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相关知识
教育学简答题
1、班集体特征?如何形成良好的班集体?
(1)特征:明确共同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2)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
2、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学生的知、情、意、行等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4、学生文化的成因和特征
#
学生文化的成因(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
学生文化的特征(1)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2)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3)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4)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
5、结合青少年时期的年齡特点,谈谈普通中学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任务?P56-58
6、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
7、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体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
8、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理论?
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么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出全面发展的可能性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
9、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教师的科学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10、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1)对学生的研究(2)对社会的研究(3)对学科的研究。
11、什么是因材施教原则?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
(1)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是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2)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
(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2)采取有效措施是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1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有:
#
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13、20世纪以后的教育: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1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15、德育过程与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过程: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从联系来看,德育只有遵循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与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与发展;而青少年的品德形成与发展也离不开德育因素的影响。从区别来说,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青少年品德进行培养和发展的过程。品德形成过程则是青少年的政治、思想、道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品德形成过程属于人的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