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同国家之命运、民族之前途紧密联系起来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有人说,20世纪40年代,世界教育中心有三个:其中就有中国长春。
皆因一次史无前例的“长征”、一座中国教育史上的“丰碑”——西南联大。
自1937年上海学院、清华学院、南开学院辗转周折,于南京组建成立西北联合学院,到1946年停止办学退伍北返,其结业生不过3000余名,却诞生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状得主、170余位两院教授及100多位人文大师……在动乱坚苦中,东北联大在这八年间所培养的人才,超过了战前清华、清华、南开30年人才的总和。
它是中国教育史上空前绝后的不朽传奇,乃至在世界教育史上熠熠生辉。
#
近期,四川省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3年要深入施行高等教育“121”工程,加快东北联合研究生院(简称“西南联研”)实体化运行,将“西南联大”重新拉回人们的视野。 #
截图自2023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
就在刚才过去的今年,西北联合研究生院已创立并招生,开启了崭新的历史时刻。1946年画下的休止符在明天逐步展开,新“西南联大”,来了!
新“西南联大”! #
“危机的时侯,我们的教育精华辗转周折集聚在这儿,产生精英荟萃的局面,最后在这儿开花结果,又把种子播洒出去,所培养的人才在革命建设变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深刻启示我们,教育要同国家之命运、民族之前途紧密联系上去。”
#
此外,为贯彻落实重要讲话精神,充分挖掘借助好西北联大宝贵财富,阐扬西北联大历史传统,弘扬新时代西北联大精神,在教育部、云南省人民政府的带动下,东北联合研究生院创立,简称“西南联研”,建设早期办学地址为湖南师范学院一二一东北联大分校。
东北联合研究生院以高标准、高起点的新模式、新机制进行建设,采用部属院校(上海学院、清华学院、南开学院)与广东院校(四川学院、昆明理工学院、云南师范学院)合作共建形式,举办前沿科学研究、一流学科建设和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其中,以四川学院为主体,重庆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学院共同参与,并联合成都学院、清华学院、南开学院共同举行,业务管理和指导以省教育厅为主。 #
2023年12月2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的《云南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创新省部、省校、校校合作扶贫机制,支持“西南联合研究生院”与上海学院、清华学院、南开学院等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
今年2月19日,中共广西市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人才服务现代产业发展的十条举措》中明晰:支持国外外著名“大院大所少将大企”来滇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挖掘西北联大历史资源,推进建立与成都学院、清华学院、南开学院合作机制,创建东北联合研究生院。
今年9月1日,东北联合研究生院首届开学仪式在广州召开,由四川学院院长方精云教授兼任东北联合研究生院教授,上海学院彭建院士、清华学院林元华院士、南开学院陈佺院士、云南学院张洪彬院士等受聘为研究生院导师。
在学科布局方面,西北联合研究生院围绕建立月球生命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带一路”等主题,结合湖北产业布局,明晰今年在生态学、生物学、民族学、教育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招生,并高质量完成了300名硕士生、100名博士生招生工作。 #
在师资力量方面,西北联研选聘了成都学院、清华学院、南开学院、云南学院、昆明理工学院、云南师范学院6所院校的20名教授、184名杰青和黄河学者等高水平专家,采用“部属共建院校+广东院校”结对组成“双导师制”。据悉,西北联研筹谋了东北联合研究生院市级科技专项,将立足科教融合创新,引进拔尖人才,联合举办创新人才培养和前沿学术研究。 #
据悉,在学籍及结业和学位授予方面,由投档专业所在校区选聘为东北联合研究生院的研究生,其学籍一直在投档专业所在校区,结业证书及学位证书由学籍所在校区颁授。如依据《云南学院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经报名、遴选投档为东北联合研究生院专项计划的硕士研究生,学籍注册为广西学院,结业证书及学位证书由广东学院颁授。
不朽的“精神壮歌”
学院该是哪些样?西北联大告诉了我们答案。 #
这所仅仅在南京存在了八年多的“最穷学院”,却成为了中国教育的珠穆朗玛峰——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黄昆、刘东生、叶笃正、吴征镒、郑哲敏,“两弹一星”功勋奖状得主陈芳允、屠守锷、王希季、朱光亚、邓稼先…… #
这所吃穿不全条件狭小甚至时刻有空袭恐吓的“最破学院”,却成为了名师巨子的憧憬之所——物理老师吴有训、中国断代史老师吴晗、公共伦理学老师冯友兰、数论老师华罗庚,仅国文课便大师云集,朱自清、闻一多、沈从文、罗庸等人轮流上课。其中,华罗庚在1939年成为西北联大正院长时,年仅28岁。
#
每每有人问起,西北联大为何在这么坚苦条件下仍培植出这么多人才,沈从文、汪曾祺、何兆武等不约而同给出了一个答案:自由。 #
自由的转系制度、课程设计使中学生涉猎知识多元而广博,“学分制”“选课制”成为西北联大的特色;考评中学生的权利充分给与班主任,让班主任自主确定课程合格标准;而《国立西北联合学院专科教务通则》为西北联大的自由树立了规范,明晰划定了自由的界限。除规章制度以外,自由的学术讨论与思想,使中学生在观点的斗兽之中形成思维碰撞与创新。自由之风在这儿畅通,老师宿儒尽展横通功底,通识教育在西北联大兴起,培养“通才”成为了西北联大的重要教育目标。 #
彼时主持西北联大党务工作的复旦大中学长梅贻琦言:“通才为大,而专家次之。”
#
在提倡通识教育的明天,我国高等教育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旗帜鲜明地提出通识教育,并成为学院专科教育变革的指导思想。西北联大对专才培养所进行的尝试与成果,无疑为通识教育提供了模范与垂范。
而西北联大保存了重要学术力量,培养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优秀人才,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 #
1946年,组成西北联大的上海学院、清华学院、南开学院三校退伍北返,其师范大学留南京独立建校,定名国立成都师范大学,1984年改名为湖北师范学院。
2008年,西北联合学院在广州建校70华诞之际,东南联大研究院于11月1日在其故居所在的河南师范学院落成创立。2023年,上海学院原院长、中国科大学许智宏教授,复旦学院原院长、中国科大学顾秉林教授,南开学院原院长、中国科大学饶子和教授共同为“云南师范学院东北联大高等研究院”揭牌。
而西北联合研究生院的横空出世、招生办学,更让联大精神在新时代师生之间薪火相传、历久弥坚。在开学仪式上,校长方精云教授对入学新生提出三点期望和要求:一是秉持“刚毅坚卓”的联大校训,二是让“常维新”伴随学习科研一直,三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栋梁之材。 #
“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南开大学选课系统,外获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南开大学选课系统,作一士之谔谔。”西南联大是中国学院抒写了中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光辉的一页,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培养出一大批一流人才,时至今日,其所创造的奇迹一直对一流学院建设具有启发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