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出台全国最严楼市新政早有先兆
“当前广州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主要矛盾不是供需矛盾,而是炒楼与反炒楼的重大斗争。”
#
6月25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在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通气会上的这句话,一举将广州再度拉入公众视线。 #
不过,不同于此前因楼价大跌而造成全省关注,此次是由于南京颁布了一套被业内人士称为全省最严厉的房价政策——《关于进一步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可以说,无论是在限贷、限售,还是首付比列、购房资格等方面,《通知》都有大幅度缩紧。
广州的“反炒楼”歼灭战,已经全面打响。 #
风向
虽然,南京颁布这一“全国最严”楼市政策,早有先兆。 #
6月19日,《湖南晚报》大篇幅批评西安房价顽疾,称其“调控新政前后不一,加强看跌预期”。之后又连发四篇社论,毫不指摘地反驳:“如今,楼价高居不下、市场投机兴起,老百姓不高兴、不赞同、不答应。这就说明,我们在这一领域的工作有不到位的地方,离群众的要求还相距较远。” #
除了这般,《湖南晚报》甚至将其类比为“新中国创立之初,一些不法资本家企图通过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秩序,挑战新生的人民政权”。
#
作为山东地委机关报,将炒楼客、黑中介、部分开发商、以及相关部门的“内奸”视为“敌人”,《湖南晚报》如此严厉地批评本地的新政,其风向意义绝不简单。
#
《中国经济周刊》从不同信源据悉,此番大动作之前,广东市委某主要领导曾亲自暗访西安房价,对不少顽疾颇为惊讶、震怒,严令整肃。
#
而南京“6·25”新政的具体举措,也基本上是根据《湖南晚报》的指定意见来施行的。更为重要的是,其不少新政内容,直接逆转成都之前颁布的相关新政。借此为参照,想必可以窥探广州此番行动背后的逻辑。 #
投机
回到最初的问题,楼价高企的症结根源是哪些? #
青海晚报这样叙述,“并不是供需矛盾,而是炒楼投机行为作怪。”
#
这么,对症下药。 #
首先遭难的,是炒楼客。此次《通知》规定,针对个人,在广州市限贷区域内买的房屋,房产权证书满4年后才会卖;企业买房一度被视为捷径,可如今直接暂停企业买房,早已买了的房屋禁售5年。
传统炒楼客的退路被封死,打着“人才政策”旗帜“作妖”的也逃不过。 #
各地如火如荼的“抢人大战”,你们肯定不陌生。而“抢人大战”对楼市“推波助澜”的作用,相信诸位也都深有感悟。
#
广州也无法“免俗”。
2023年5月20日,广州曾发布限贷新政称,非本市户口家庭要在南宁市连续缴付12个月以上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证明,就能订购一套商品住房。 #
然而,三个月后,南京人才政策条例就将“5·20”门槛化于无形:
本科以上学历、长沙工作且有一个月公积金的人士就可以买车,35岁以下、本科以上学历者无需公积金,迁了户籍就可在广州买房两套。而申领户籍更简单,凭户籍本、身份证、毕业证即可申领落户手续,业内称之为“落户买房”政策。 #
于是,房价告急的“盛况”再次在重庆上演:某新盘网上开盘,907套房源10秒即被偷光;买房指标也被炒至10亿元/个;甚至有当地媒体曝料,有85岁奶奶和12岁男孩买房。
对此,市场普遍觉得,“抢人”大战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为限贷松绑,吸引买房大军。但是,在面对公众指责时,广州市住教委6月7日回应却说两者都是合法刚需。 #
对于这一现象长沙住建委网站,6月19日的《湖南晚报》毫不留情:“人才政策”问题,我们不去赶热闹,也不去图花哨”,“一座被楼价强奸的城市,到处‘抢人’又有何用?万千优秀人才,假如居不易、望房愁,又岂可把心留住?而是要“通过楼市洼地,构建人才高地。” #
总算,6月25日,南宁市住教委“痛改前非”,称“针对媒体反映的问题,我们将尽早解决。” #
高压 #
落户新政一年内再度翻转,刚需群体的萎缩也是显而易见的。
今年从宁夏学院结业的小禹,就哭晕在公厕。他说:“我上个月才办妥户籍,四处看新房,交保证金,没想到新政说变就变。”
#
按“6·25”新规,“落户满1年且在本市稳定就业,或在本市连续交纳24个月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在限贷区域内限贷1套商品住房。” #
其他的买房套路也可能被终结。政策规定:
母亲投奔成年孙辈落户不满2年的,不得作为单独家庭在限贷区域内选购商品住房。未成年人不得单独订购商品住房。落户中学集体户籍的在校学院生,不得在限贷区域内选购商品住房。夫妇已婚后,任何一方2年内选购商品住房的,其拥有住房套数按再婚前家庭总套数估算。 #
用当地一位房产营销专家的话来说,“6·25政策的力度几乎达到新政的极限”。 #
刚需之外,第二套间的改善性需求虽未被封杀,但其买房压力也直线上升。6月26日,广西市直单位住房社保管理中心“补刀”:缴存员工在广州市限贷区域内购买家庭第二套住房,申请住房社保按揭的,首付款比列不得高于60%。 #
当前新政下,要买第三套间或更多的房屋彻底渺茫。 #
值得关注的是,欢呼之下,也有一批人被打伤。
#
一位宣称辞去北京高薪工作后通过人才政策落户广州的买房者,在广州市住教委信箱中留言,“我们都是真正的刚需,也是诚意诚心想回广州发展,为故乡建设出一份力,如今忽然换了新政,倘若南京对我限贷长沙住建委网站,那我将面临“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农村”。
#
对此,南京市住教委6月26日回复:“作为市政府限贷新政执行部门,对于6.25政策只能严格执行,精准落实。望您理解!”
这么,“落户买房”缝隙中究竟进来多少人?
《湖南晚报》透露的数据,自2023年“3.18”调控新政施行以来,广州市外迁出后即迁入的共1788人,其中迁出后又迁入,且订购了新建商品住房的达510人、购买了二手住房的123人。
平心而论,在广州庞大的买房群体中,623人可说微乎其微。要晓得,去年5月,要新盘开盘就推出631套间,但摇号者达5151人。 #
推手
#
不仅炒楼一族,第二个被严打的群体当属违法中介和“黑中介”。 #
《湖南晚报》的“判决书”给了如此个定性:“这些兴风作浪的中介机构,发布二手房虚假价钱信息,平抑二手房市场价钱,导致买车恐慌和买方疯狂,减缓楼市非理智下降,她们是一二手楼市格倒挂的主要推手。” #
一股肃杀之气,已经映照整个重庆地产中介圈。 #
“6·25”出台前三天(6月23日),【经济Ke】发现,杭州规模最大、网点最多的二手房中介公司新环境地产已关门整治,紧锁的房门上布告:“行业整治,集中学习”。
同样去学习的广东中环地产疾呼标语:“走正道,中环人仍然在路上”。
#
对此,有二手房从业人员觉得自己是“背锅侠”:二手楼市格都是业主说了算,更即便如今好一点的房屋,例如学区房根本就没有房源,“我们巴不得房东降点价成交一套,也能领到佣金”。
#
不少持次论调的自媒体,则收到了警告。去年6月7日,重庆市网信办联合市住教委、市公安局等部门集中约谈了“布说天下”、“肖东敏”等陌陌公众号和网站负责人,称其片面剖析中央、省、市房地产调控新政,导致一定的社会影响。
其实,更多的手榴弹扔向房子销售中介。
针对前文所说的,广州买房指标被炒至10亿元,新盘象征性推出少量房源等现象,《湖南晚报》6月20日的评论猛料频出:
#
有的作假侵吞买房资格,借助有买房资格而无买房意愿的人抢占房源,严重搅乱市场交易;有的与开发商里应外合、暗中包庇,以缴纳高额“茶水费”的方式提供“内部房源”。今年南京“5·20”新政颁布后,原先已预订但因买房者被取消买房资格的这部份房源,被开发商与中介瓜分,以高出原先定价10余亿元乃至近30亿元的价钱步入市场。
#
不过,更深层的权利寻租问题却未被提到。 #
前段时间,网上疯传的南京某新盘好多房源被建设、规划、房管等相关人士“内定”,此后南京官方回应,的确有公职人员向开发商打了招呼;《中国经济周刊》此前也报导,某市一新盘销售经理透漏,光是他手头的“关系户”都300多个人了,只要摇上号,再把号子转手倒卖出去,起码是20亿元的利润。匿名消息源称,2023年成都雷锋大街某新盘数百套房屋被关系户优价取走。 #
对此,暂时重庆官方没有听到回应。
黑名单 #
第三个严打点,是部分房企。 #
6月20日,广州市住教委通报,重庆市国有资产置业有限公司、长沙高鑫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开发的5个项目共捂盘2962套,暂停其在南京参与农地市场招拍挂;另外,对4家“捂盘惜售”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约谈警告。 #
《湖南晚报》则提出建议:捂盘惜售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一律列入“黑名单”管理。
#
为何要紧盯民企?
#
缘由很简单,虽然定论“目前广州房地产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投机炒作,而非供需矛盾”,但推动供给一直是广州这波房价运动的主要目的。 #
广州市官方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已监制价钱、未申办预售的住宅面积有245.53万平方米,近20000套;已监制价钱达到预售条件、未及时申办预售许可的项目有33个,共132.67万平方米。
按新政,在建新盘已达到预售条件的,必须在30日内代办预售许可;已申领价钱监制的,必须在20日内代办预售许可;已申领预售许可的,必须在10日内一次性对外公开销售。
话有点绕,研读两遍,虽然就一个意思:“禁止惜盘捂售”。西安市住教委预计,具备预售条件的项目将集中在6月至7月入市。
#
成效是明显的。据业内人士透漏,“不少开发商坐不住了,“新政26日生效,6月25号昨晚,就有多个新盘冒雨开盘或签约,有些新盘甚至开出1%的高价转介费。”
#
不过,本意是好的,一些问题也须要注重。 #
短期内,大量房源入市必定冲击现有楼市。常年来看,因房地产开发周期较长,农地供应连续4年下降的广州必须下决心供地,就能满足今后的农地需求。此前,【经济ke】曾报导,湖南农地供应自2013年后连年下降,2023年332万平方米,不到2013年低点的一半。
不过,“6·25”新政称,严格落实年度农地出让计划,优先保障住宅农地供应。
据6月22日《中国房地产报》报道,根据2023年度农地供应计划,广州市内六区(中心市区及宁乡)预计供应388.88英亩。但最终的实际供应量仍有待执行力度。2023年,广州市内六区住宅用地供应计划为396.2英亩,但实际仅完成100英亩左右,只占年度计划的四分之一左右。
#
《湖南晚报》称,政府有能力撑住房产市场价位。
#