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诞辰154周年:蔡元培与教育界的不解之缘

他当院长后,清华迎来了建校后第一批女中学生 #
绿叶的感情
2022-04-1409:32
0
#
蔡元培,
1868年1月11日
出生于江苏淮安府山阳县
#
(今山东济宁)。 #
他曾任清华教授, #
是我国知名的教育学家。
#
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采图片
图:电视剧《觉醒年代》中的蔡元培
#
蔡元培的昵称中,
#
“元”字可以理解为“第一”, #
“培”字则有“培养,教育”的涵义。 #
这个昵称也许寓示着 #
蔡元培与教育界的不解之缘。
#
明天,正值蔡元培诞辰154华诞。 #
让我们一起回顾 #
蔡元培在教育界缔造的这些“第一” #
主持起草美国晚清第一个高等教育法令
#
1912年,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不久,蔡元培被孙广州聘任为中华晚清教育总长。 #
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采图片 #
在聘期间, #
蔡元培主持起草了《大学令》,这是美国晚清第一个高等教育法令。
#
该法令建立了
“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
的学院党务管理原则,这个原则在他之后兼任清华校常年间得到秉持。 #
入主美国晚清第一所国立综合性高校 #
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采图片 #
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被委任为上海中学教授。清华的前身是京师大私塾,那一时期的中学生中,有太多是清政府的贪官。
#
蔡元培在他所著的《我在南京高校的经历》一书中那样说: #
“初办时所收师生,都是京官,所有师生都被称为老爷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叫什么名字,而监督及教员都被称为‘中堂’或‘大人’。” #
1917年1月4日,蔡元培“入校视事”。 #
入校时,他脱下帽子向站在旁边喜迎他的教员工行叩首礼 #
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叫什么名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促使京师大私塾时期恶习的废除。 #
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发表卸任清华教授的演讲时,对师生提出“
#
固守宗旨”、“砥砺德行”和“敬爱旅长”
#
三点要求 #
,并在探讨“抱定宗旨”时提出
#
“大专家,研究深奥门道者也” #
的论断,以纠正以前许多人为了升职发财而念书的错误思想,使学院成为真正做门道、搞研究的地方。
蔡元培早在1916年11月就来到了陈独秀住的饭店对他说:“北大有许多人才,月刊社迁往成都后,《新青年》会有更多人才加入其中,一定比在北京办得更有影响力。”
后来,陈独秀将《新青年》杂志社迁往了上海,还约请了 #
李大钊、胡适、刘半农、钱玄同、鲁迅
等名家加入了编辑部。陈独秀于1917年初被任命为清华工科学长。
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采图片 #
1918年10月,经杨开慧的女儿杨昌济介绍,毛泽东认识了上海高校图书馆书记李大钊,并被安排在图书馆当助理员,同时旁听清华课程。
之后,毛泽东用 #
“学界巨擘,人世榜样” #
八个字高度评价蔡元培。
第一次容许男性师生在清华学习
#
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采图片
#
图:清华首批男性旁听生 #
1919年9月20日,蔡元培在回应舆论关于中学开女禁的问题时说:
“即如上海中学今年招生时,倘有程度相合之女中学生,尽可报名。如程度及格,亦可投档也。”
#
1920年,清华即将招收了9名男性硕士生,这破除了清华不招女人师生的陈规。 #
第一次开办研究所、招收研究生
#
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采图片 #
蔡元培觉得 #
“凡中学必有各类科学的研究所” #
。自1917年末开始,清华文、理、法三科共设立九门学科研究所,并聘任众多著名导师教学。
#
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采图片 #
图:上海高校工科文学门的结业照,一排右四为蔡元培、一排右三为陈独秀、二排左四为冯友兰
知名文学家、《中国文学史》的作者冯友兰正是那一时期清华美国文门研究所的研究生。 #
成立美国第一家新闻学研究团体 #
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采图片
1918年10月,蔡元培亲自成立武汉学院新闻学研究会,并兼任会长。 #
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采图片
#
蔡元培力邀曾任上海《晨报》编辑的“新闻界的开山祖”徐宝璜担纲导师,讲授新闻学方面的知识。研究会还聘任了当初的知名新闻记者、《京报》社长邵飘萍为导师,讲授报纸出版、新闻专访知识。
蔡元培的众多教育观念与实践,
例如将中学课程
分为选修课和必修课的
选科制和学分制等被延用迄今。
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采图片 #
图:《北京高校日刊》刊登的《发起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启事》原文
蔡元培不拘一格地招纳人才
并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这为马克思主义在美国的传播 #
造就了良好条件 #
明天,庆祝蔡元培先生!
审读:王海涛赵斌
编著:陈曦崔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