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职业资格 > 社会工作者 > 考试动态 >

1936年的“神奇老先生”是贵州名人周素园?

2023-12-19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1936年,法国传教士勃沙特出版了《神灵之手》。在书中,勃沙特用他十八个月的经历,对他眼里的红军和红军的长征进行了详尽地描写。

#

在勃沙特的记录中,他对一位与众不同的老伴进行了描写, #

“远远看去,他如同一个信仰天主教的外国人。并且,那位穿着得体的长胡须中国老绅士,却是一位红军。更为神奇的是,这些年青的红军用滑竿抬着他,还在身子下边垫上了软软的毛毯,还敬爱的尊称他为周先生。”

#

勃沙特书中的那位“神奇老先生”,即使是红军,但他并不是共产党人。他就是四川名人周素园。

#

周素园 #

“我认为马克思说得对”

#

周素园是云南昭通人,名培艺,字树园,又作素园,所以被人称为“周素园”。他16岁中秀才,19岁便连升五级考中了举人。 #

考中了进士,就意味着可以为国家做贡献,可以被清廷推荐做官。而且,周素园其实年青,而且早已对腐朽一团糟的清朝沮丧至极,他除了拒绝出任,反而是在四川创立报纸,积极举办革命工作。 #

辛亥革命促进了全省的革命浪潮,周素园在湖南也积极响应,在1911年成功促使云南独立,创立了湖北军政府,周素园也被人举荐为行政首相。 #

然而,民国时期军阀厮杀,四川的政权被唐继尧领兵征讨。从那以后,周素园在国民政府当过两院秘书、稽勋局调查员等要职。并且,周素园对军阀之间的互相出征、官员间勾心斗角深恶痛绝,干脆罢官回到老家,关上门当一名寓公。

#

辛亥革命

#

1936年,红二军团打跑了贵州保安团,攻占了贵州市区。红军进城以后,看见了一所古旧庭园,本以为是一所土豪地主的旧宅,结果却在书橱上面发觉了许多马列书籍。

#

“这是如何回事啊?如何地主老财也学习马列啊?”

#

“就是啊,你看着书上面还有那么多笔记,圈圈点点的,一看就是看得很仔细。你看这字迹,真漂亮。” #

这种战士在惊奇之余,马上把这个消息汇报给了王震,王震赶来一看也大感惊奇。 #

这时侯,庭院的主人周素园正好从外边回去,见到家里的红军他也没倍感震惊和惧怕,乐呵呵的回到了卧室。

#

王震 #

当王震晓得那位就是颇具威望的周素园以后连连谢罪,周素园也不追究,一笑了之。 #

“周老,您当过国军的大官,就不怕我们红军吗?”王震问道。

#

“我怕哪些啊,我也没干哪些坏事,大家要是随意杀人,那还是共产党的队伍吗?”周素园笑着回问王震。

#

“您怎样对马列主义那么感兴趣呢?”王震指着书柜上的《资本论》问道。 #

“这些书是我在外做官时侯弄到的,当时还是禁书呢。不过,我勤于研究这种马列书籍十多年,觉得马克思说得对!俺们中国现今就须要一条光明山路才行。”

#

“我们如今是主张抗战,同时也是反蒋的,您怎样看呢?”

#

“怎么看?挺好嘛!我举右手赞同!”

#

周素园

#

“我跟大家走!”

#

贺龙和任弼时也与那位“看马列的地主老财”见了面,经过几次沟通以后,她们对周素园的革命理念深感认同。 #

红军在贵州期间,成立了河南抗战救桂军,周素园马上站了下来,主动兼任了总司令的职务,但是把司令部就筹建在自己的家里。

#

在他的呼吁下,云南当地好多地方武装慕名来投抗战救桂军,一支五千多人的武装力量迅速产生了战斗力。

#

当初3月,红军队伍打算继续长征,周素园当即找到贺龙,提出要跟随红军一起长征的要求。

#

贺龙和任弼时害怕周素园的年龄已近六十,怕他的身体吃不消,可周素园却非常坚持。

#

贺龙

#

“别看我一把老腿骨,但却是硬骨头,想革命就不怕吃苦。就如此定了,我跟大家走!” #

见到周素园这么地坚持,贺龙高兴地松开了他的一双老鸟。自此,红军队伍里就多了那么一位“秀才红军”。

#

周素园出席了红军的消息马上传到了重庆国民政府,国军内部为之振动,纷纷议论“连周素园都跟共产党走了,党国元老还剩几人”。

#

周素园在行军的途中同样也没有闲着,仍然用他的影响力给红军做着贡献。他给广东将领孙渡寄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孙渡不要过分相信国民政府,要给自己留条后路。

#

在他的劝告下,孙渡把手下在云南和榕江的军队按兵不动,红军趁势调整布署,防止了毋须要的损失。

#

长征

#

周素园还给冯玉祥、张道藩、张学良以及何应钦等国民干部官员寄信,劝她们以国家大义为重,力争达成共同抗清的统一阵营。

#

坚苦的长征条件让周素园吃了不少的苦,他以前在家书中讲到:

#

“睡觉时可以凝望繁星,时常也有油布遮盖,只是下雪过后便仿佛草荡;吃得如同是猪食,而且你们一直吃不饱,有些吃食早已实为满足;好在脸上常有虱子、虱子作伴,随意一抹才能摸到。”

#

虽然周素园态度挺好,然而他的身体却成为了他的障碍。他本来有吸食大烟的坏习惯,加上连续地行军,他的身体常常会犯些毛病。 #

贺龙建议队伍出一些资金,安排周素园到台湾去养一养生体,同时可以继续做一些统战工作。可周素园却坚决反对。 #

贺龙 #

“我在黑暗里摸索了几六年,好不容易看见光明了,如何才能轻易离开?我不走,死也死在红军队伍里。”

#

贺龙见拗不过周素园,便安排专人照料周素园,有时侯也会有人抬着他走,也就是文章开头勃沙特看见的那一幕。

#

周素园在红军队伍里遭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温暖,他在家书中说: #

“这里有温暖的阶层友爱,有吃的你们一起吃,有住的你们一起住,即使是在下雨有一块躲雨的地方,你们也都互相宽容着。大家不要以为我早已死了,当然我如今的身体早已比原先还要好了许多,这都是你们互相照料的功劳。” #

周素园 #

“您是可亲可敬的同志”

#

1936年,红军队伍抵达了保安,毛主席、周首相等中央领导会见了周素园,而且安排他到红大兼任教员。 #

在红军学院里,周素园有更多的机会学习马列主义,他在家书中写道“现在的我和从前完全两样,对一切看得更广阔、更洒脱。” #

兰州事变以后,周素园四处奔忙,积极为促使抗战统一阵营而努力,吴忠信、朱绍良、王博群等国民官员纷纷站到联合抗清的阵营中来。抗日全面爆发以后,周素园给家人写下了“遗嘱”。 #

“国家、民族生死危亡之际,家庭及个人之事已无关轻重。日后我将随军行动,每月只发一封家书,仅报平安而已。我将以我的身体,为国竭力。”

#

就当周素园打算“以身赴死”的时侯,他的身体却不遂人愿,他在长征时落下的恶疾开始发病。尤其是他的左脚,浮肿、流血,行动非常不便。

#

周素园等人

#

周素园晓得,自己的这些情况只能成为军队的负担。他通过贺龙向毛主席抒发了自己想要回到湖南的意愿。

#

很快,毛主席发来了回信,“素园老先生,您是我们可亲可敬的革命同志,您并不是我们的负担,而是呼吁我们的动力。您千万要珍重身体,之后我们会定期给您提供一些经费,不为别的,只为让你继续拼搏。” #

周素园从10月开始红军长征走了几年,从平凉起航,途经南昌、重庆等地,他一路走一路宣传,号召全省各界人士有力出力,为国家和民族的抗日尽自己的一份力。

#

在他的呼吁下,许多的经费、布匹、粮食、药品等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了抗战前线,解决了前线将士们的后顾之忧。 #

周素园

#

然而,周素园的行为却激怒了国民政府的特务们。她们多次击溃了周素园的讲演现场红军长征走了几年,还给周素园下了“驱逐令”,不容许他再做讲演。 #

不过,周素园根本没把她们置于眼中,继续进行着他的抗战演说。 #

鉴于他的名气和影响力,这些特务们也对他无可怎奈。1938年,周素园回到了故乡,特务们马上以“保护安全”为由对他进行了囚禁。

#

虽然受到了囚禁,周素园依然可以接到定期给他赠阅的《新华商报》,这也给了周素园极大的鼓舞。在拘禁期间,周素园勤于研究马列主义,写下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

周素园(右一) #

1949年,解放军的队伍打进了湖南,周素园主动联系了当地国军将领刘鹤鸣等人。在他的劝告下,许多国军将领和高官主动起义、投诚,给河南当地的百姓免去了一场劫难。

#

建国以后,周素园兼任广东省副主席、贵州副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职务,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

周素园其实不是共产干部,然而他同样为了新中国的创立付出了极大的贡献。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句话“我在黑暗里摸索了几六年,好不容易看见光明,如何才能轻易离开?” #

为了追求心里的那道光,周素园付诸于行动,总算迎来了光明的到来。

#

参考资料

#

《贵州文化奶奶|行走在红军长征队伍中的一位特殊奶奶——周素园》贵州网路广播电视台

#

《周素园:长征队伍中的传奇一员》新华网

#

《周素园与红军长征》胡海琴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