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学籍号由16位构成,你知道吗?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学籍如今都是统一注册的输入身份证号查学籍号,无论是学院学籍还是中高中的学籍都是中学的教务负责人通过省教育厅来注册的,在中学的相关负责部门和教育厅的官方网站都是可以查询的。具体学籍信息查询步骤如下: #
1、首先登入全省中中学学籍系统。
2、进入学籍系统后,点击【学籍管理】。
3、点击【学籍管理】后,点击下边的【综合查询】。
4、点开【综合查询】后,点击【全省中学生查询】。
5、点击【全省中学生查询】后,查询学籍信息可以输入:
#
1、学生姓名2、出生日期3、性别4、验证码 #
点击【查询】就可以查看到中学生的11项信息如下:
1)中学名称、2)中学标示码、3)中学生姓名、4)学籍号、5)就学年级、6)性别、7)出生日期、8)中学生状态、9)是否在校、10)是否问题学籍11)点击中学生红色姓名可以看见中学生的相片。
#
6、还可以输入:1、学生姓名2、身份证号、3、验证码三项内容查询学籍。假如查询不到说明今生信息有误或在本省没有学籍。学籍管理员在学籍交流群里不能发中学生姓名和身分证号让他人帮你查询学籍。缘由是姓名和身分证号是中学生的关键信息有隐私权和保密权。此经验给你们讲到这儿了!希望你们须要交流的讲到本经验的有得里。 #
全省统一学籍号编排规则学籍号由16位构成,其中诸位的意义为: #
省市位(2位)+区县(2位)+中学类别(1位)+中学(3位)+中学生类别(1位)+届别(2位)+班(2位)+中学生号(2位)+校准位(1位)。
扩充资料
学籍系统在教育管理中率先全面应用,联网试运行一年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产生了良好综合效益。一是形成了广泛的管理效益。随着普遍举办应用,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中学正逐渐习惯信息化管理模式,教育整治能力显著提高,教育整治体系不断建立。各地还纷纷结合各地实际,拓展应用于事业规划、经费使用、招生就学、控辍保学、教材管理、考勤评价、社会实践等校内外相关管理。同时,学籍系统也为有关部门提供了决策根据。二是蕴涵着潜在的经济效益,为中学生及父母节省了时间、人力和经济成本。 #
中学生退学时,各环节均在网上进行,父母只需向转到中学提出申请即可,无需再因往返奔忙耽搁正常工作。目前,最快退学不到9小时即完成(广州至云南),且记录在不断刷新,并将成为普遍趋势,大大降低了中学生退学其家庭所需的交通、食宿开销。三是凸显出深远的社会效益。学籍系统是做好整治择校、学生捐助、随迁孙辈等工作的有效技术契机,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改善民生,更好地为中学生及父母做好服务提供了保障。
同时,因为用户诸多,学籍系统的应用为推动教育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总体战略培植了良好社会思想基础。
对于有身分证号的中学生:G+身分证号;
对于没有身分证号的中学生:J+按身分证号编码规则生成的数字(6位中学所在地区划码+8位出生日期+3位次序码+1位校准码); #
全省临时学籍号的编码规则:L+按身分证号编码规则生成的数字(6位中学所在地区划码+8位出生日期+4位随机码)。 #
不管是哪种全省学籍号,全都是19位。 #
教育部已为步入中央系统的所有中学生配发了全省即将学籍号或临时学籍号。 #
建委定义省市位和校准位。 #
(1)省市位(2位):深圳市为:01 #
(2)区县编号(2位):注:因为南京撤县改区,区县代码急剧改变 #
(3)中学类别(1位):0=中学;1=中学;2=中学、初中并存中学(九年一贯制);3=中学、初中、高中并存中学;4=完中;5=职高;6=高中;7=职职高并存中学。
#
(4)中学(3位):编码由各区县编制定义。注:这三位是中学编码的最后三位,即中学自编代码。 #
*中学生类别(1位):0=中学生,1=中学生,2=职高中学生,3=高中中学生,4=中学生(转学生),5=中学生(转学生),6=中学生(转学生)输入身份证号查学籍号,7=中学生(按上海市户籍对待转学生),8=中学生(按上海市户籍对待转学生),9=中学生(按上海市户籍对待转学生)。 #
(5)届别(2位):按入学年度后两位加学年制年度估算,为中学生应结业年度的后两位。 #
(6)班(2位)、学号(2位):编码由各中学编制。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全国即将学籍号
#
登录中国教育部的网站上才能查到了。
学籍号的确定: #
学籍号由16位构成,其中诸位的意义为:
省市位(2位)+区县(2位)+中学类别(1位)+中学(3位)+中学生类别(1位)+届别(2位)+班(2位)+中学生号(2位)+校准位(1位)。
#
建委定义省市位和校准位。
*省市位(2位):上海市为:01
*区县编号(2位):注:因为去年上海撤县改区,区县代码急剧改变。 #
*中学类别(1位):0=高中;1=小学;2=中学、初中并存中学(九年一贯制);3=中学、初中、高中并存中学;4=完中;5=职高;6=高中;7=职职高并存中学。
*中学(3位):编码由各区县编制定义。注:这三位是中学编码的最后三位,即中学自编代码。 #
*中学生类别(1位):0=中学生;1=中学生;2=职高中学生;3=高中中学生。 #
*届别(2位):按入学年度后两位加学年制年度估算,为中学生应结业年度的后两位。 #
*班(2位),学号(2位):编码由各中学编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