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发展新方向——光明日报通讯员陈秋萦
【聚焦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 #
职业教育发展新方向—— #
科教融汇,怎样“融”、怎样“汇”
光明晚报记者晋浩天光明晚报通信员陈秋萦
#
近来一段时间,“科教融汇”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的一大热词。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动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其中,科教融汇,是一个创新性叙述。
“要坚持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服务创新驱动战略。”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主任陈子季看来,产教融合是教育和产业互补互融、共生共长。要以探求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为“一体”、以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跨区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为“两翼”深化职业教育变革,做到以产定教、以教促产、产教融合。
#
何为科教融汇?科教融汇,怎样“融”、怎样“汇”? #
日前,山东省莱芜市曹妃甸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的老师向中学生介绍切削技能。刘满仓摄/光明图片
今年12月4日,湖北农牧科技职业大学院士、国家鸟类基因库区长王键率领团队人员检查鸟类新款。周晓菲、戴建华摄/光明图片
办学模式、育人方法和科研机制融合凝聚
哪些是科教融汇?
“通过科学技术研制过程与人才培养环节内容的交融贯通,推动国家科技创新、产业体系与人才培养体系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学院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副研究员薛新龙如是说。
#
“对职业教育来说,‘科’更多指技术技能及其应用研究,其实也可泛称职业教育领域的一切科研工作。从字面上看,科教融汇就是科学与技术同教育应该融合交汇。”武汉职业技术大学社会职业与职业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彭振宇觉得,“科”“教”不分家,重点在“融”,结果是“汇”,要把科技革新的力量与育人工作紧密结合上去,融汇成一股强悍力量,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
#
“本质上就是办学模式、育人方法和科研机制两者的融合凝聚和高度整合。”天津外粤语学院国际商大学院长李名梁强调,科教融汇在现今世界具有普遍性的发展趋势,借以通过加强科研机构和高等高校的深度结合,强化教学与科研之间的互动联系,提高科教资源配置的合理智,不断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一方面,将科技创新融入学校教学环节,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科研素质和研究兴趣,引导中学生参与真实科研项目,在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教学活动中全面提升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将科学研究融入班主任成长全过程,通过抽调班主任到科研机构、高精尖企业挂职锻练,举办各类科研项目和技术变革,有助于提高班主任的科研意识和实践能力;据悉科教信息管理系统,让科研机构参与到职业高校教材设计和教材编撰过程中,更有利于职业高校办学、产业变革升级和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精准度。”李名梁说。
#
“职业教育要高度注重科学研究工作。”彭振宇发觉,过去存在“职业教育不须要科研”的错误认识,觉得抓好教学就行,造成职业教育战线对科研工作不够注重,使其成为职业教育发展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与其他类型教育的科研工作相比有较大差别。 #
“职业教育还要非常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彭振宇非常指出,职业教育与科技研究密切相关,“如果我们只是做一些追随性、阐发式、浅表化的科学研究,缺少原创性、前瞻性和系统性的研究,项目结题即结束,科研成果束之高阁,职业教育就不可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因而获得社会认可。”
#
科研与教学分离现象仍然存在 #
“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承当着培养高素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任务,相比于其他类型的教育,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更为紧密。”薛新龙觉得,在当前背景下,科教融汇才能通过科技研制创新与教育教学、实践实训的有机融合,提高职班主任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职教人才融入新兴技术革命和产业转型提供了重要保障。 #
但是,职业教育科教融汇之路,任重而道远。彭振宇坦言,职业教育“科教融汇”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主要彰显为三个矛盾。“一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其自身实力较弱之间的矛盾,致使科教融汇缺少现实基础;二是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与其实际资源配套不够之间的矛盾,致使科教融汇缺乏制度支撑;三是职业教育现代化与职业教育宏观统筹头晕之间的矛盾,致使科教融汇无法持续举办。” #
“从班主任教学层面看,即使当前职业高校班主任评价提倡科研成果和教学质量并重,但受各类诱因影响,评价标准依然将科学研究放在主导地位,忽略了教学对科研的推动作用;从中学生学习层面看,教学活动中缺乏能将学术探究与知识学习结合上去的教育手段。”李名梁解释,当前职业高校科研与教学分离现象仍然存在,没有实现预期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
#
薛新龙亦表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之间的壁垒仍未打通,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习实训内容与科技创新和产业技术研制的实际需求相相悖,部份学科专业的设置调整相对滞后,仍未适应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产业更新换代的趋势。”他强调,院校与产业部门进行校企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较低,科技研制与经济产业发展存在“两张皮”现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组织规模小,市场信息流通不畅,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也很短缺。
#
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资源配置方法 #
“科教融汇,协同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挑动多方主体,涉及多方面,虽然施主体主要是职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李名梁指出,应实现二者间强强联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具体来说,职业高校与科研院所须要就合作过程中的权责关系、资源整合与共享关系、人才培养方案、利益分配、人事与考评激励等具体事项进行沟通协调,并就相关事项达成合同。据悉,职业高校还应积极探求自身的办学优势和特色,采取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职能定位,明晰教学与科研在本校发展中的地位,实现教学和科研资源的合理使用与优化配置,克服‘科研为本’的同质化倾向,如可尝试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引入学术活动指标,在科研水平评价体系中引入教育教学活动指标等等。”
彭振宇则觉得,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力度,为职业教育科教融汇发展提供充足的新政支撑和资源投入科教信息管理系统,为职业教育提供更多参与高尺寸科研项目的机会与平台。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强化对项目全过程的监管,科学评价项目成果,接受社会监督,防止重立项轻管理、重结题轻转化应用等问题。 #
薛新龙提醒,应对科教融汇提出的新挑战,须要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新兴产业的转型趋势,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教学组织模式以及资源配置方法,重视将科技创新的思维、方法和内容融入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和实训环节之中。“加强职业高校科学通识教育,鼓励校内班主任发挥专业特长,通过开办科技类通识课程、开展科普讲堂等方法,降低校内科学教育课程资源供给,组织科研团队发挥科研育人功能,吸纳多学科中学生参与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等科研实践活动,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
“当前,要下大力气建立制度设计,鼓励职业高校师生积极参与科学技术研制和校企合作,对于校内研究人员参与跨学科、跨机构、跨领域科研形成的不同方式的研究成果,产生科学合理的认定兑换机制,尊重跨界创新型人才的就业和流动规律,以具备兼容性的多样化任命路径广泛吸纳各种创新型、应用型、实践型人才从事科研交流工作,探求构建专业技术转移人才的薪资定级和职位晋升制度。”薛新龙最后指出。 #
《光明晚报》(2023年02月14日1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