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武汉大学法学学硕专业考研参考书目、解析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曦曦老师对2024年上海学院法学学硕专业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蓝筹股:大学简介、招生人数、考试课目、参考书目、分数线、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
一、学院简介 #
上海学院法学教育始于1908年创立的河南法政学堂。1928年国立武昌学院创立时,法大学就成为其重要组成部份。北京学院院长、著名法学家王世杰、周鲠生曾担任或专任教授;1979年上海学院恢复法律系,1986年重建法大学,知名法学家韩德培院士、著名民法学家马克昌院士、知名民民法学家马俊驹院士、知名国际法学家余劲松院士、曾令良院士、肖永平院士先后出任负责人、系院长和教授。历任校长为著名经济法学家冯果院士。 #
法大学学科完整、特色鲜明,产生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全省首批获批在法学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博士点和硕士点覆盖了全部的二级学科。现拥有1专科专业、1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法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植学科,1个法律专业硕士学位点,经国务院批准筹建了首批法学博士后流动站(含全部博士学位学科点),设有面向外国留中学生的“比较法与中国法”硕士项目。大学自1979年恢复重建至今,已结业中学生近两万人,培养各种培训生、进修生、法官、检察官、律师、高校班主任和国家机关公务员等30余千人。一大批结业生早已成为共和国法制建设的优秀人才。现有在校中学生2800余人,其中大专生1000余人,硕士研究生1390余人,博士研究生400余人,留中学生60余人。
#
法大学学术机构和研究平台完备。现有34个研究机构,拥有“985工程”国家重点创新基地和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国家高档智库(首批)、2个教育部“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1个国家网路空间国际整治研究基地、1个最高人民法庭环境资源司法理论研究基地、1个最高人民检察院行政检察研究基地,承办有《法学评论》《武大国际法评论》、ofLaw(《中国国际法》、ofLaw(《中国环境法学刊》)、Law(《气候法》)和《环境法评论》等学术期刊。 #
法大学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结构良好的班主任队伍,其中既有一批在国外外享有美誉的资深法学家,更有一大批在全省法律界和相关学科有影响的中青年法学家。现有专任班主任114人,其中院士57人、副院长40人,博士生导师62人,产生以人文社科资深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为主的学术领军队伍和青年创新团队。 #
法大学国际交流活跃。与美国米兰十一大、里尔二大,日本哥廷根学院、马尔堡学院、萨尔学院,英国布鲁日学院,英国伊拉斯莫斯学院,英国西南学院、加州学院戴维斯中学,日本格拉斯哥学院、谢菲尔德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学院等世界著名院校构建了广泛、深入的合作关系。 #
法大学硬件齐全、设施完备。法学大厦使用面积25000多平方米,拥有5000多平方米的法学图书馆、500多平方米的模拟法院、模拟仲裁庭和200多平方米的法学实验室、9个可容纳130-160人的多媒体课室及电子信息阅览室,法大学图书馆馆藏法律文献资源丰富,专业特色突出,学术性强,尤以西文原版国际法学书刊、日文原版民法学书刊、港台法律书刊、环境法学等文献闻名业内。
#
经过百年洗礼,非常是变革开放以来,一代代珞珈法律人励精图治,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法律人才,为法学事业的振兴和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2023年上海学院法学学科顺利入围国家“世界一流学院、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在历次国外法学学科评估中均名列前茅,按照2023年度QS全球法大学排行,北京学院法学学科位列全球第50-100位,具有很高的国际名声和国际影响力,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法大学之一,被誉为“珞珈山上的王牌军”。
研究生结业后主要去向:
#
攻读博士学位、高等高校及科研机构、文化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企业。
二、专业目录 #
招生年份:2023年
三、推荐参考书目 #
1.李龙、汪习根主编:《法理学》,上海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
#
2.周叶中主编:《宪法》(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
3.江国华:《中国行政法(导论)》(第二版),北京学院出版社2023年版。 #
4.马克昌主编、莫洪宪执行主编:《刑法》((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
5.王利明、杨立新、王轶、程啸著:《民法学》(第六版),法律出版社2023年版。
#
6.赵钢、占善刚、刘学在:《民事诉讼法学》,北京学院出版社2023年版。 #
7.洪浩:《刑事诉讼法学》,北京学院出版社2013年版。 #
8.梁西主编、曾令良等修订:《国际法》珞珈武大考研网,上海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
#
四、今年复试分数线
#
全日制法学硕士-
#
总分365;政治(60分);英语(60分);业务课一(90分);业务课二(90分)
联考计划66
#
五、今年拟投档名单 #
六、2022报名投档数据
法学理论:招生3,拟投档3,复试4,初试最高分/最低分395/372 #
法律史:招生4,拟投档4,复试4,初试最高分/最低分402/365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招生3,拟投档4,复试5,初试最高分/最低分402/373
#
民法学:招生1,拟投档2,复试8,初试最高分/最低分416/386
民私法学:招生17,拟投档21,复试39,初试最高分/最低分407/373
诉讼法学(刑诉):招生1,拟投档2,复试4,初试最高分/最低分382/381 #
诉讼法学(民诉):招生1,拟投档1,复试2,初试最高分/最低分383 #
经济法学:招生9,拟投档10,复试13,初试最高分/最低分392/368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招生5,拟投档6,复试8,初试最高分/最低分415/379 #
国际法学(国公):招生9,拟投档9,复试10,初试最高分/最低分397/366
国际法学(国私):招生5,拟投档2,复试2,初试最高分/最低分373/373
国际法学(国经):招生4,拟投档4,复试5,初试最高分/最低分393/385 #
七、备考建议
#
我是来自一所双非高校(非三院)的普通法学生,没有保研资格,没有科研奖项,但考研时却选择了厦大这所强势985的强势法学专业。我的考研经历很神奇:专业课没写完+压线进复试+被所有调剂高校拒绝+厦大拟投档与澳大offer。最终我还是坚定自己的第一选择厦大,舍弃了香港学院。考研过程中走过的捷径与踩过的雷都好多,希望才能帮到你。
#
一、择校 #
择校要慎重!多对比信息反复比较。首先,以下几方面稀少经验贴提到,在此提请你们注意:
关于报录比:报录比我以前很看重,甚至把它作为评判上岸难度的重要诱因。但事实上,一方面许多中学、许多专业会出现大小年,无法精准预估;另一方面实在难以预测你的竞争对手有多少是“试试”心态的陪跑。所以与其过多仰赖于“人算不如天算”的报录比,多瞧瞧新政(如保护高分、优先校内调剂之类)作为择校根据更为塌实。 #
客观评估自己水平:“客观”既指不要好高骛远,也指不要妄自菲薄。同时,选择初试风格最贴合自己强项的高校!借此实现同等努力下的初试分数最大化。对我而言,我的政治和应试英文特别好,自主学习能力强,理解背诵能力强,但马虎、不够灵活,综合这种诱因,我选择了初试出题风格适宜自己、复试英文笔试占比不大的北京学院。 #
心理建设充足:考研后期身边许多朋友想要舍弃,问及她们的择校理由,好多回答“当时认为这个校区很好的”“想考就考了”,所以若没有充分心理建设可能会造成后期态度不稳。
#
下边简略介绍一下北京学院法学学硕的考研情况:
优点弊病 #
招生人数在985高校里不算少。
#
学硕联考名额:2023年60个;今年66个(不加最后又扩招的)相较于一院而言招生人数少好多,保研生越来越多。
#
公正!复试985本的朋友发挥不好照样被刷。竞争对手很可能是大专本校或则一院的,实力较强。 #
所有法学学硕初试一套卷,不分辨专业。专业在复试时再分辨。若迟疑专业,前期不影响备考,可以等9月份招生大纲下来再决定。统一命题,统一批改,非常公正。两门专业课共考8门课目(法理+宪法行政法+刑诉民诉+民法+刑法+国际法),记忆量大。
只划院线,不划专业线:只要过线即可步入复试。初复试各占总成绩50%(去年因复试无面试,复试改占40%)。为保证部份报名热度不太高的专业也有中学生进复试,线不会很高,长期徘徊在350—365之间。假如选择报名的是热门专业,则过线人数可能会较多。
#
如:去年民法招1人,6人过线进复试;民商招17人,39人进复试。(但刑民去年均扩招) #
不压分!万一没上还有机会调剂(然而法学学硕调剂很难,出结果前我调剂全被拒了)体会因人而异。
#
优先校内调剂!保护高分!相当于进了复试就有两次争取上厦大的机会。翻译:保护一志愿。想不下来这有啥不好的。 #
二、初试复习
①英语:
#
词组搭配真题,能力有余再补充学习句型。真题分版块突破,就不会非常拉胯。考研过程中,前期须要为英文投入较长时间,打好基础,后期德语学习时间可降低,主要是保持做题手感与词组熟悉感,但必须坚持学习俄语。真题是最重要的练习来源,1998—2008的真题我刷了两遍,2008—2023的真题刷了四遍,最后几年真题用于模拟。 #
注:考研初试英文没有听力没有口语,所以应试英文比较好的一定要有自信。英文综合素养好的朋友可以考虑选择复试看重英文口语听力的中学,借此展现优势,拉开与其他同事的差别。
②政治:
#
政治不要惧怕!并且也不要开始太早!选择题很重要珞珈武大考研网,名师押题卷都刷刷;大题假如有时间还是不要只背某位老师的押题,可以都瞧瞧有个印象。提升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 #
③专业课:
专业课三百分,重要性不言而喻。川大法学学硕的所有专业初试统一命题。专业课共八门课目,考的基础但范围广,背得多。反复多次滚动背诵。 #
法理:初试50分,语言较考究,重点较多,就把它放第一门背了。初试基础,法理基本上没有出现书以外的知识点,好好背不懵圈。 #
民法:初试50分,采取四要件说,相对好背。概论分论都要考。 #
刑法:初试50分,21年起将参考书由《民法原论》改成了王利明老师的《民法学》,看体量即知的鸿蒙新作。后者更符合川大初试风格,前者是官方指定,因此两者结合最好。刑法真的太多了,会花不少时间。 #
国际法:初试50分,小天使,背诵比刑民少,语言比法理易懂。
#
宪法行政法:初试共占50分。以往比较灵活,22年也回归基础了。
#
诉讼法:刑诉民诉初试共占50分。考察基础,好多题目在书上。 #
初试参考书目: #
官网上列举的参考书目较多,精力有余自然备考得越全面越好。但川大初试有八门课目,考虑到自身能力,我每门只从中选择了一本参考书进行学习。以下是我选择的书目:(有最新版则选最新版)
#
1.李龙、汪习根主编:《法理学》,北京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
#
2.周叶中主编:《宪法》(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 #
3.江国华:《中国行政法(导论)》(第二版),北京学院出版社2023年版。
#
4.马克昌主编、莫洪宪执行主编:《刑法》((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
5.王利明、杨立新、王轶、程啸著:《民法学》(第六版),法律出版社2023年版。 #
6.赵钢、占善刚、刘学在:《民事诉讼法学》,北京学院出版社2023年版。 #
7.洪浩:《刑事诉讼法学》,北京学院出版社2013年版。 #
8.梁西主编、曾令良等修订:《国际法》,上海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
#
Q1:是否要自己整笔记? #
A:我只整了法理和刑法就果断舍弃了。八门课目,全部自己整恐怕到9月了。可以考虑选择整理部份课目:像法理、诉讼法那些书上重点好多,直接背书即可。 #
Q2:如何背? #
A:全部背出来肯定最好,谁又能做到呢?因而在开始背每门课目之前可以将以往真题在目录上标注,因而掌握出题风格与重点,有的放矢(武大真题重复率不低)。背了忘很正常,调整态度争取多滚几轮。
④学习硬度: #
每日有效学习时间:假期前约6-7h,假期约8h,9-10月10h,11月到考前11h。两周休息三天,假期后不追剧不追小说(由于会控制不住自己仍然想)。 #
三、上考场 #
没有人在考前认为自己备考好了,所以不管哪些情况都坚持答完好吗!万一呢!考前那七天是记忆红利期,保证基本休息即可,不要舍弃最后一丝背的机会。(我两门专业课都在上考场前背到了考的知识点)
控制时间!别像我一样这二六年第一次没写完考卷竟然是在考研考场上。 #
学弟学妹们假如在备考复习上须要指导帮助,可以考虑新祥旭考研一对一补习课程,按照中学生个人基础制订讲课计划,针对性强,备考疗效好,学长学姐全程答疑指导,对于考研备考的提高还是有比较大的帮助的。 #
四、初试完 #
可以对答案进行估分,不敢(像我)也没关系,总之不会影响最后结果。
尽管考研要竭力以赴,而且我喜欢多留几条路。初试完后我了解了一下港澳。台湾有港塘沽英文港城三所中学可以申llm,香港则是澳大澳科澳城三所。依照个人情况可以考虑是否申请,但一定不要耽搁初试复习,初试完再申来得及。 #
五、复试 #
初试成绩下来,只要发觉自己可能进复试就赶快打算! #
复试首要问题就是明白复试考哪些,把流程了解越详尽越好。几道题,每道题的风格,针对每道题进行打算。这个办法应当对各个分校和专业都适用。 #
就我而言,复试分数不低,主要缘由在于: #
原本,历年川大法学学硕复试的模式为笔试+面试,笔试中有专业课问题和法语问题,面试仅有专业课问题。因面试中语言规范性非常重要,故而我捧着专业课书反复背,背到第四遍时通知,因为疫情缘由,去年采取线上复试,又考虑到公正诱因,去年暂时取消面试,线上笔试只有笔试。
于是我果断舍弃了对专业课语言的严酷要求,更重视语言临时组织的流畅性,同时主攻短时内的知识串联反应能力。据悉,考虑到复试深入且灵活的专业课问答找了本专业前辈帮我搞清重点;考虑到复试可能出现法律法语找了做同声传译的法硕前辈补习。他们都是各自领域内的佼佼者,因此对我的要求很高。我把有的放矢归结为自己半个月内迅速增强笔试成绩的关键诱因。
#
最后,复试笔试很看发挥与经验,因而一定要模拟!给老师的观感很直接很重要。 #
奇迹会发生在相信奇迹的人身上。分享好运,下一个研究生就是你!
【来源新祥旭考研曦曦老师,未经准许,严禁转载与剽窃】 #
下一篇:2024北京学院国际贸易学考研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及复习经验指导 #
上一篇:2024北京学院宗教学考研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及复习经验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