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专生到清华博士她是北京某律所合伙人
原文标题|从大专生到北大博士
她先前结业于大专高校 #
并成功报考了律师资格证 #
后又通过专升本读完法学专科
#
并先后领到了上海学院法律硕士
#
和复旦学院法学硕士的投档通知书 #
2012年她报考了复旦学院法学博士
#
现在已成为上海某律所合伙人
她是郭蔚
#
一路披荆斩棘而至
#
她不曾辜负人生 #
夜幕阑珊,上海CBD(中央商务区)的灯火仍然通明。这儿,鳞次栉比的摩天大厦犹如总有一种“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气度,而川流不息的车辆和行人也如同总有一种不知疲惫的前往。这儿,浓缩着一个都市至为丰富的梦想与现实,也承载着一个个至为精彩的人生浮沉。
环立之下,总高528米的“中国尊”透露着不凡的隐喻,它的建筑构思始于中国传统祭器“尊”。2023年9月,律师郭蔚以某律所合伙人的身分进驻这座地标性建筑,在更高的人生层次上,见到了更远阔的世界。
#
眼前的郭蔚是一位帅气又不失礼度的现代男性,身形魁梧、皮肤细嫩,穿着得体的外套,开口带着温和的笑容,温柔的措辞中透着重量。感怀过往,郭蔚走出的是一条不平凡的人生路。
#
“读书改变命运”,这句话是母亲的信条,也是郭蔚弘扬的人生理念。刘土城村是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境内一个偏僻的村落,是郭蔚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我们家一度困难到在自己村庄都没地方住,母亲亲不得已在村总支占了两间公房,才有了安身之处。”虽然家境贫苦,但对儿时的郭蔚来说,乡村的生活简单又快乐。 #
“从来没有人否定过我,那时侯过得很苦,但很快乐。”郭蔚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她在家中排名最小。家庭和睦、手足相亲,郭蔚在一个有爱的乡村家庭长大。母亲尽管学历不高,但却是孝友传家,特别注重孙辈教育。更难得的是,没受村里重男轻女风气的影响,艰难而坚定地供着几个小孩读书。
时常有人说:“女宝宝为何要念书?”但爸爸却十分坚定和自信,他说:“我们家的女儿都必须读书,将来要上学院。”
#
“从刘土城到北大园,走了好多年。”中学时,疼爱自己的姐姐结业分配到修武镇小学教书,带郭蔚走出了刘土城村。中学结业后郭蔚报考了也称“小大专”的徐州中医药中学,经过3年学习,郭蔚到新乡市某西医诊所做了护士。 #
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份特别令人艳羡的工作,除了实现了农转非,还领到了编制内的“铁饭碗”。原本,和家人一样,郭蔚也认为工作足以安身立身,人生已成定局。但命运总会以它奇特的形式鞭策你,尤其是对“有看法的人”。 #
对年青的郭蔚来说,诊所的工作紧张而按部就班,但工作的气氛并不理想。工作之余,她常痴迷于阅览各种书籍。这本是个人爱好,却并不被理解,甚至为此遭到周围个别人的冷言冷语。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成了郭蔚释放压力和甩掉困局的惟一方法。假如做护士没有太大的成长空间,做一名西医医生是否更好呢?她开始专升本西医。温病学、解剖学、针灸学……完成了6门她觉得较难的专升本后,一盆热水又浇出来。
一位对于转岗有决定权的人“听闻我在考西医后,没有鼓励和支持,一句‘你不可能从护士转为医生’浇灭了我的热情。”逼仄的环境和人际关系又一次把郭蔚逼到墙角,“出路究竟在那里?一切为何是这个样子?我的人生就这样了吗?” #
她想要晓得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到底是如何的。在书的世界里,郭蔚有着自由而豪放的看法,一旦这种看法照进现实,就给她打开了一扇窗。这,其实就是郭蔚弃医从法的根本缘由。 #
“那时读到《合同法》,感动得热泪盈眶。”郭蔚用“迷人”和“美好”来形容她学习《合同法》的感悟,“尊重意思自治、诚实信用……它通过保护个人权力而提高人生体验、维护个体尊严,这使我倍感《合同法》里的世界流溢着人间亲情。”
法学深深折服了郭蔚。2000年左右,郭蔚通过专升本获得了法学本科学历并成功报考了律师资格证,从实习律师开始,开启了“开挂”人生。2004年又报考了四川学院专升本法学专科,并着手考研,先后领到了上海学院法律硕士和复旦学院法学硕士的投档通知书。“没想到我的导师崔建远院长正是当初我第一次读的《合同法》的作者。” #
求学路上,郭蔚有一腔孤勇,但所幸,她并非诱敌作战。从徐州到上海,郭蔚的父亲给与了她最大的支持和温暖的陪伴。“那个时侯,儿子还小,两地奔忙常常要坐夜车,都坐怕了,以至于如今我都不想坐高铁,尤其是夜车了。” #
2010年,郭蔚一家总算在上海团聚,结束了常年两地分居。生活逐渐安定,但郭蔚并未停下步伐,2012年她又报考了复旦学院法学博士。
遗憾的是,2023年母亲和姐姐陆续骤然过世,没有见到郭蔚的博士结业仪式。亲戚的离去让长期奋斗在外的郭蔚忍不住回首故乡,“与世界的负疚感和对故乡的留恋不断来袭。” #
2023年,得到亲朋师友和清华北大校友们支持,郭蔚在村里筹建了一间乡村图书馆。“地方就是我家曾居住的村里那两间村总支的公房,名子叫刘土城图书馆。”书籍曾带着郭蔚从刘土城走到北大园,走到了上海CBD,而今,她也希望以书为桥梁,联接起上海与故乡的脉脉深情。
“这个小小的图书馆,我并没有非常去打理,村中学的田满春老师是我们的志愿者之一,全靠她带着中学生以及其他居民无偿帮忙照看。图书馆的锁匙就寄存在旁边的小卖店里,村里人有谁想去看书借阅,自己拿了锁匙去就行。” #
虽然处于“散养”状态,但这间小小的图书馆4年多来仍然运转得不错,书柜的书没怎样少,也总有捐款的书上架,女儿们在闲暇就会帮田老师打扫卫生、整理搬运图书。 #
“现在中国法制环境越来越好了,大众对律师的工作也形成了浓郁的兴趣。”从事律师一行20多年,郭蔚在业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名声清华大学自考,同时她对律师一职也有更深的观照。
#
“有人说,做律师不必看到博士,但在我看来,读了博士后举办工作更得心应手。”博士在郭蔚这儿不仅仅是一纸学历,更是指导司法实践更精准的理论涵养。“理论深度不够,常常在司法实践中会出现同案不同判的结果,甚至背道而驰的裁定结果。” #
可能有人觉得律师不看律师剧,由于剧与现实不符。但郭蔚比较欣赏Legal。“很欣赏她们的职业自豪感和敬业精神,以及为维护当事人权益竭力以赴的信念。”郭蔚坦承清华大学自考,在一个司法实践闭环中,律师只是其中一环,所能维护的只能是“证据证明的真实”。 #
虽然加入新律所不久,但郭蔚早已成为该律所创立20多年来,做直播最多的律师。业界不少同行早已成为她的忠实粉丝。
#
一路披荆斩棘而至,郭蔚不曾辜负人生。“未来会如何?我不晓得。我晓得,每位人就会许下自己的心愿。心愿会一个一个实现,正如一树一树花开。”
#
摄影|王伟 #
采写|王伟张莉 #
排版|江盛盈 #
编辑|苑洁江盛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