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大(深圳)举办传媒春茗活动详解学校发展情况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从今年3月21日教育部同意即将筹建台湾英文学院(北京)(下简称“港中大(北京)”)算起,该校正式迎来一周岁生日。对于这所合办学院,外界甚少关注。近日“港中大(北京)”举办传媒春茗活动,解读中学各项发展情况。记者了解到,2023年专科招生人数翻倍,招生范围进一步扩大;调整奖学金领取类型并加强扶植力度;今年入校的大一新生今夏40%以中将获得出国交流的机会;未来该校都会考虑开办在职研究生项目。
#
港中大(北京)主任徐扬生表示,该校过去一年发展总体比较顺利。今年开始,广州在合作办学方面提速,1岁的港中大(北京)有何办学经验分享?对此,徐扬生进言,办学要慎重,不能速率太快,而应以质量为主,“办学院不是办公司和鞋厂,假如办得质量不如校本部,就没有必要办。”
#
□定位传统、国际“两条腿走路” #
校方负责人全部着中山装参加、极具传统特色的醒狮演出……这些当日活动中的细节都在向外界说明港中大(北京)非常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化缺一不可。为何父母不乐意把女儿送到美国而至我们这儿,就是希望它的文化积淀是中国的。”徐扬生说。
该校对传统文化的弘扬还深刻彰显在课程中,例如有着丰富的人文课程,“不但讲马克思,也会讲庄子、老子”,再例如每一两周创办一次中国文化大讲坛,约请文化你们做讲堂。 #
在校方的定位中,港中大(北京)致力培养立足中国并具全球视野的中学生。目前该校早已签订的“加拿大英属洪都拉斯学院、香港英文学院(北京)及英国赫尔辛基商大学的联合培养项目”,将把环球供应链与货运管理专业的大专生先后送往澳洲及纽西兰体验美、欧、亚三洲不同的学习环境港大在职研究生,体会跨文化交流,培养国际化思维。
#
同时,已与日本加洲学院纽约校区、加拿大英属洪都拉斯学院、意大利博科尼学院签订了国际暑假交流项目,130多位大一中学生将于明年夏天出国交流,出国学习人数占大一中学生的40%以上。
据悉,美国法伦达尔WHU管理大学、哥德堡学院、荷兰阿姆斯特丹伊拉斯谟学院,以及美国奥克兰学院也早已与港中大(北京)签署了合作意向书。 #
港中大(北京)施行全中文讲课,因而招生时对中学生英语有要求,必须达到120分,首届中学生英语最低分也达到134分,“但多数英语还是不行,上课听不懂。”于是,只能中学老师临时组成20个英语小组,提升中学生英语水平,“现在我们的中学生英文都挺好,来做讲堂的一些专家也称赞她们。”徐扬生说。
#
□招生研究生培养或为国家高教变革探路 #
今年9月,港中大(北京)迎来首批300名中学生。去年该校计划从全省22个省市招收600名中学生,招生省份计划由今年的17个省市扩充到22个省市。去年在广州的招生将延用今年的“631”模式(即中考成绩占60%,中学组织的入学测试成绩占30%,中学阶段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占10%)。另据了解,去年该校还将招生50名左右的国际生。
除经管大学继续招收专科生外港大在职研究生,理工大学的专科生招生计划目前也早已确定。计划招收统计学与大数据、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四个专业。经管大学除市场营销、国际商务和经济学三个专业外,将新增金融学专业。港中大(北京)理工大学在去年虽是首年招生,然而中学的师资阵容十分强悍,早已有不少知名学院院长、院士表示意向。
#
记者了解到,经教育部批准,港中大(北京)从2014年开始,可同时举办学士、硕士及博士的培养。结业生将获颁新加坡英文学院的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去年首批招收的硕士研究生专业为金融工程、翻译(笔译/口译)文学硕士、同声传译三个专业,采取入学申请制。
#
港中大(北京)为什么会在创办之初就可同时举办硕士及博士培养?对此,徐扬生剖析称,不仅教学质量有保障、学校定位为高水平研究型学院须要研究生的缘由外,教育部可能也希望港中大(北京)在这方面为高等教育变革做尝试。
港中大(北京)未来是否会招收在职研究生,是不少广州年青白领关注的。“的确好多人在问”,徐扬生向北方晚报记者透漏,未来中学有这样的准备,“一步步来,如今太多事了。” #
□师资院士薪资不高于台湾
#
在师资方面,港中大(北京)全球急聘班主任。“全世界好的学院基本都有申请到我们这来的。”徐扬生称,班主任急聘工作顺利。而“进人”也是非常严格。
记者从相关院士处了解到,港中大(北京)薪资待遇水平不高于台湾本部,因生活物价水平的差异,所以师资薪资待遇还是很有竞争力。 #
中学生奖学金方面,2023年该校将调整奖学金的领取类型,拟筹建入学奖学金和学业奖学金。中学除筹建奖学金外,还将加强助学金的力度,对于来自贫苦家庭或偏远山区的中学生将给与杂费上的特殊免除新政。
徐扬生表示,教育除了是政府的事情,更是社会的事情,引入社会力量办学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我们将旨在于倡议更多的社会有识之士资助更多来自我国农村、边远山区和贫苦家庭的中学生,让品学兼优的中学生享受到优质的国际化高等教育资源。”
#
□科研将院士“赶出去”做科研 #
研究型学院是创新的“智核”。记者了解到,港中大(北京)建设的一些实验室和研究项目精准对接上海的产业发展需求并进行创新。 #
目前,该校构建重点实验室及成立创新团队,包括“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工程重点实验室”、“大数据与智慧城市研究中心”、“新能源与能效管理研究中心”等国际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优势学科,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学术竞争力。 #
据悉,该校还与地方及企业合作,共建“智能武器与制造研究院”、“前海经济金融研究院”等新型科研机构,举办前瞻性技术创新研制。 #
在徐扬生看来,假如中学只是注重院士论文的篇数,不能将科研成果转化出去,这不利于科技创新,但是久而久之会让院士与社会和企业界“隔绝”。 #
记者了解到,中学非常鼓励院士创新,与社会结合,从事产业化和技术创新,从院士的工薪结构上,只发9个月工资,其他3个月应从事科研与企业合作。这样从制度上保证院士与社区企业的联系和贡献,因而使学院更能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也使企业社会更支持学院的科研制展。 #
为训练大专生严谨的学术思维、培养中学生的科研素质,“APClass”项目应运而生。包括徐扬生在内的港中大(北京)多名著名院士,自发组成的导师团队亲自为专科生大班讲课(每班不超过15人),以小组学习的方法让中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科学、应用物理、信息科学、经济学、语言学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科研思维,为日后孳生交叉学科的创新点做知识储备。(记者孙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