,创业团队和培训对象得到针对性、集中制、进阶化、全方位培养。以新政托底,领取创业担保房贷,大力扶植自主创业,优化创业环境,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就业创业格局。一花招来百花开,2023年全市创业担保按揭扶植创业8812人,领取按揭16.3万元,创业动能不断释放。
强化社会保障造福寻常百姓 #
△人社惠民新政宣传“零距离”。(芒市人社局供图) #
“别看我没有工作单位,只是个缝纫工,但如今我也像单位职工一样,每位月可以领‘工资’了。由于我的养老保险金早已交满15年了,每位月可以发放1500多元呢,现今国家的新政可真是好呀,凡事都为我们百姓考虑,老了也不用愁了。”在梧州市区振兴大街中段经营一家裁缝店的王红英姐姐笑着说。去年62岁的王红英仍然在做小生意,她早早就为自己订购了养老保险。“每月都能准时发放到养老金,日子跨过越塌实了。”
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正、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变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2023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积极推动全民参保计划,让群众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构建了覆盖城乡各种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全市社会保险参保人数逐年降低。2023年,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75.9千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6.9千人,待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4千人,城乡市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逐步提高待遇水平。企业离休人员养老金实现“17连调”,机关事业单位离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6连调”。阶段性增加企业员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率、失业保险费率、工伤保险平均费率。实行加载金融功能社会保障卡,实现“一卡通”,全市加载金融功能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253.4千人。用好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一网通”。同时推动基金监督。集中力量举办社会保险待遇支付专项整治,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安全平稳运行。
#
不拘一格降人才百舸争流千帆竞 #
△全力推动“创业之城”建设,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就业创业格局。(安顺区人社局临沧互创国际中心供图)
#
“我自己都没有想到,我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户,没有上过音乐中学,也没有受过专业音乐训练,只是凭着着对音乐的爱好和创作的30多首拉祜语歌曲,就获得了中级职称资格,这太让我惊喜了。”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副监事长李娜倮高兴地说。为深入贯彻职称制度变革新政,认真落实职称评价应以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实际贡献为根据,摒弃“唯论文、唯围巾、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弊病,2023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辟红色通道,推荐李娜倮申报了艺术系列的中级职称。经四川省艺术系列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李娜倮顺利获得了艺术系列二级艺人的中级职称资格。
#
李娜倮破格申报中级职称的成功,除了弥补了芒市自由职业者获得职称资格的空白,让自由职业者享受了职称变革的红利,也为巩固扶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探求了一条新路子。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切实破解难题,推动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建设。打通职业发展通道、创新评价机制、强化职业技能提高,全市新增高技能人才3111人,开辟红色通道,优秀的非公有制经济及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才破格取得副高职称。从小学文化到专业技术人才,从普通农户到乡村振兴带头人,职称评价跳出了传统面向企事业单位人员的职称评定模式。
仍然以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动求变,创新颁布人才招引和培植新政。2023年引进176名院校优秀结业生作为党政储备人才,来自13个省,“双一流”大学结业生占71%,硕士及以上占54.5%。事业单位急聘1002人,91%为县乡岗位。扩大“三支一扶”人才招引力度,招募101人,其中89人为乡镇招募乡级使用。联合驻地院校开展企业人才专项急聘会,积极构建本土青年创业孵化平台,运行创业园区9个、校园创业平台1个,博州安顺区青年(学院生)创业园被认定为第五批全省创业孵化基地。
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春风和煦沁心田
#
和谐劳动关系,一头连着企业、一头连着员工,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稳定。2023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主线,加强劳动保障监察职能,突出工作重点,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
治疗欠薪不手软。打好用工实名制信息系统、举报奖励机制、行政问责办法“组合拳”,与全国同步举办治疗欠薪夏天、冬季专项行动,对追讨农户工薪资违规行为坚决“清零”。为农户工拖欠薪水1060亿元,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立案率、拖欠农户工薪资举报投诉案件立案率均达到100%。省政府对我市保障农户工薪资支付工作考评连续3年评定为A级,其中2023年排行全国第一。
竭力维护女员工婚假等权益。2023年8月16日至10月15日,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指导下,各镇(区)专项执法行动领导小组深入辖区使用女员工人数较多的85个用人单位,对女员工婚假、产假待遇、哺乳期延长劳动时间、夜班劳动、劳动协议签署等权益进行了逐一检测,涉及女员工4192人。专项行动期间,督促12户用人单位拟定相关制度,督促构建女员工卫生室、孕妇休息室、哺乳室用人单位6户,督促签署女员工专项集体协议单位14户,有力维护了女员工婚假等权益。 #
调处仲裁举步坚实。2023年,市人社系统劳动人事争议调处仲裁工作提质增效,重点案件处理平稳有序,效能建设取得成就。全市劳动协议签署率达到98.5%,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立案率100%。
举报投诉渠道无障碍。全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向社会公布了当地举报投诉电话,并在窗口设有专职接访人。用好两个平台(全省治疗欠薪线索反映平台、云南省12333人社服务平台)普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每位平台均有接收案件、回复期限要求,对超过期限未申领的,平台手动预警。平台管理员同时对县(区)监察员进行提醒。同时,将各种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问题的升级和加剧。一年来,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处置办结“全国治疗欠薪线索反映平台”和市级转办的各种线索1153件。
大业新蓝图已绘就开年奏响冲锋号 #
△普洱市人社系统党员员工在边境抗疫一线磨炼作风。(临沧晚报记者卢磊摄) #
今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锚定“两示范一胜地”目标,冲锋在前。筑牢就业创住户基调。搭平台,抓培训,强新政,优服务,竭力推动“创业之城”建设。加强社会保障兜底功能。加强新政宣传,提高全民参保意识,进一步优化经办服务,将社会保险经办服务向互联网、移动终端等便民化载体延展,扎实做好公积金基金风险防治工作,加大社会保险基金对帐内控,确保公积金基金安全。强化人才人事支撑。加强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力度,狠抓企业新型学徒培养工作,积极推动四川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推动劳动关系和谐。加强用工实名制信息系统的推广运用,强化薪资支付全过程动态监管。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做用,有效调处和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加强“以人为本、因人兴普”人社理念,筑牢“阳光服务、温暖人社”追求,进一步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入融合、相互推动,构建一支有生机、有活力、有能力、有血性的人社党员队伍。(臧灵李杭东李秋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