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与注册单位不一致都属于“挂证”,必须整改!
2023年2月2日,工信部为取缔“挂证”发布最新通告:除这6类人员外,医保与注册单位不一致都属于“挂证”,应当整改,同时要收法律追究。
01 #
引子 #
近期,工信部对于建设安装工程领域的“挂证”现象加强了惩处力度。虽然“打击”一直存在,也是当初没有使用“全国公积金联网”这个核枪械。 #
其实偏远地区“注册人员”严重不足,不促使“扶贫”可能只是衡量的诱因,再加上一些地方保护主义在上面起作用,因此工信部也没完全“发力”。 #
而此次“空前力度”的治理,我坚信应当是和国家建立的“注册建筑师负责制”有一定的关联。因此下边这篇文章是针对细分市场,冷门人群的。有些扫盲的内容就不详说了。(看的懂的自然懂,看不懂的后台留言,私下交流) #
02 #
终生责任
#
但是“建筑师负责制”已经提了有段时间了,并且从各类消息源的反馈来看,你们虽然也有点不以为然。那我们来了解下定义吧!
#
建筑师负责制
#
是以兼任民用建筑安装工程项目设计主持人或设计总负责人的注册建筑师(以下称为建筑师)为核心的设计团队, #
借助所在的设计企业为推行主体,
根据协议约定,
对民用建筑安装工程全过程或部份阶段提供全寿命周期设计咨询管理服务, #
最终将符合建设单位要求的建筑产品和服务交付给建设单位的一种工作方式。 #
在一些发达国家,“建筑师负责制”已经施行这些年,各方反应也不错。注册建筑师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我国引入这个机制是一个政府做加法、市场做乘法的过程。原意是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情,发挥建筑师的专业特长。不但负责设计,还负责建造管理。 #
这样好的机制,可为何也有如此多的注册建筑师甘愿舍弃呢?选择去干“挂证”这么不体面的事情呢?
成因我想或许是“责权力不对等”造成的。
#
03 #
怪圈之因
成因一:管理方式
#
一些发达国家采取的管理方式多为:“小政府,大市场”,政府制订游戏规则,其他都由市场去自由匹配。在很多国家推行的“建筑师负责”背后有这些支撑。例如各专业有专项的事务所,各工种也有细分的技术供应商。 #
注册建筑师更多的是作为一个“项目负责人”出现,做的多是协调和总控的工作。技术部份都有专业发包去解决了。但并不是说随随排便一个人都能当这个项目负责人,他还要在发生“冲突”时,运用自己的知识背景,技术经验作出最合理的选择。你们都晓得,选择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另外,美国的“保险体制”非常发达。安装工程项目的寿险机制十分完备,给注册建筑师解决了不少后顾之忧!
成因二:分配机制
#
在我国安装工程项目的管理大致分为:“政府——单位(法人)——注册建筑师”。
政府作为监管部委起了巨大的作用(现今政府把审图也取消了,觉得要辞去了);责任的主体首先是单位(法人)。秉持风险越大、收益越大的原则,公司法人在过去的20年,挣的“盆满钵满”;而注册建筑师就是个上班的,但是也承当责任,并且收入和风险基本持平。
#
而随着“终身责任制”的实施,安装工程车祸的责任由单位转换为“个人”,而且权利并没有转换注册建筑师取消,单位(法人)还是居于了大多数的收益,注册建筑师还是个上班的。 #
因此才有了后面一位建筑师调侃的:我们是挣着青菜价,操着白粉的心,这合理吗?还是终生负责的哦!那样的终生看来是长不了,因此有这么多挂证的现象,只是市场的选择。 #
成因三:有形的手 #
在美国有一种说法:“一个城市的规划水平,是由当地二把手的审美决定的”。从我这10多年的从业经验来说:是的!
这几年来,政府职能部委似乎出了太多的“放权减政”的举措,而且“越精简越大”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我们是“党”领导下的“政府”,因此这只有型的手,只要两天不收手,就不或许做到“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挂证现象也很难从本源上防止! #
04
“大风”之后
#
工信部的“整治”之风刮过以后,必定是狼籍一片。
#
偏远地区:人才短缺,供不应求
#
这些偏远地区原本就没几个注册师,扫荡后,目前公司都快开不下来了。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关门大吉(多数不会选);二是高价请人。我了解的状况,偏远地区的注册建筑师早已从一年10涨到15万了,还供不应求。 #
发达地区:人才短缺,供小于求
#
许多发达地区的注册建筑师由于公积金应当惟一,又希望落在一线城市,因此被迫回到了。本身发达地区就不缺注册建筑师。这么一来,发达地区的供显著小于求,企业选择人才的余地将更大了。
#
而“建筑师负责制”之风,刚起于青萍之末注册建筑师取消,确是招来“骂声”一片。 #
机制带给了两极分化。
#
嫌自己“终身”无多的注册建筑师:都在忙着“抢收”,项目能多做就多做。我们在注册建筑师轮训的时侯,质监站的同学通报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数据。有些注册建筑(结构)师,做了全公司所有的项目,平均出来,一天一个!
爱护羽毛的注册建筑师们:则忙着写“免责条款”。虽然最少是“三年以上,三年以下”,风险还真不是一点半点。
其实也有一些离开了设计一线的注册们:还是会寻求“渠道”,让自己的考试成果最大程度的“变现”,良有方作为一剂“良方”,将竭诚为有须要的同学提供咨询! #
05 #
结束语
一个好的机制推出,还要考虑方方面面的诱因,不同利益主体的诉求。
#
而一个好的机制的落地,更须要考虑细节,保障举措等。
#
虽然“建筑师负责制”是个“好东西”,但需假以时日来验证! #
最后,祝愿注册建筑师们,有一个长久的“终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