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食品化妆品专项整治、重点公共检查及打击非法行医的进展情况的通报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XX卫生监督所卫生监督 #
综合汇报
依照省、州布署的乳品化装品项治理、重点公共卫生监督检测、推进卫生综合执法、放射医治管理、打击非法行医、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等各项,为迎接省厅的检测,我所将2006年1月至7月初举办乳品化装品专项治理、重点公共卫生监督检测及严打非法行医等各项的进展情况作如下: #
一、食品卫生监督 #
1、根据《XXX卫生局关于印发餐饮业卫生治理方案的通知》(X卫发[2006]22号)文件要求,我所于2006年2月末开始着手安排此项。根据《食品卫生法》、《XXX乳品卫生细则》、《餐饮业卫生管理办法》、《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手册》和《餐饮业和集体就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的规定,深入餐饮经营单位、学校饭堂及机关企事业单位饭堂举办监督检测。
#
结合我县对餐饮业单位的上半年一次的日常监督这次监督检测前后共出动人员共53人次,共复查餐饮经营单位341家,其西餐饮经营单位291户次,企事业单位饭堂3户次,中学饭堂47户次。每到一个单位先结合《餐饮业和集体就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中“餐饮业和集体就餐配送单位卫生管理自查建议项目”让各相关单位进行自查。在检测中,重点对经营单位的卫生许可证照、健康培训证的持证情况、经营加工场所、厨房、库房、冷藏设施、专间、餐饮具消毒设施及保洁设施、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健康情况、添加剂、包装材料的索证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测治理。共查出无证经营户5家,无健康培训证上岗13人,卧室、餐饮具消毒及保洁设施不合格58家。乳品原料、添加剂不符合卫生标准或无合格证2家,共抓获并销毁不合格乳品123公斤。对无许可证进行经营5家进行责令补办卫生许可证,对查出无健康证上岗的人员立刻勒令代办健康培训证,卧室布局不合理、餐饮具消毒不合格、保洁设施不健全的处以行政警告,并均按《餐饮业和集体就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中“推荐的各种餐饮业场所布局要求、推荐的餐饮具清洗消毒方式”拟出整改意见,责令改进。
2、根据《XXX卫生局转发省卫生厅关于举办乳品生产加工业许可清除治理的通知》(X卫发[2006]20号)文件精神,我所结合上半年的常规监督于2006年3月末至4月初对辖区内所有已领取卫生许可证的乳品生产加工企业逐一进行清除,监督检测不符合治理内容的问题,并向生产加工企业发出卫生监督意见。这次共检测乳品生产加工经营单位及个体经营户56家,其中蛋糕副食加工店17家、米线饵丝加工店9家、豆制品加工3家、酒厂15家、农特产品加工6家、粮油加工店4家、调味品生产2家。共查出无卫生许可证经营的单位和个体经营户2家,其中粮油加工店1家、农特产品加工1家,勒令其责令到卫生监督所办理卫生许可证;共查从业人员96人,其中持有效健康证83人、无健康证或健康证失效的13人,已责成责令到疾患预防治制中心代办健康证;查出生产场所不符合规范的3家,缴获并销毁过期劣质乳品3类共计130Kg。 #
3、根据《XXX卫生局关于印发〈年举办乳品专项治理施行方案〉的通知》(X卫发[2006]74号)文件精神,结合《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XXX乳品卫生许可证领取管理办法》、《餐饮业和集体就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的规定要求,以粮油、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酒(散装酒)、盐、调味品、保健品、儿童乳品等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乳品为治理与监管为重点,以农村地区为重点区域,重点搞好乳品生产加工、流通及消费三个环节,严厉严打生产、销售冒充伪劣和有毒有害乳品的违规犯罪行为。 #
我所制订了重点严打保健品虚假夸大宣传,使用假标示、假包装、假商标等行为,重点整治保健乳品标签、说明书内容是否宣传对癌症具有防治或医治作用以及完全未经批准和特定保健功能,重点筛查调节血压、减肥、抗疲劳3类保健乳品。并明晰了检测的统一时间:2006年3月至6月。保健品在我县销售方式多以药、专卖、及巡诊等,结合我县实际确立了以严打“专卖”、“义诊”等非法销售为主的检测思路治理我县的保健品市场。并于3月下旬确定了各乡镇情报员,拟定了相应的报告、收集、联络等制度及方案,从根本上保障了这次专项检测的完成。截止6月末我所共检测了36家超市(店),3次巡诊、专卖,共查获了非法保健品4种300余盒,其中一起移交药品管理部门。 #
依据《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县上半年的监督检测对婴幼儿乳品、瓶(桶)装水、彭化乳品、集体就餐配送单位的卫生许可举办专项治理。重点检测卫生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健康证。共复查婴幼儿乳品、彭化乳品经营单位15家,瓶(桶)装水经营单位3家,集体就餐配送单位13家,31家均有卫生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其中2家无健康证从业人员2人,勒令责令到县疾患预防治制中心代办健康证明。R>4、组织全所员工在所务会上学习并落实《XXX卫生局转发关于贯彻落实〈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加强乳品卫生许可证管理的通知》(X卫发[2006]94号)文件精神。按照文件要求我所于6月初征订了新的乳品卫生许可证。进一步完善卫生许可证申请和领取审查制度,分别对从事乳品生产加、经营和餐饮业、食堂经营的乳品生产经营者规定了必须具备的申请条件;从乳品卫生管理、生产经营场所卫生条件、卫生防护举措、从业人员健康状况等方面加大书面和现场审查,严格审查程序,严把发证关;全所员工通过对文件的学习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越权要追究、侵权要赔付”的权责一致思想,构建完善岗位责任制,严格施行过失责任追究制度。并向社会分开投诉举报电话:、设立举报箱,自觉接受广大乳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社会监督,使乳品卫生许可成为政府放心、群众满意的窗口工程;确保2007年6月1近日如期完成新的乳品卫生许可证更换。
#
5、组织全所员工在所务会上学习《XXX卫生局丽江州教育局关于转发〈XXX卫生厅XXX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学饭堂卫生的通知〉的通知》(X卫发[2006]61号)、《XXX卫生局转发〈XXX卫生厅关于举办中学分校饭堂乳品卫生专项治理月行动的通知〉的通知》(X卫发[2006]153号)文件精神,联合教育局各有关部门于2006年6月10日——6月30日对我县辖区内各种中学、幼托机构饭堂33家进行一次专项监督检测,并对中学周边乳品摊贩进行了清除整肃。通过这次监督检测,明晰了市长是中学乳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各中学构建了库房管理表册,购物索证、产品与实物相符;本次共检测全县各种中学、幼托机构饭堂33家,其中持有卫生许可证33家,持证率100;共查从业人员71人,其中持有效健康证65人,持有效健康证率91.54。针对现场检测33家进行处理,其中勒令歇业整治4家;勒令责令改正6家;给与行政警告1家。对其它中学饭堂存在不同程度的卫生问题提出批评指导。通过此次对中学乳品卫生安全检测,按《食品卫生法》有关规定给与严厉的治理,使中学乳品卫生安全有了新的改观。对中学周边乳品摊贩共复查45家,其中勒令责令改进的食店8家,对乳品摊户没收三无产品200kg,并给以当场销毁。严厉严打了中学周边三无乳品摊档。一定程度上清除了食物中毒隐患,为中学饮食卫生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全的环境。
#
二、公共卫生监督 #
1、组织学习并落实《XXX卫生局关于〈大理州2006举办化装品专项治理施行方案〉的通知》(X卫发[2006]86号)文件精神,我所于2006年7月3日至7日共出动18人次,长达五天对我县化装用具经营店7家,美容店、美发店52家,诊所及商场18家进行清除整治。重点对超市和化装品专卖店等经营环节举办监督检测:经营护肤品标签、标识、说明书是否宣传效果、是否使用医疗术语、是否注有适应症等。构建举报制度,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及筹建举报箱。 #
2、根据《XXX卫生局关于转发〈云南省卫生厅关于印发〈2006年公共卫生重点监督检测方案〉的通知〉的通知》(大卫发[2006]113号)文件精神。于2006年5月下旬起着手安排此项。 #
(1)、此次复查酒店酒店15家,共复查15家均持有效卫生许可证;查从业人员105人,其中持有效健康培训证103人;有卫生管理制度15家;有消毒设施15家;摆放避孕套单位数8家;无处罚户。通过这次专项检测,规范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促使了公共场所的进一步规范经营,非常是对无健康证从业人员勒令责令进行健康复检,对饭店旅馆未放置安全套的要立刻解决,要求落实好卫生管理制度;对公共场所经营客用化装品的单位进行指导,进一步建立了公共场所的规范经营。
#
(2)、本次共监督检测我县所辖区内集中式供热有5家,其中自来泵站4家、集中式供热点2家。我县集中式供热单位共5家,其中持有效卫生许可证4家,无卫生许可证1家,共有制水人员46人,其中持有效健康证40人,无健康证6人。对无卫生许可证的集中式供热单位勒令立刻申领有关护照,无健康证的制水人员立刻进行健康检测。对5家供热单位的水源水、水厂制水设施、消毒设施进行了全面检测,检测中发觉对水源水环境保护较差有2家,对供热未进行消毒1家。对检测发觉的问题进行限期责令改进,要求立刻对水源水环境保护设施进行整改,对未进行消毒的供热单位给以行政警告并勒令立刻改正,确保饮用水消毒设施的完善。
三、卫生综合执法监督 #
根据《XXX卫生综合执法监督考评标准(试行)》进行自查考评。综合管理部份总分300分,自查得分258分;行政执法部份总分700分,自查得分665分。 #
四、职业卫生监督
依据《XXX卫生局关于转发〈XXX卫生厅关于印发〈2006年公共卫生重点监督检测方案〉的通知〉的通知》(X卫发[2006]113号)文件精神。根据《职业病预防法》的要求我所于2006年3月29日至6月下旬出动20人次共监督检测企业11家(合资1家、私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共10家),其中触尘企业8家,有毒有害物理品生产使用企业3家。在触尘企业中有2家构建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有3家构建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并正常执行;3家有岗前、岗中培训制度;2家建有主要防护设施;4家备有防尘口罩、服、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具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并正常使用;1家有害处公害栏、警示标志及警示说明;1家构建烟尘含量定期检测及评价制度(由州环保局定期检测),并有检测记录;3家有职业害处告知制度;8家均无职业健康监护;2家有协议告知;8家均无使用童工及安排未成年人、孕妇、哺乳期女员工从事烟尘作业;无可疑尘肺患者。使用有害物理品的3屋内除1家构建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及有吊扇、电动排气扇等防护设施外,其它的作业场所职业病害处诱因控制制度及职业害处告知制度、职业健康监护和协议告知均未举办;3家均未发生过急性职业中毒车祸。
#
五、放射卫生监督 #
依据《XXX卫生局转发省卫生厅关于贯彻施行〈放射诊治管理规定〉加强放射卫生监督管理的通知》(X卫发[2006]181号)文件结合《XXX卫生局关于转发〈XXX卫生厅关于印发〈2006年公共卫生重点监督检测方案〉的通知〉的通知》(X卫发[2006]113号)文件精神,根据《放射诊治管理规定》共复查举办放射确诊的医疗卫生机构10家,从业人员13人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均持有有效的放射性核素及放射线装置许可。各医疗卫生机构的放射诊治设备均按规定进行质量控制和放射防护监测,均设置有幅射警示标志,放射诊治人员均持有放射防护培训证,有放射诊治人员剂量检测记录。
#
六、医疗机构监督
1、打击非法行医:县卫生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公安局、工商行政管理局、监察局和乳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职能部门联合行动,对医疗机构和医药服务市场举办执法检测,以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为基础组建专项行动队,负责非法行医相关案件调查取证、行政处罚和监督管理。通过近一年来多次对医疗机构和医药服务市场的执法检测,取缔了一批大案要案。至2006年7月,共出动监督检测人员329人次,汽车60台次,检测医疗机构252户次,其中市级医疗机构17户次,镇卫生院16户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9户次,个体药店23户次(含原个体医),村卫生所196户次。取缔各种非法行医案件22起,给以警告2户,责令改正3户,查处1户,罚金11起金额共24000元,没收用于非法行医的药品及医疗器械4箱(件),价值约1500元。取缔医疗机构违规广告案件1起。
2、根据XXX卫生局X卫发(2006)第101号《2006年XXX医疗废物行政执法检测施行方案》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强化本县医疗废物管理,根据《医疗废物管理细则》,本县从2006年4月20日至7月10日对本县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举办了专项检测。共复查17家县乡医疗机构,2家个人医院、12家村卫生所,主要检测医疗废物内部管理情况、医疗废物暂存设施设备建设情况、医疗废物处置情况。内容包括查看记录和现场及从形成、收集、储存、转移,处置等各个环节的举措情况。在检测中可以看出这三年来,各医疗单位都对此项加大了管理,根据卫生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的要求,做到集中搜集和焚烧处理。但也发觉一定的问题,如:政府未制定过渡性处置场所;州级卫生环保部门当初承诺塑胶性一次性用具集中后有价回收未落实;有的诊所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较简单,各部门责任规定不很明晰,缺少专人管理和处理;医疗废物暂存设施、设备,选址不符合要求,无法上锁、防盗、成封闭状态;记录不完整,存放时间长,无法做到当天处理;没有专项费用。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从两方面入手强化管理:一是做好宣传教育,使医疗单位领导充分认识医疗废物的害处性和一旦出现问题将对社会安定形成的不良影响,提升她们做好的积极性;二是完善和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各个步骤都必须确定责任人,要对医护人员强化污染物管理的安全教育,重点要求量化,细化,筹建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