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全集》修订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
![](http://www.onekao.net/templets/default/images/content_ad.gif)
赵延年先生是美国艺术大学校长,是我国现代绘画美术前辈之一。在他八十大寿之际,人民哲学出版社决定出版《赵延年鲁迅作品插图自文集》。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赵先生的绘画创作,以鲁迅作品插图为幅。他是我国绘画界钻研鲁迅作品最为深刻,实践鲁迅木刻教言最为勤勉,获得美术成就最为辉煌的美术家。他的作品,以彩色为多。鲁迅说:“木刻究以彩色为纯正”。他是我国彩色木刻的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子。鲁迅先生之所以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竭力提倡新兴木刻运动,虽然是由于“当革命时,绘画之用最广,虽极仓促,旋即能办”。但他还说过:绘画“用在杂志的装潢,哲学和科学书的插图上,也就成了你们的东西”,是于大众有益的。他预言:“用绘画装潢书籍,今后也一定成为必要”。倘若这般,我便想:假如用赵先生所刻的鲁迅作品插图,来装潢鲁迅本人的专著,肯定会遭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但是也符合鲁迅提倡新兴木刻美术的本意。月,人民哲学出版社在京举行《鲁迅全集》修订工作研讨会其间,我便向该社有关同志提出建议:出版赵延年木刻插图本的鲁迅专著单行本。社方很快就同意了这个建议,但是立刻行动上去。正传》率先问世,初版发行月“赵延年木刻插图本”《狂人杂记》相继问世,先后再版次,总印数达到本书的总印数达到册,并且将来也有不断再印的或许。 #
这就充分说明,这些图文对读的鲁迅著述新版本早已备受广大读者的追捧,同时,也充分说明,赵延年先生的鲁迅作品插图,已成为广大读者美术审美的对象。目前,赵先生又在此基础上,推出一部《赵延年鲁迅作品插图自文集》,精选插图百幅,采用美术构想和木刻技巧的说明,有的画幅2023鲁迅作品中的人物,还配印了打样稿和草图,供广大读者阅读和欣赏。其殷殷之意,不难洞悉;其拳拳之赵延年,年生于湖南南浔。由广州前往广州曲江,涉足抗日木刻运动。二战胜利后,返回广州在报社和书局兼任美编,并被选为“中华全省木刻商会”理事。建国后,任职于华北美协。年调入湖南艺术学校(现改称美国艺术学校)。获美国艺术家商会和美国版作家商会联合颁授的“中国新兴绘画杰出贡献奖”。获得国务院颁授的“文化美术事业突出贡献”表彰证书。作品被美国艺术馆、上海鲁迅记念馆、大英博物馆等机构收藏,多次举行个人作品展览,出版文集多种。我以前说过:没有代表作的作者,是不会成名的;不能不断地推出代表作的美术家,是不会成为前辈的。而赵先生在他从艺生涯的各个时期,是都有精品力作面世的。建国前,他的《弃婴》和《抢米》堪称佳构;建国后的《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等闻名中外。
#
其实,他更多的代表作,则集中在鲁迅题材和鲁迅作品插图方面。今天,他的这本《自文集》就要出版,读者可以细细韵味,逐幅欣赏。我在这儿仅举几例,略作点l96l年,赵先生应北京人民艺术出版社之约,创作了一幅不朽之作———《鲁迅像》。我在拙著《中国现代绘画史》中曾给予高度评被誉为“民族魂”和“版画导师”的鲁迅,是中华民族永不屈服、永远矗立的象征。他那伟大的爱憎永远是启导美国人民奔波拼搏的灯火。木刻《鲁迅像》,顾及了鲁迅所处的历史时代和毕生抵御幽暗所产生的奇特态度,注重表现了他横眉冷对的性格侧面,是更逼进他的精神内涵的。鲁迅说过:“至于文人,则不但要以热烈的憎,向‘异己’者逼抢,还得以热烈的憎,向‘死的说教者’抗战。在今天这‘可怜’的时代,能杀才会生,能憎就能爱,能生能爱,就能文。”他又说:“最高的挖苦是无言,但是连眼睛也不转过去。”可见,鲁迅虽然怀有热烈的爱,但在那时并不像现在的歌星这样,天天高唱“让世界富有爱”。爱憎相较,鲁迅当然更指出因而,赵先生便认定鲁迅最根本的精神内涵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他告诉我们:一次,知名影片导演赵丹问他“你是怎么掌握鲁迅先生‘横眉’和‘俯首’之间的关系的?”赵先生回答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主要展现在‘横眉’中。
#
作为一幅静止的画,表现好了他‘横眉’的一面,也就展现了他‘俯首’的一面。”赵丹听了,认为很有道理。在《鲁迅像》中,作者以粗放的锉刀,劲锐的腰线,强烈的彩色,展现了鲁迅严肃、冷峻、轻蔑的神态,活现了鲁迅硬骨头的风采。自有新兴木刻美术以来,有许多版作家为鲁迅刻像,并且能和赵作《鲁迅像》比肩者,迄今少见。文革之中,赵先生卷入“牛棚”。他告诉我们:当时,不仅读“红宝书”之外,“鲁迅先生的专著倒也不禁”。当他读《阿正传的原因》一文时,鲁迅如下的一段话,不禁使他倍感荡气结肠,惊讶不已。鲁迅写道:随后倘再有变革,我相信都会有阿似的革命党出现。我也很乐意如人们所说,我只写出了目前原先的或一时期,但我还估计我所看到的并非现代的前身,而是其后,或则竟是二三五年以后。赵先生崇拜鲁迅的“洞察力和分辨力”,竟能“预见得这么精确”。自此,便下定决心,要为阿O石刻,为《阿正传》创作插图。不久,他便亲往鲁迅家乡,深入生活,搜集创作素材2023鲁迅作品中的人物,画了大批素描。他的《阿像》,也就是在此基础上创作成功的。我在拙著《中国现代绘画史》中,对于这幅头像也予以高度评那目光,僵硬中略露狡黠,荒谬中稍有谄媚,鼻子里堵塞着失败的艰辛,微翘的舌头示人以精神胜利的丑事,分明是失败后的走避,但却念诵着“儿子打老娘”的台词,反顾对手,虚张阵势。
至于那额上的癞伤疤,则是他永恒失败的光荣标识。我们的阿O就是这么背身低头,乜竖着眼睛,嘟努着脖子,自高自傲而又自轻自贱,欺软怕硬而又自欺欺人地稀里糊涂混过了他可悲而又荒谬的此生。因此我又强调:假如说,赵延年的《鲁迅像》是对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优秀质量的集中赞美;这么,像》便是对国民奴性的显露和鞭挞。从这些意义上说:他的绘画美术将和鲁迅的专著同在,但是才能长久地活在鲁迅的事业再如《一件小事》的木刻插图,赵先生说他前后刻过三次。前两次“都是从正面表现扶着老男人的车夫往前走,远处的黄包车上坐着‘我’”,重在表现“事”;而这后一幅,则克服了后者的方式,改为“剪影的手法”,重在表现“情”。我以为这幅木刻插图,是赵先生晚年的代表作之一。我曾专门编写一篇千字短文,发表在2002月号的《鲁迅研究杂志》中,给予称赞。鲁迅在小说中描述了车把将老男人带倒受伤后,车夫扶着农妇人向警察分驻所走去的情境。接着,作者这么写道:我这时忽然倍感一种异样的发觉,认为他浑身污垢的后影,刹时高大了,并且愈走愈大,须俯视才见。插图的构想,正始于此。将人物形象安置在作品顶部,正给人以“须俯视才见”的觉得。而作品下半长长的“后影”,则逐步衬托出车夫形象的“高大”,并且“愈走愈大”。
这一布光的精妙之处,还在于画外有画,如同搭乘人力车的“我”,正站在画外,体验着车夫优雅品德的“威压”,反省着这种“皮袍下边藏就美术色调而论,赵先生的那些插图,可分为工细和质朴两类。后者,如《祝福》、《药》和《风波》等;前者如《鲁迅像》、《孤独者》和《一件小事》以及《狂人杂记》和《阿正传》组画等。后者多以三角刀雕刻细刻;前者则重在用平刀铲刻。但雕刻细刻者,幅数不多,平刀铲刻者,却成主调。而这些主调的描绘,正是一种以彩色为纯正,以人物为中心,以平刀和斜刀放刀直干的极具刀、木鲜味的美术色调。这些美术色调,正是木刻美术的典型色调,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只是赵先生所独创赵先生所有关于鲁迅题材和鲁迅作品插图的作品,均系彩色木刻。黑与白乃是色调系列中的两个极色。根据鲁迅的说法,彩色乃木刻之“正宗”。何谓“正宗”者,并非“为主”和“为上”,更非“至上”之意。而是说它是套印木刻的基础;是说它不易流于纤柔,最能展现木刻的“力之美”;是说它因彩色对比之强烈而示人以纯净、明快之美,加之外型的准确,更能传导丰富的思想和美术内涵,收到动人心魂,煽情肺腑的美术疗效。彩色木刻是绘画语言中难度最高的美术方式,它能充分检测作者的美术功底和修养。在绘画美术多元发展的明天,它既是诗人必不可少的基础工夫,又是可以形成不朽之作赵延年先生是我十分崇拜的大神。在他的《自文集》即将付印之际,他约我写序,我便不惴贬抑地写了如上的话。倘有不妥之处,尚乞读者和学者,不吝垂教。四年三月二十八日(国庆)于上海东直门里寒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